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干预程序对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2020-07-16 13:06李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

李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一 郑州 450052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是评估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心脏外科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关系密切[2]。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用时较长,且体外循环引起的低体温可诱发血管收缩,进而导致受压部位血供减少,使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显著增加[3-4]。因此,加强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尤为重要。选取2018-10—2019-02间于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10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预警干预程序对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患者,根据手术顺序交叉分组,各5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08岁。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4~79岁,平均61.52岁。2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术前访视,嘱患者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术前对手术床的舒适性及配件完整性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警干预程序。(1)制定压力性损伤预警评分表:以Braden评分法结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特点和临床实践制定预警评分表。共有10项内容,>25分为低风险,≤25分为高风险。术前1天由专科护士在访视患者时,评估其皮肤状况。(2)干预措施:对低风险的患者,在循环水毯上铺干燥、整洁的棉质床单;手术开始前,在足跟部、骶尾部贴水胶体减压贴,其余风险部位涂抹润肤喷剂(适量、均匀);帮助患者摆放体位时应稳、准、精,并在身体空隙处放置棉质床单、软枕、不同大小及形状的体位垫等,以降低负重点皮肤压力;术中受压部位出现局部淤血时,实施减压措施;若患者需使用冰帽,应避免头部皮肤戳伤,并以棉垫对耳部进行保护;术后对患者皮肤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局部受压皮肤,做好皮肤的特殊交班。对高风险的患者,应在低风险患者干预的基础上,及时上报,由高年资护理人员、护士长进行指导协调;术后与病房护士做好皮肤交班,尽量避免术中受压部位继续受压。

1.3观察指标(1)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皮肤完整,指压颜色改变无紫色、栗色为1期。部分皮层缺失,真皮层暴露,脂肪及深部组织未暴露为2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脂肪、肉芽组织及焦痂、腐肉等为3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可见筋膜、肌肉、韧带、软骨等为4期。将4期、3期、2期计入压力性损伤。(2)术后第1天的舒适度。

1.4统计学分析数据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性压力性损伤观察组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舒适度术后第1天,观察组下肢麻木、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紧张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的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n(%)]

表2 2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n(%)]

3 讨论

接受手术的患者为急性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而瓣膜置换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更复杂、发生风险更高[5]。本研究预警干预程序以修订版Braden评分法为基础,结合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特点及临床实践制定预警评分表,对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进行针对性预防。专科护理人员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应用预警评分表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评估,指导预警干预程序的实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细心观察患者的全身皮肤,发现局部淤血,及时实施减压措施;术后与病房护士做好皮肤的特殊交班。此外,在预警干预程序实施过程中,帮助患者摆放体位时保持动作稳、准、轻,并应用棉质床单、软枕、不同大小及形状的体位垫等,以减少四肢麻木、颈肩疼痛等发生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下肢麻木、颈肩疼痛、上肢麻木、紧张情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预警干预程序应用于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可降低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应作为评估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