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

2020-07-09 12:19朱志山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不良行为学生

朱志山

【摘要】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不符合课堂规则的各种行为。学生不良行为不仅影响其个人自身的学习,同时对他人的学习也造成消极的影响,降低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根据不完全统计,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学生不良行为的现象。笔者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归纳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并对成因进行深度剖析,希望对班主任工作能有裨益,对班级实现高效管理做出贡献。

【关键词】学生   不良行为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8-01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行为规范方面,受家庭教育、同伴和社会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有些学生会写作业拖拉、有些学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有些学生会打骂他人,甚至个别学生会与教师保持敌对的态度。笔者从事多年德育工作,发现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几个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笔者将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归纳为四个方面:吸引关注、权力争斗、报复心理和充耳不闻。

一、吸引关注

每个学生从内心都渴望被教师关注,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从行为上向教师喜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努力提高成绩,保持课堂记录,以及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以及同学羡慕的目光,学生会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尤其是优秀生,会将吸引关注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时,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无形中成为了弱勢群体,不仅得不到教师的关注,甚至被教师长期忽视。而学生在长期被遗忘的状态下,压抑感、失落感,以及烦躁与愤怒会逐渐的显露出来。在诸多情感因素的作用下,他们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将自己完全的展示出来。在不受关注与吸引关注的相互作用下,他们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去证明自身存在感。

教师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第一反应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这种方式不仅未能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点,还会加重学生的不良行为。就这样,学生被教师评价为屡教不改,而教师的教育态度也出现了180°大转变,从开始谆谆教诲,演变成了变相的惩罚。两个主体行为的改变,使师生关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峙、反抗成为了主基调。

二、权力争夺

学生在吸引教师关注无果后,双方的矛盾急增,两者关系呈现出紧张的态势。此时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对抗教师对自身的控制,而公开反抗是其主要的形式,采取偏激的方式反驳教师的观点,甚至出现师生间的争吵。此外,学生也可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攻击教师,例如,故意遗忘、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反抗教师,进而获得自身的价值感。

权力争斗的根本在于学生没有“享受”到教师的正面关心,在缺少关爱的条件下,师生关系会逐渐的走向悬崖。学生为了彰显自身的“权力”,会发出主动的挑衅,通过挑衅方式突显教师管理的“无作为”,进而获得“成就感”。而造成学生与教师间权力争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受到了消极榜样的影响,如父母等人和网络;其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性忽视“部分学生”存在的行为,也是影响因素较大的方面。

通常情况下,权力争夺会让师生关系不断恶化,因为“尊严”的关系,没有人愿意主动退出这场战役。最后,教师会采取侮辱、惩罚、威胁、体罚等方式,试图去影响战役的发展。例如,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生出你这样的人!你敢再随便讲话,我就把你请到校长室!但是,教师的所作所为,不仅严重的伤害到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起不到改善学生行为的目的,甚至会引来更加严重的“报复心理”。

三、报复心理

一旦学生从寻求“获得感”发展到“报复心理”时,至少可以说明两点:首先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其次是学生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程度的伤害。当学生出现报复心理后,攻击、冲动是学生的主要特征。例如,学生可能会采取撒谎、欺骗、偷盗,或者咒骂老师的行为,情况严重者会采取暴力的破坏行为。在师生的长期交往活动中,学生很清楚什么能伤害到教师。例如,对于看重班级整体分数的教师,学生会故意将试卷做的乱七八糟;对于看重纪律的教师,学生会故意扰乱课堂纪律。

此时,教师最好的解决方式,并非采取非常手段,而是加强自我反思,调整自身的教育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斗争没有输赢,只有两败俱伤。如果教师采取粗暴的手段,只会让师生关系继续恶化,甚至没有任何挽回余地。即便是学生在成年教师的“暴力”干预下不得不低头,他们还会选择充耳不闻的态度,无论是对整个班级而言,还是对某些学生而言,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充耳不闻

学生的不良行为始于吸引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吸引关注是学生对教师认可的迫切期望。随着教师判断上的失误,以及错误的处理方式,学生很容易发展到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否定。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暴力”制止下,虽然学生能“安静”下来,却对任何人或事都充耳不闻,只是安静的做与自身有关的事。笔者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深度思考后发现,导致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关键点在于教师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教育是学生通往成功的阶梯,而教师则是控制阶梯方向的人。只有拿出百分百的爱心与信心,才能让通往成功的梯级更加的稳固,才能真正将师生连接在一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有着较多的种类,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分析,挖掘不良行为的根源,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进而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林芳.预防和矫正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之现实意义[J].考试周刊,2018(15):13-13.

[2]方红德.解铃还需系铃人——谈有效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9(3):12-12.

[3]霍燕杰.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表现及应对措施[J].新课程,2019(3):41-41.

猜你喜欢
不良行为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浅议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中的不良行为及矫正
学生写话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行为不良和违规青少年教育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