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苦难的艺术

2020-07-18 15:44杨苑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版画主题母爱

杨苑怡

摘 要: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多以社会底层的苦难人生为主题进行创作传达,呈现出她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对生活苦难的思考,反映了德国劳动阶级的生活苦难以及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反抗。文章通过对珂勒惠支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变化的研究,来了解其艺术人生。

关键词:版画;珂勒惠支;主题;母爱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1867-1945年),是德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版画家之一。其版画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以夸张的人物造型与动态,围绕德国劳动阶级的苦难生活以及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有一定的社会目的性,表现出受压迫下的苦难下层群众的悲惨遭遇,寄托了画家对受难群众的同情。其以粗犷和细腻的手法,通过版画语言使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与传神。

一、珂勒惠支的创作背景

珂勒惠支的版画艺术风格形成和她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背景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以黑白形式呈现,描绘反抗、母子、战争与死亡。其艺术风格与题材的变化,离不开她的家庭环境和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珂勒惠支1867年出生于德国歌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其家庭成员都对她的艺术创作之路影响深远。她的外祖父曾经是一名牧师,父亲是社会民主党的成员也是一位建筑师,珂勒惠支在有哲学思想与革命思想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她的父亲发现其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为她学习艺术做好铺垫。珂勒惠支13岁开始学习铜版画,18岁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进修绘画学习,后到慕尼黑学习铜版画技法并以当时德国下层人民生活为题材进行版画创作。在1891年,珂勒惠支与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由于其丈夫是一名为社会底层群众问诊的医生,珂勒惠支常常会目睹因为战争受到伤害来接受治疗的伤者,常常接触许多贫困潦倒的工人与贫民,这也深深刺痛了她。在丈夫给他们问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她有机会了解工人生活的艰辛,这成为了她有关工人的版画题材的重要来源。

二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珂勒惠支一生坎坷,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珂勒惠支的儿子彼得在前线不幸牺牲,战后的珂勒惠支一直处在丧子之痛中久久不能自拔,她内心不甘但是又不得不承受这样的伤痛,她憎恨战争和为战争出谋划策的人。于是,她将悲痛延展到对整个国家与时代的思考,创作了大量的反抗战争、呼吁停止战争的主题作品。但是厄运的侵袭没有停止,在彼得去世的二十八年后,她的孙子也不幸牺牲在战场上。所以当时社会矛盾激增、劳动阶级在资本主义压迫下受到折磨等题材一一在她的作品中呈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珂勒惠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站在无产阶级的队伍里与资本主义作斗争。政治与艺术相互影响,政治影响艺术,艺术也反作用于政治,但是两者影响的力量是不平衡的,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更加深刻与直接的,所以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与德国无产阶级半个世纪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珂勒惠支版画作品主题变化

珂勒惠支版画作品的主题以反抗、母与子和死亡为主。她在作品中表达出深深的慈母之情,其作品常反映出群众被侮辱与受压迫者的抗议,真实地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她的版画作品中,充满着单纯与坚毅,也充满了对平等的渴望和对暴政的反抗。

一是以反抗为主题。1844年西里西亚发生纺织工人暴动,纺织工人积极抗争最后被迫害致死。以此为背景,珂勒惠支在六幅组画“纺织工人”中再现了低层群众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这也是珂勒惠支第一次把叙事情节融入版画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德国农民的遭遇与1844年发生在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样悲惨,统治阶级为了加大对外扩张对农民加以重税,农民生活在资本家的剥削中。珂勒惠支在“农民战争”系列组画中把生活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中的农民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整组作品同样以史实为题材,再现了德国农民与教会、贵族地主的斗争。在线条表达上,珂勒惠支汲取了表现主义画派的技法,用线条的表现方式表现语言。在作品《反抗》中,她运用黑白单色调和渲染手法,在画面营造了悲凉沉重的气氛,整个画面采用了韵律感的曲线,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动态,画面中粗细线条相结合,富有特色。粗犷与奔放的线条美感是珂勒惠支版画一大特色之处,线条的表达反映出她的精神世界。其作品的反抗精神以及作品中无可挑剔的铜版画技巧、厚重的精神内涵为珂勒惠支赢得了世界画坛的称赞。

二是以母与子为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珂勒惠支的儿子彼得不幸牺牲,悲痛欲絕的艺术家以一位母亲的坚强开始为阵亡将士创作塑像以此弥补内心的伤痛。从此,在她的绘画中,悲惨的母亲和孩子——她的特殊主题,变得更加强烈,更加令人绝望。①在“战争”组画(1922-1923年)中,珂勒惠支表达了作为一名母亲对战争的控诉,该组画共七幅,包含了《牺牲》《义勇军》《父母》《寡妇1》《寡妇2》《母亲们》《人民》。前五幅主要表达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后两幅再现了人民的顽强拼搏的抗争。其中第一幅《牺牲》(图1)最为著名,珂勒惠支在该幅作品中塑造了一位瘦骨嶙峋且乳房干瘪的母亲抱着熟睡中一无所知的婴儿的形象,整幅画作黑白关系强烈,通过黑白交织的画面能感受到伟大的母爱,而这份母爱正是珂勒惠支要传达的意义所在。作品《面包》(图2)描绘了一位饥肠辘辘的孩子抓着母亲的衣衫要东西吃的场景,面对小孩渴望的眼神,母亲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而痛苦地转过脸掩面抽泣。珂勒惠支对母亲的无奈之举进行处理,寥寥几笔把母亲与孩子的形象呈现于画面之中,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内涵。

猜你喜欢
版画主题母爱
版画作品选登
阅读母爱这本书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母爱的另一面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