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风格论

2020-07-18 15:44张晓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格中华文化中国画

摘 要:中国画家在长期的绘画探索中,逐渐从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独到的认识,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中国画艺术上进行艺术表现,从而产生了一种创作个性,最终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中国画家不以形似为追求,而更重视对对象的全面观察,然后提炼概括,再加以艺术化加工,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画的风格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中国画;风格;中华文化;中国绘画史;绘画鉴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也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经过历代中国画家的不懈求索和辛勤耕耘,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观察方式和表现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强烈而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而中国画家在长期的绘画探索中,逐渐从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独到的认识,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中国画艺术上进行艺术表现,从而产生了一种创作个性,最终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风格。

一、中国画家的情感与中国画的风格

绘画是画家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经过艺术思维进行加工后在纸上表达出来的艺术化再现的形象,是画家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产物。画家认识世界,一般都遵循着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在中国画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家在观察、研究和深入分析社会生活的各种形态各种规律的同时,还必须研究艺术化表现这种精神层面的形式。在分析研究绘画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同时,还要研究绘画艺术的特殊规律,在客观形象的基础上,观察、思考并掌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的绘画表现技法,从而艺术地再现所表现的对象。所以,绘画作品是客观形象通过画家在脑中进行艺术处理后的再现,这种艺术处理既有对感性思维进行抽象的概括,进而经过推理、判断,得出画家特有的理念,又有对生动的现实生活进行典型化的提炼,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以及鲜明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其素材元素,不仅有自然元素,还有丰富的社会元素和理念,正是创作素材的丰富与完善,才使得整个绘画活动实现了成熟发展。” [1] 由于画家个人的观察方法、个性特点、思想倾向以及艺术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在对绘画形象的艺术表现上,必然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及差异,这种差异便形成了中国画家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家的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在中国画家漫长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实践过程中,除了对各种艺术营养的兼收并蓄之外,更要坚持一种艺术的独立性。越是坚持自己独立的创作个性,其绘画风格就会越加鲜明。中国绘画界有一句流传了千年的名言为“画如其人”,指的就是画家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画家个人整体的绘画艺术风貌,它集中体现了画家的艺术技巧、文化修养、性格气质、思维习惯、个人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因为画家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耳濡目染,都悄悄地渗透到他的心灵,熔铸进性格里,复合在气度中。”[2]风格又是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后的产物,而在内容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风格又表现为画家的艺术手段和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绘画艺术创作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思维过程,中国画的创作也有着强烈的个性化艺术特色。纵观世界艺术史,虽然中西方绘画的创作均需来源于体验生活,但双方在观察事物和认识对象的方法手段上却各不相同。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但中国画家不以形似为追求,而更重视对对象的全面观察,然后提炼概括,再加以艺术化加工,在外形的基础上追求内在的神情的表现。中国画在写实表现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质,其追求“以形写神”“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又兼有“诗情画意”的艺术表现,“借景”和“寫形”只是手段,“写神”和“抒情”才是目的,是融进了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是一种“写意”的创作手法,“写”就是绘画、表现、倾诉的意思,而“意”即画家的情感、意趣、意象等意思,“写意”就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绘画的意象,表现画面的意境,传达对象的精神等中国画的审美情趣。“中国画风格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因素,使其在美学上达到‘形与‘神的统一。‘形的目的是‘神,‘神的基础是‘形,即以‘形传‘神,立‘意为‘象,哲学、文学、绘画三者结合在一起。”[3]因“神”“情”并不是具象的内容,所以中国画带有抽象的性质,然而这种抽象是建立在客观对象的具象基础之上的,与纯主观的抽象主义完全不同,表达了中国画家不满足于只表现客观对象的外观准确性,而是追求客观对象以及画面的意境乃至绘画造型技法等因素所综合形成的“神似”的艺术形象。在创作中,中国画家经过自己的艺术思维的提炼,加入作者主观的情感情绪,成为既来源于客观对象,又表达出画家自己的审美情感的艺术形象,达到“形神意象”的境界。这种带有画家情感的抽象绘画手法是画家个人风格的重要体现,这种体现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只以一种面目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画家的风格也各种各样,多姿多彩,因而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画家风格也常常会进行转换,甚至产生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

