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Cox回归模型分析

2020-07-22 09:03田晶杨弘陈鑫龙张青张岩波韩清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病死率收缩压心肌梗死

田晶,杨弘,陈鑫龙,张青,张岩波,4,韩清华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CHF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5年病死率高达50%,与恶性肿瘤相仿[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导致CHF最主要的疾病,加之CH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因而,研究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该类患者死亡风险研究对改善和优化治疗仍支撑不足,多是横断面临床调查研究。较多的随访研究多依赖出入院数据,高质量的院后随访研究和生存分析偏少。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本研究围绕CHD合并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随访和生存分析,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省2所三级医院心内科连续入选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484例,平均年龄(68.48±11.72)岁,男性987(66.5%)例。入选标准为:年龄≥18岁;有典型的CHF症状和/或体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诊断为CHD;近一个月接受心力衰竭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排除标准:近两个月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并发精神疾病的患者;并发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预期生存时间<1年的患者;拒绝参加本项目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严格按照所在课题组制定的CHF电子病例报告表(CRF)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电子病例信息。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人口学特征、医保类型、身高、体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现病史(临床症状、入院前诊疗经过、病程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体格检查(第三心音、外周水肿、肺部啰音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NT-proBNP等)、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截至2018年12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以死亡为随访终点事件,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对病例内容进行双录入,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评价CHD合并心力衰竭死亡风险及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位随访期23个月(1~60个月)。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46.16±13.13)%。NYHA Ⅱ级患者440例(29.6%),Ⅲ级患者5 0 4 例(3 4%),Ⅳ级患者3 3 9 例(22.8%)。行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患者377例(25.4%)。

2.2 终点事件情况 1484例患者中失访295例,1189例完成随访。其中死亡170例,病死率为14.30%。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女性多、年龄偏大、NYHA Ⅱ级者比例较高、饮酒较多、收缩压偏低,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水肿、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比例高,应用PCI手术治疗比例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Cox回归分析评估死亡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饮酒、高脂血症、水肿、收缩压、硝酸酯类药物和PCI治疗是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的因素(P<0.05)(表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70岁、饮酒、水肿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是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一定范围内[(127.89±20.34)~(131.28±20.46)mmHg,1 mmHg=0.133kPa]收缩压增高和应用PCI治疗是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表3)。

3 讨论

CHF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CHD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但目前关于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索,以期有效识别高危患者,从而给予积极干预,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死率。

本研究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饮酒、高脂血症、水肿、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是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一定范围内收缩压增高和应用PCI治疗是死亡的保护因素。高脂血症增加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这一结论Bozkurt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加之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较单纯CHD患者血脂水平更高[4],对于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重视和加强血脂干预。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增加死亡风险,也与Lim SL等+和Ural Dilek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与单因素分析结果相同,本研究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年龄≥70岁、饮酒、水肿、收缩压和PCI治疗是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与既往多项心力衰竭的研究结论一致[7-9],本研究表明高龄同样增加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这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低下、合并症增加及药物使用不规范有关[10,11]。本研究同时证实,一定范围内收缩压升高是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以往很多研究也证实收缩压较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更高[12-14]。血压是临床易测的连续变量,临床中应重视血压监测,以指导降压等治疗方案的实施。本研究还指出,应用PCI治疗降低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Wang等[15]比较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PCI治疗对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应用PCI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相关的研究很少,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将伴有CHD的心力衰竭衰患者冠脉造影/血运重建适应证的识别列入“证据的差距”[16],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了又一循证学依据。与单因素结果不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尚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可以增加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与Desta等[17]研究结果一致。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表《心力衰竭预防》科学声明,将心肌梗死列为引起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8]。然而,近年来随着心肌梗死治疗措施的改进,很多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病史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无关[19,20]。本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为CHD患者。

表1 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表1 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注:BMI:体质指数;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eGFR:肾小球滤过率;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不符合正态分布

表2 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表3 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死亡为终点评价指标,在与以往心力衰竭研究得出一致结论的基础上,证实了PCI治疗和陈旧性心肌梗死为C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特异性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个体化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病死率收缩压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