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0-07-24 07:56王虹燕李亦林
科技和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区域

王虹燕, 孙 凤, 李亦林, 傅 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 上海 200071)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技之争,科技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科技之争具体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之争,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的重要一环[1]。高校是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永恒的课题,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是高校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创新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已由东部一枝独秀向东中西协同发展转变,上海、北京引领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带动作用突出,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整体上已形成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2]。

2015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五大建设任务分别是: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国家推进“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改变过去高校科研成果的传统定位,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强调科研成果不再是仅用来评定职称谋求晋升的筹码,更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和生产效益的知识产权。

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攻坚阶段,需努力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性问题,促进高校学科、人才与产业互动,打通科技研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健全完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因此,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改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对进一步增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 理论逻辑和研究假设

科技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已成为助推社会进步的主引擎。地方高校是参与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行为主体,是解决区域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3]。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在地方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高校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表现为“资源—投入—产出—结果”整个链条,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紧密衔接过程。在科技资源投入到科技成果产出阶段,仅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初步转化,比如高校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刊发论文、出版专著,科技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而在科技成果产出到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成果才真正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指出,本文导向并非单一追求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看到创造“产出”和追求“转化”都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产出”是基础,“转化”是目标,基础不牢,目标难以达成。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之要义,就在于驱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现有文献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科技创新两者间关系的研究很少,值得探讨分析,因此,本文在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科技创新二者间关系。

本文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该理论框架中,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和结果可归结为投入类、产出类和转化类三类指标。

由图1可知,有投入、产出和转化三类指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衡量。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图1 理论框架图

H1: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投入—产出—转化)正相关,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可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因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不仅仅需要科研论文著作的发表,还需要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的转化更直接关系到区域技术革新与产品创新能力,并有助于形成产学研科技创新良性循环。所以在H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下假设:

H2:相较于投入、产出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转化类指标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2 研究变量

2.1 因变量: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选取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作为因变量。《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从2000年开始,每年公开发布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可信度,本文选取2016-2018年三年报告的数据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2.2 自变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

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指标体系,在考虑数据可及性条件下,本文构建科技成果“投入—产出—转化”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2016-2018年)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对于投入类指标(科技资源投入),有以下两类: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体现为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二是研究与发展(R&D)全时当量人员,指从事研究与发展(包括科研管理)或从事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包括科研管理)工作时间占本人全部工作时间90%及以上的人员。产出类指标:一般指投入产出比率关系,本文选取当年专著部数、学术论文篇数、成果授奖项数和专利授权项数作为产出类指标。转化类指标:该指标可视为产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可反映科技成果的投入和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出”体现了科技资源投入后得到的效率产出,“转化”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体现,本文选取签订合同数和技术转让实际收入作为此类指标。

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取值(取Z值),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将“投入—产出—转化”三类指标下的细化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及等权重加总取均值,分别得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产出—转化”三类指数。分别将各因子引入回归模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般线性估计。根据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内容,分别将自变量引入回归模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般线性估计。主要回归模型是:

Y=B0+B1X+μ

Y表示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指数,B0是截距,X表示自变量(“投入指数”、“产出指数”、“转化指数”),B1表示回归系数,μ是随机误差。分别建立“投入指数”、“产出指数”、“转化指数”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的独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各类指数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

根据回归结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各类指数均和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呈现显著相关,各类指数均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H1假设成立。结果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推进,将有助于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也进一步回应了本文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科技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3.1 投入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

投入指数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均在0.42以上,投入指数每提高一个单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0.42个以上单位,显著性水平达到1%,总体相关度高于产出指数和转化指数。结果表明当前高校科技资源投入仍然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高校科技资源投入有人力资本投入和经费投入,这些投入紧密关系着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两个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而明显的支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高校科技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过程,可见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资源投入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绩效。

3.2 产出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

产出指数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2左右,产出指数每提高一个单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0.2个单位左右,显著性水平达到1%。针对回归结果需说明以下两点:一是产出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程度在三类指标中最低,从理论上来看,本文选取论文专著专利和成果授奖作为产出指标,这些指标并不直接体现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尴尬,从现实中来看,高校科技研发的产出虽是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但只是成果转化的基础,从高校科研走出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还需通过产品试验成为商品,再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二是产出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逐年降低,从2016年至2018年,产出的回归系数先后下降了0.007和0.01,下降幅度在增大,表明高校亟待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提升专利质量,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重要科技支撑。