二、中国绘画史中风格的演变

中国画起源于原始先民们为表达朴素的生活状态和简单理想而创作的岩画,进入封建社会后逐渐发展成为封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工具。中国画的风格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的青铜时代,殷周青铜器的造型风格就是装饰化艺术。当时还没有真正的画家,铸造青铜器的能工巧匠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象,掌握了这些形象的变化规律,巧妙地将其变化规律进行图案化和样式化的处理,创造出各种艺术图案的表现程式,形成了装饰化的艺术风格。秦汉时期,中国画的风格进一步发展,追求雄浑粗犷,以意传神,流传至今的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和马踏匈奴等雕像莫不如此。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中的绘画素材与绘画技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绘画理论也逐渐完善,开始重视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绘画风格。南朝的绘画理论家谢赫首先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六法”之宗旨:“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4]成为后世中国画创作和鉴赏的标准,对中国画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第一个高潮。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繁荣昌盛,中国绘画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绘画更注重刻画对象的精神气质,注重点睛传神,绘画题材也有所拓展,中国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三大题材内容基本成形。统治阶层也非常重视绘画文化,成立了宫廷画院,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使中国绘画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分出了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两大体系,产生了南北绘画特点迥异的地域性绘画风格,以诗人画家王维为代表的文人画开始萌芽。发展到宋朝,中国绘画主流逐渐以社会风俗为题材,画家们摆脱了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束缚,而更接近大自然、接近生活。山水画的发展进入高潮,构图雄奇,用笔豪放。花鸟画则趋于细致严谨,具有装饰意味。文人画成为新的绘画潮流,其画风注重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率真自然,与画院的严谨写实的风格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元朝时期,中国绘画的技法技巧和审美体系已经完全成熟,追求画面气韵生动,注重情感表达。画家提倡以书法的笔意入画,渐渐成为重气韵、轻格律的绘画风格。文人画风格逐渐成为画坛主流,一些体现文人风骨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等题材的文人画风格大为流行。明清时期,中国绘画更是大量涌现个性强烈的画家,如明四家和清朝扬州八怪等,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种流派,文人水墨画风格成为主流。近现代的中国绘画推陈出新,吸收了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又借鉴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流派众多,风格多变,形成了长安画派、海上画派等。

中国绘画经过漫长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础,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形成了极高的文化价值,而中国画家在各自的时代、地域、习俗、师承等基础上探索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把自己的全部修养、气质和心灵融会于笔端,形成了各自丰富多彩的绘画风格。“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观促使艺术观念的变化,导致艺术技法的转变,形成一个新的创作思想,从而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使新的艺术风格魅力与观者的沟通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5]中国绘画从而成就了高深的艺术传统,使中国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国画总体上形成了以线条为主、点和块面为辅的造型艺术风格,并以毛笔蘸水墨在吸水性极佳的宣纸上进行绘画,形成丰富的墨韵晕染变化,显示了中国画独特而奇妙的艺术性。而中国画的用色要求淡雅、单纯,更是自然界真实色彩所不及的。中国画的另一个非常高明的艺术风格,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所谓“四绝”,使中国绘画成为一种绘画、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体,形成了中国画风格独特的形式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王梦,李左彬.中国画风格中的禅茶意境[J].福建茶叶,2017(3):255.

[2]李慧敏.生活、个性、风格:浅谈中国画风格的形成[J].新闻世界,2010(4):153.

[3]王嵋.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1.

[4]周積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17.

[5]杜跃华.中国画的创新与风格[J].东方艺术,2004(3):113.

作者简介:

张晓春,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风格中华文化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