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素养培育的价值探讨

2020-07-18 15:26邵震山陆宝初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核心素养

邵震山 陆宝初

摘要:生活、学习、社会与个人构成了“四位一体”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探索源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改革,通过“问题解决”素养培育,提高情境化、合作化、信息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构建一种适应未来高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为学生未来生活奠基,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问题解决 核心素养 价值探讨

“问题解决”,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社会参与”中的“实践创新”、“文化基础”中的“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社会参与”中的“实践创新”阐述了“问题解决”的内涵:要有发现、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真实情境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基础”中的“科学精神”则强调:“理性思维”要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批判质疑”要具有问题意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勇于探究”强调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构成了“科学精神”的基础。

一、“问题解决”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问题解决”是美国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首先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他们把问题情境创设作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界对“问题解决”进行了学术探讨和实证研究,认为“问题意识”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知识的原点和出发点。

在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关于学生素养或核心素养中,都有“问题解决”的能力指向。美国早在80年代初期就明确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把学生引导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学,其中的“学习与创新技能”强调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澄清各种观点,求得更好的“解决办法”,能界定、分析和综合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目前,日本已把“问题解决”纳入教学大纲,英国也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指导思想。世界经合组织的“素养”指的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推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认为核心素养是覆盖个人、社会生活领域的引领成功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素养。

从这些核心素养表述中,可以发现“生活”、“发展”(或“学习”)、“社会”这三个关键词,其中面向未来的共同指向,就是“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即“生活”“发展”“社会”都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它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础,是个人学习、社会发展的必备和关键。只有将核心素养融合于学科教学和课程建设中,融合在跨学科的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中,才能在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知识建构中更好地培养由“知识”到“生活”的应用型人才。

二、“问题解决”构成学校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

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中,紧扣以“问题解决”为表征的课型设计、教材拓展、生活呈现、情境展示和氛围营造等,将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载体,建立直观、动态、生成性的课程结构模型,突出新课程教学的问题化、生活化和信息化。

培育“问题解决”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作为校本化课程融合与活动拓展,将创设一种适应未来社会的课程生活,为“问题解决”素养提供落地的空间和生长的土壤,提升“问题解决”实践品质,是改进教与学方法、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培育“问题解决”素养,是教学改革的转型升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和课程建设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本课程建设转型升级的成败,是学校在新课改中迅速化解困难、打开局面的关键。

培育“问题解决”素养,是为学生未来“成功生活”奠定基础。PISA之父安德瑞斯·施莱克尔曾说,优质的教育课程体系,一定会重视面向未来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终身热爱学习。这是多年来PISA评估的重点,也合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围绕“成功生活”的价值探讨。只有精心设计能够体现思维价值、课程价值的“问题解决”的目标、途径、办法,才能让课程建设变得有生命力。

因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从“问题解决”这一能力要求出发,针对校本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校本课程理念及实施入手,依托省课程基地建设平台,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活动空间,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规范化、结构化与突破性的学习思维方法,全面提升系统化、技术化、信息化的“问题解决”素养,为学生未来“成功生活”奠基。

三、“问题解决”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问题解决”这一核心概念,树立问题意识,探索认知规律,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密切課程与生活的联系,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经验,在时间、空间和组织形态等多维度实现教与学的实践创新。

要依据“问题解决”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和要求,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掌握分析问题和现象的方法,弄清问题的根源、表征与本质,把握问题解决的关键,推动课程整合和跨学科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克服知识本位现象,让学生眼中的生活更完整、客观、真实。

依托学校、区域课程资源,开展以教学研究中心为阵地、问题解决范式为特点、核心素养培育为表征的校本教研,在二次课程开发、实施中,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流程,熟练运用各种分析、评估工具,掌握分析、决策的技巧,规范课堂流程,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调查、访问及热点资材收集、网络技术等课内外探究,力求与国际教育热点和前沿学术知识接轨。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选课走班,可以在实验室、微机房、阅读室或图书馆,可以听演讲、报告或观看电影、录像,可以组织调查研究等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为深入探索培养和提升师生“问题解决”素养的途径、方法和策略提供有价值的样本,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内容和质量。

四、“问题解决”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问题解决”能力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素养,涵盖了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是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将成为核心素养课程落地生根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未来课堂是云课堂,课程资源更浩瀚,学习领域更综合,没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无法胜任的,师生要时时刻刻定位于学习者、反思者的角色来培养关键能力和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建设是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切入点,将“问题解决”教学改革推进到“问题解决”校本课程建设,实现由课堂改革到课程建设的深化改革,营造了问题探究、合作解决、技术支撑的前沿科技、学术热点相融合的探究氛围,提升了师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面向21世纪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田奇述.课堂变革的方向: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问题[J].辽宁教育,2019(3).

[3]师曼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核心素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