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选择论下的官职英译
——以《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为例

2020-07-12 07:33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官职汉英音译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300)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探索、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中国典籍也逐渐走向世界。然而当译者们翻译一些经典著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在翻译中国古代官职时,由于文化差异、政治制度等因素可能使读者难以理解某个官职的地位和作用。要想使读者理解官职所包含的内涵就需要译者对官职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依据,选取了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中典型的官职名称及翻译,从“三维”角度进行分析,以期能帮助译者在官职名称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达其背后的文化信息,使中华文化走向全球的同时,让外国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

二、研究现状

孙李丽从文化阐释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出现的官职名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认为,要想翻译好根植于源文本的文化信息必须对源文化有一个准确的认知[2]。李淑艳和刘性峰发现,由于中国的官职具备鲜明的文化特色,有别于西方的官制,翻译这些官职时不能单单使用一种翻译策略,可采用多样、综合的翻译技巧,灵活应变[3]。高路从目的论的角度指出翻译时不应局限于字面翻译与文本研究,应该注重译文交际目的的实现,从而扩大译入语在语境文化下的研究[4]。廖坤慧认为官职翻译需要规范化,要根据官职翻译的目的结合读者的认知等因素,做到每一步翻译的程序规范化,从而达到最终译本的规范化[5]。

三、官职简述

我国历史悠久,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数次朝代更迭,这也使得每个时期的官职都有些许的不同。虽然官职在历史记载的相关文献中着墨并不多,但它对中华历史的影响却不容小觑。中国拥有完整的封建制度体系,因此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职官制度。但是“在中国古代,各类官员五花八门,数以万计;官职体系的丰富庞杂及演嬗递变的曲折悠长,在世界各国中是罕见的”[6]。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官职时,不难发现,同一个官职在历史的演变中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比如:“侍郎”始于汉代,西汉时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满三年成为侍郎。随后,尚书台的权利逐渐变大,侍郎的位置也就更加重要。隋唐之时,京城内分设六部掌管国家政务,每部设侍郎为长官之副。明清时,沿用唐制,侍郎的官阶上升;清朝时,侍郎与尚书平起平坐,同为各部长官,可直接向皇帝单独上奏。这就说明官职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官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方的官制不是完全对应的。因此,翻译中国古代官职时,不仅要考虑官职所处的历史背景也要想到其与西方官制的差异。

四、翻译适应选择论与“三维”转换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胡庚申(2004)关于译者为中心的宏观研究[7]。它借助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以此为指导,将整个译文看作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探讨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基本规律。从译者“适应”与“选择”的新视野出发,为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以及原则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与描述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系统地阐述了译者是如何具体“主导”翻译活动的。适应论的翻译方法也就是“三维”转换,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适应性的淘汰、保留从而找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

官职翻译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还有官职背后的职官制度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让读者获得文本整体要传达的信息。译者作为语言转换的枢纽需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等多个维度适应目的语所处的生态环境,官职翻译也应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达成整合适应度最高的译文。因此,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着手探讨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中官职翻译的“三维”转换。

五、《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中官职的“三维”转换

罗经国所译的《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节选了《古文观止》中32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共出现了多达60处的官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泷冈阡表》出现了将近20处的官职名称。作为一部收录了众多时代作品的古文选本,每一篇文章都带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烙印。要想更好地翻译这些作品,需要译者在合适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多维度的适应性转换。本文将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中的适应与选择。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在于语言形式,如词汇、句法、修辞、文体风格等。由于源语和目的语都有各自的语言特点,要完成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并不容易。下面举例分析罗译本在语言维度上的转换与适应。

例一: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译文:Then your imperial edict came, offering me the position of langzhong

译文意思是朝廷多次下召,要李密做郎中。其中的“郎中”主要负责官署事务,考虑到西方没有对应的官职,因此郎中这个官职译者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法。“郎中”一词,译者在后面的注释(Langzhong was an official waiting on the emperor and was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ve work)中详细的解释了这个官职的服务对象及职务。原文采用的四字结构,行文简练短短几个字就表达了作者对晋武帝的尊崇,言简意赅但极具中文特色。英文翻译要想复制这样的特色存在一定的难度,相比直译,音译不仅能保留古汉语的特点,增加其可读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文保持统一,而加注可以传达准确的文化信息。该例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了具有中文特色的官职名称的同时,结合了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文化知识来进一步阐释该官职的具体职责内容,让目的语读者获得了文本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达到语言维度上的适应。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聚焦于原文所处的整个文化背景。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适应目的语所处的文化系统。

例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文:and later further granting me the imperial favor that I, your humble servant, was appointed as xianma to serve His Highness

文本意思是李密承蒙国家恩典,受职太子洗马。洗马这个官职译者在这里同样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法。在这句话中,“洗马”除了加上注释(xianma was an attendant who served the Prince)之外,译文中用 “ Highness”与注释中“Prince”的部分重合来强调这个官职的重要地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官职的职责所在。“洗马”,秦汉时原为“先马”,不知经历何种变故最终变成“洗马”。如果对中国官职文化不了解,读到这个官职时难免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也谨慎地选择了音译加注的方法,这样既不至于使读者造成误解,还能够使读者对中国官制文化的了解更进一步。该例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了读者的知识面,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帮助读者认知一个带有其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官职,从而实现了文化维的转换与适应。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交际维”,在于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译者要将侧重点置于交际层面,要将原语的交际意图清晰地传达给读者。

例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系贞亮死节之臣也

译文:Shizhong,shangshu,zhangshi and canjun are faithful, upright, and ready to lay down their lives for honor and fidelity

《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准备征伐曹魏前,感到刘禅暗弱,劝诫他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所作。“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在这里指的是处于这些位置的大臣,这句话意在告诉刘禅这些大臣都是可以信任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做好了为国家而死的准备。对于读者而言,并不需要知道这些官职具体指代的人是谁,因此,此处译者并未对这些具体信息进行大篇幅的解释,模糊处理了这些信息,只保留了这些官职的名称,而“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官职在西方的官制体制中没有一一对应的职位。译者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式来阐释这些官职的具体职能,如“zhangshi”“canjun”的注释分别为“Shizhong was an official at court, serving as the king’s consultant”“Canjun was an important official in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这样的翻译既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又向读者清楚地解释了这些官职的地位和职务是什么。同时,译文也达到了与原文同样的交际效果,实现了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从上述的三个例子中,不难发现,罗经国翻译官职时主要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并且实现了官职翻译在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之间的三维转换。

六、结语

本文以罗经国的《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为例,结合翻译适应选择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角度出发,举例分析了文本中出现的部分官职名称的译例。从上文例子可知,罗经国的译文以音译加注为主,且成功通过转换与适应传达了文本的意义。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文本翻译都适用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某种翻译方法,翻译的适应和选择是基于原文本身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生存方法。译者要灵活应变,合理地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以达到高质量的翻译效果。

猜你喜欢
官职汉英音译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古代的任免升迁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汉英武术词典需求分析——基于新媒体的调查报告
“父母官”新注释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