3.3 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

转化指数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由0.368提高到0.428,显著性水平达到1%。值得注意的是,转化指数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呈现不断增强态势,从2016年至2018年,回归系数先后上升了0.01和0.05,显著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将对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和成果产出的终极目标,直接关系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更加彻底激发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经济和科技结合更加紧密,已成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回归结果验证了转化指数较投入和产出指数,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H2假设成立。

4 改进策略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息息相关,通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改进策略,对进一步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历了从科技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再到转化落地实现市场化获得预期收益的整个过程。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涵盖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具体方面内容,基于此,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作用机制图

4.1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

新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需要激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要建设一支高度专业、具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关键要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体系,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高层次科技人才俨然是高校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高校要结合本校学科优势和区域产业发展态势,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和专业的成果转化人才队伍,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坚持人才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既要提升现有科研人才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也要大力引进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筑牢区域人才储备,注重人力资本结构的协调性、合理性[5]。二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激励引导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打通职业发展和晋升通道,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职称考评体系[6],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提升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获得感和积极性,不断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共同致力于技术和服务的攻关突破,实现高校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7]。三是鼓励高校关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对接高技术产业,既要引导高校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开设相关学科专业,夯实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人才资源储备,又要结合区域急需又紧缺的高技术人才,积极扶持并引导高校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开设相应专业,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为区域未来发展所需专业人才需求打好基础。

4.2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不是高校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参与的一台大戏,需要联动各个主体搭台唱戏,搭建科学有效的协同创新平台。第一,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8],高校具有人才集聚和基础研究能力强的独特优势,要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制定职称评定与评价考核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积极参与区域联动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地方合作共建创新示范区、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9],联合地方政府加大用于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的资金、人员投入力度。第二,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和资金供给者,也是平台搭建者,一方面,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设,坚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举措,在政策供给基础上更加注重政策落实见效,补齐政策短板,同时在科技成果开发进入中试再到市场化等各阶段,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做好成果转化风险分担者,另一方面,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制度,推动科技中介机构集聚和发展壮大,引导其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第三,企业作为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重要主体,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要强化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高校,增强主体之间的互动,及时反馈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需求,确保科研围绕企业需求进行,引导科技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和平台搭建,推动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同频共振”,营造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良好环境,在政府、高校和企业联动的协同创新中凝聚力量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3 促进知识价值转化,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高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造福民众,要切实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进知识价值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价值链,有效解决科研成果从一纸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实现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一要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知识价值导向,以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是“转”的观念去探索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辅以科技人才考核评价为药引,改变过去唯研发成果的学术价值观念,重视成果转化推广的社会价值,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要打造知识产权成果价值转化链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和知识产权成果维护力度,形成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价值链上各环节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发挥。三要通过知识产权成果价值的转化,激活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打通科技和经济“肠梗阻”,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实问题由来已久,科技缺乏市场导向,重学术评价、轻成果应用导致科技成果多、转化少,通过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提升政策供给质量,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开发与创业孵化、技术转移与风险投资的紧密结合,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市场和企业,加快高校科技成果集成化、产业化步伐,释放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新动能。

5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增加科技资源投入,加强资源配置和使用,有力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但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反映了投入科技资源的质量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发挥。

第二,产出指数和转化指数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趋势正好相反,而且转化指数影响能力的提升幅度大于产出指数影响能力的下降幅度,由此得出两点启示:一是数据分析结果和现实存在问题形成鲜明对比,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市场导向,重学术评价、轻成果应用的困境亟待破解;二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是走通科技和经济“最后一公里”的通行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效能将更为显现。同时需要指出,本文并非单一追求成果转化、忽略科技投入和成果产出,投入和产出是基础,转化是目标,只有基础牢固,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第三,从人才、平台和知识转化等三个方面,加强改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方面,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夯实人才资源储备,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快提升高校自身科技创新水平。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方面,促进政府、高校和企业各方协同创新发展,建立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与分享机制,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发挥各环节各主体的作用,凝聚合力共促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知识价值转化方面,着力破解重研发成果多、轻应用转化少的现实困境,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成果价值转化链条,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区域
分割区域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区域发展篇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