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及对策

2020-07-22 06:59唐立张晟南袁玉洁徐晓梅杨黎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班干部问卷院校

唐立,张晟南,袁玉洁,徐晓梅,杨黎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安宁 650300)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在高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育投入很大,但效果有限。〔2〕意识形态心理认同是衡量政党主导意识形态传播有效性的重要指标。〔3〕当前针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证研究较少,已有研究的对象也多为本科院校学生,〔4〕鲜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实证研究。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前沿阵地,更是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场所。高职学生处于思想和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容易成为被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主体。〔5〕因此,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提升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效果提供实证研究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云南省四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748份,有效回收率为88%。其中,男生306人,女生442人;一年级319人,二年级309人,三年级120人;文史类专业307人,理工类专业283人,艺术类专业158人。

(二)研究工具

自编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表,第二部分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参照张峰等编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6〕构建认知、认同和内化三个维度;依据储著源提出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含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创造并自觉整合的思想文化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7〕,编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调查问卷题目(共12个题目,每个维度4个题目)。认知维度的题目,如“我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的了解程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选项1到5分别代表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比较了解、非常了解。认同维度的题目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内化维度的题目如“我常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视自身言行”,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选项1到5分别代表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一般、赞同、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表明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越高。

(三)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按班进行施测,调查时要求被调查者完全理解指导语之后,按照调查问卷题目顺序作答。调查完成后,当场收回所有问卷。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并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情况

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情况见表1。Likert 5级评分,3是中位数,3以下表示较低层级,4以上表示较高层级,故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每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认同最高,认知最低。

(二)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见表2)。一年级学生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P=0.038)和三年级学生(P=0.000),二年级学生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P=0.042);二年级学生在内化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P=0.009);三年级学生认同总分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P=0.019)和二年级学生(P=0.020)。文史专业学生在认同(P=0.003)、内化(P=0.004)上得分及认同总分(P=0.002)显著高于理工专业学生。党员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党员。班干部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城市学生在认知、内化上的得分及认同总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表1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情况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比较

(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卷总分的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的值为界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划分为低、中、高3个水平。其中,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低水平106人,占14.2%;中水平526人,占70.3%;高水平116人,占15.5%。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低、中、高3个水平为因变量,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3),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专业和是否班干部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因素(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

表4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一)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情况

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每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认同最高,认知最低。这说明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故高职院校应结合认同现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特点

1.男生和女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不显著。有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加关注时事政治问题,〔8〕但是这并不代表男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高于女生,本研究结果亦表明男生和女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年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显著。一年级学生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在内化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认同总分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9〕低年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优于高年级,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态度。一年级学生刚从高中校园进入大学,仍保持高中时紧张奋发的学习状态,学习动机更为强烈,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健康,故表现出了较高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二是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高职思政课主要开设在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系统学习了主流意识形态知识,故对主流意识形态知识的了解和认同均会有一定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也较高年级学生更为明显。三是社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开始顶岗实习和找工作,因此最后一年的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出现了断档。加之他们在顶岗实习和找工作的过程中,因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低于低年级学生。

3.不同专业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显著。文史专业学生在认同、内化上得分及认同总分显著高于理工专业学生。文史和理工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文史专业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有利于系统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对主流意识形态内涵理解。因此,文史专业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内化优于理工专业学生。

4.党员和非党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显著。党员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党员。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他们接受过学校系统的思想教育与理论培训,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校培训、党支部活动等,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因此,党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优于非党员。

5.班干部和非班干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显著。班干部在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班干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同样接受过学校系统的思想教育与理论培训,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因此,班干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优于非班干部。

6.城市和农村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显著。城市学生在认知、内化上的得分及认同总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受文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奋斗历程;有更多机会参与志愿者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城市学生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条件明显优于农村学生,机会也显著多于农村学生。因此,城市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高于农村学生。

(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因素

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级、专业和是否班干部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因素;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比较发现,党员与非党员、城市与农村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10〕。为什么年级、专业等因素会影响高职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即由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经济地位及利益所决定的、反映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历史选择特征的思想体系〔11〕。据此,我们可作出如下解释: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更为丰富,知识体系也更为广博,因此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于低年级学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同专业学生因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故他们的社会价值观也会呈现不同特点,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不同态度和情感。而对于是否班干部和是否党员以及家庭所在地等因素也会影响高职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原因如下:班干部和党员往往具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加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对班干部和党员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增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梁利文研究发现,因中国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文化和生活上的差异,致使城市大学生对时事关注和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的警觉,以及对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的抵制等均优于农村大学生,〔12〕故两者表现出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特点。以上研究结论提示高职院校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针对性、差异性,分类分层次施教,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四、对策

(一)优化课堂,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优化课堂,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师备课要充分分析学生情况,进而依据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一是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文史专业学生思维较理工专业学生更为活跃,而理工专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面对文史和理工专业的学生,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在参与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城市学生运用新媒体获取知识的经验较农村学生更为丰富,故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因有针对性。此外,针对学生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的差异性,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弥补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上的差距。

(二)统筹兼顾,创新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统筹兼顾,创新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双导师制。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对学生实施“双评价”考核,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及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确保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隐性教育作用。高职院校要科学地整合校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教育,通过企业优秀文化的渗透,使知识灌输与岗位体验融为一体,加强对学生“职业化”行为的训练和模拟,深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目标行业和目标岗位的价值认同,增强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自治管理,通过召开班级宣讲会、团支部组织生活会形式,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融合互动,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新机制

根据“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特点,高职院校应整合门户网站、微信和微博宣传力量,探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新机制。一是用好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度。议程设置理论是专门探讨传播媒介对社会影响的一种模式,它的功能在于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议题中,那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议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感知。〔13〕为此,依据这一原理,高职院校应整合门户网站、微信和微博宣传力量,构建学校官方平台为核心、院系为矩阵、校内外联动机制,加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同时丰富宣传形式,形成“议程设置”效应,以此唤起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度。二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SNS传播融合。SNS传播是一种网络人际传播,SNS可以帮助人们将没有直接关系的“弱关系”发展成为熟人圈,而它更大的优势在于对熟人圈的维系。〔14〕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SNS传播融合,就是在高职院校门户网站、微信和微博等宣传阵地高频度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召集优秀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SNS传播分享给其他网络受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网络受众对其所传播信息的认同度,同时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班干部问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竞选班干部
问卷网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