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作品常见问题与修改建议

2020-07-12 08:10曹喆朱邦辉李欢
消费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教案职业院校比赛

曹喆 朱邦辉 李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一、赛事简介

我国职业教育战线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教师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起源于20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8年起,调整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竞赛开展十余年,充分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作用,在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基础上,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1,2]。

2019年,教学能力比赛的方案出现了重大变革,整合多个赛项,提高要求,强调团队,拓展作品课时覆盖面,参赛作品准备要求大幅提升。2020年比赛方案基本沿用2019年比赛方案[3]。

二、撰写作品前准备

(一)研读比赛方案

比赛作品的要求和比赛评分标准等重要的信息,都会在当年的比赛方案中详细列出,各位参赛选手应仔细研读。最容易被忽略的 “指导思想”、“比赛要求”等,往往是普通水平作品提升为国赛获奖水平作品的关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方向性指导意见,往往在文件的这两个部分体现。

(二)团队组建

根据2020年方案,参赛教学团队的人数要求2~4人,建议3~4人。2020年方案要求拍摄参赛作品视频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因此选择参赛团队成员的时候,必须是具有良好教态,能具备现场比赛等教学应变能力的、表现力好的教师。而以往参赛方案,允许一名教师为非主讲教师,2020年方案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要求全部团队成员均为参赛课程的主讲教师。

(三)作品内容选择

2020年方案对参赛作品覆盖的课时要求如下:“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在备赛过程中,选12课时(公共基础课)和16课时(专业课)是比较合理的。考虑到制作作品的难度,不建议选择高于比赛要求的课时数。

很多比赛作品从完整的教学模块(课时数大于12或16的)中截取部分内容参赛,或者将几个完整的教学模块打散,抽取部分便于展示的课时,这都是不符合比赛要求的。对整门课程进行结构性重建并从中选取便于展示的课时制作参赛作品,本身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展示。

三、参赛作品存在的常见问题及修改建议

(一)教案

2020年方案中对教案的要求:“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任何一个教师,都有工作中使用的“教案”,但何种才是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的高水平竞赛作品教案?通俗来说,教案即“教学方案”,它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如何实施的构想,是“将来时”,当教学过程完成以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还可以在教案后面附上课后纪要(如教学反思等)。教案是整个参赛课时全过程设计,呈现要素多,篇幅大,往往存在的问题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多。

1.部分内容不应呈现。很多参赛作品,除了有整个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还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佐证照片、学生提交的作业等)都编写进来了,显然这是一个“完成时”的内容,不应该出现。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没有依据。教学的重点应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等确定,难点应该由学情确定。很多参赛作品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师“思考”得出的,这是不符合教学设计规律的。

3.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很多参赛作品为了“好看”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逻辑对应关系,或者这些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实现难度较大,这都应该避免的。

4.没有针对性。12或16课时教学内容,根据高职一般教学规律,通常为6~8次课(每次2~4课时)。很多参赛作品教案中的“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特色与创新”、“课后反思”等内容,每次课都雷同,针对的是这12或16课时,甚至是这一门课。这不是每次课“教学方案”的组成部分,参赛选手应注意,教案是针对某一次课(2~4课时)的。

(二)教学实施报告

2020年方案中对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反思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可用图表加以佐证。”教学实施报告应采用科技报告的文体,注重教学过程的数据生成。2019年国赛首次要求提交教学实施报告,它与大家熟悉的“说课稿”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很多参赛作品明显表现出对这个“新事物”的不适应。

1.教学实施报告写成了“说课稿”。撰文运用大量定性的描写而不是定量,这不是“报告”的撰写方式。学习效果应由学情数据分析总结得出,不是泛泛而谈。

2.教学设计仅简单的罗列各种方法或者教学流程,变成了“流水账”。撰写报告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应该有提炼总结,不应平铺直述。

3.特色和创新点没有结合参赛模块,没有实质性的特色。许多作品的特色和创新点是所有优秀职业教育课程都具备的优点,具有普遍性,就不能称之为“特”点和创“新”点。

4.篇幅字数超过规定。字数限制就是要求参赛教师用有限的篇幅,高度凝练参赛课时的教学情况。很多参赛作品“聪明”地用表格截图的方式,塞入了更多的文字。字数多,实际意味着教学团队没有对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拔高提炼,只有记叙。图表出现的地方,一定是文字描述不够直观的情况,辅以图表说明问题,不是规避字数限制的“技巧”。

(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这两个文件是专业建设时应具备的教学文件,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专业,在学生入学之前,这两个文件就应撰写完整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2019年6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因此参赛作品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参考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若存在的话),按指导意见编写,即使是2019级以前的学生,采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是根据指导意见修订的版本。课程标准,若没有国家通用标准,则按各院校实际情况制定,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参赛作品课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应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课时分配也应列明。

很多参赛作品所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都不是参赛团队成员所编写,在提交参赛作品的时候,应检查这些教学文件之间的一致性。做到“不矛盾、不重复、有关联”。

(四)教学视频

2020年方案中对教学视频的要求:“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因此参赛的教学视频应是真实课堂中的一个点,展示的是某节课其中的一个片段,不是 “压缩课”。教学视频录制的细节众多,应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着装。录制课堂视频时,教师和学生的着装应与学生就业岗位呼应。岗位教育、劳动精神、职业素养都能在着装细节中展现。某些参赛作品师生都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录制,但女生的长头发没有盘起固定,反应出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没有到位。

2.教学设计应注重互动。很多参赛作品为了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全程都是教师讲,没有学生活动,或者仅有齐声问答等简单互动,这是不合格的课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讲得怎么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学得怎么样。要设计各式学生活动,使学生吸收知识,内化后才算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必不可少。

3.适当加入引导语。如在课堂开始时,说明“刚刚我们学习了……,现在我们要……”,能够尽快地帮助评委锁定教学片段在整个参赛课时中的位置和逻辑地位。在视频结束处,也要说明“刚刚我们进行了……,大家的表现……,接下来我们要……”,表明教学环节进展顺利,体现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能力,这是获得高分的技巧。

四、结语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通过教师提交的课堂教学视频和和其他教学材料,考察评估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能力。比赛强调真实教学情况、科学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学效果。各参赛者需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设计方法,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改革创新,严格按照比赛规则撰写比赛作品[4]。

猜你喜欢
教案职业院校比赛
《立定跳远》教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半张纸》教案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