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发现能力

2020-07-26 14:18谢涛
关键词:自主探索问题驱动

谢涛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从而真正实现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问题驱动;自主探索;经验迁移;发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106-2

《加法运算律》是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加法运算律也有简单的接触和了解,这是学好本课的有利条件。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又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必要理论依据,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基础,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笔者下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发现能力。

一、利用问题驱动,指导探究方法

【教学片段1】

1.发现规律

出示例1:

28个男生跳绳  17个女生跳绳  23个女生踢毽子

谈话:学校开展體育活动,我们四年级要进行跳绳和踢毽子比赛。仔细观察信息,请你列式算一算“跳绳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学习单上列式计算并汇报。

生1:28+17=45

生2:17+28=45

师:求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28加17,也可以17加28,这两个算式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

进一步指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45,说明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等式。

板书:28+17=17+28

学生读一读并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师:仔细观察等式中的两个算式,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学习单上写下来。

学生在学习单“我的发现”中写一写并相互交流再汇报。

生1:它们的结果都是45。

生2:两边的算式里都有28和17。

生3: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帮大家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验证规律

师追问:通过观察,我们知道28+17和17+28这两个算式是有特点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具有这些特点的两个加法算式都能组成等式呢?下面,请大家照样子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判断它们能不能组成等式,如果可以再把等式写下来。

学生在学习单“举例验证”中举例并交流汇报。

生1:我写的两个算式是31+25和25+31。

师:怎么判断它们能不能组成等式?

生1:算一算,两个算式的和都是56。

教师板书:31+25=25+31

生2:我写的算式5+6和6+5,它们的和都是11,所以可以组成等式。

教师板书:5+6=6+5

谈话:其他同学写出的两个加法算式也能组成的等式请举手。

师:恩,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黑板上的等式和自己写的等式,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总结规律

师:那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能写的完吗?

生(齐声):写不完!

师:好,既然写不完,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在学习单“用喜欢的方法表示”中写一写并汇报。

生1:A+B=B+A。

生2:□+△=△+□。

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数学上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为了表示得更清楚、简洁,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学生读一读。

……

思考:问题的设计应与所要教学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教学加法交换律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创设跳绳和踢毽子的情境,学生通过分析信息列式计算,写出等式后,进一步要求:仔细观察等式中的两个算式,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逐步丰富感知,初步发现规律;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具有这些特点的两个加法算式都能组成等式呢?让学生认识到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还需要举例进行验证;在经历“写一写”、“算一算”的活动,明确只要所举的两个算式具有以上的特点,那就能组成等式且这样的等式是列举不完的基础上,教师又追问: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规律呢?学生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教师通过问题驱动,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我的发现)发现规律→(举例验证)验证规律→(用喜欢的方法表示)总结规律”的过程,为下面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积累了经验方法。

二、丰富练习形式,相互评价反思

【教学片段2】

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请选一选。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47+(30+8)=(47+30)+8( )

33+(48+67)=(33+67)+48( )

(△+☆)+□=△+(☆+□)( )

学生选一选,说一说。

2.填一填,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字母。

□+76=76+a

148+M+62=M+(□+□)

(89+18)+62=□+(□+□)

学生填一填,交流想法,并说说每道题分别用了什么运算律。

3.比一比,口算下面各题。

男生口算女生口算

第一组:(88+45)+1245+(88+12)

第二组:(76+38)+2438+(76+24)

规则: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男生口算左边方框的算式,女生口算右边方框的算式,直接说出结果,哪方先说出正确结果就获胜。(教师分两次出示)

男女生比赛后,说说哪边的算式计算更加方便。

……

思考:在实践运用环节,笔者设计了选一选、填一填和比一比的多样化练习方式,让学生练习后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如在填一填环节安排了(18+89)+62=□+(□+□)这样的习题,在填写中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相互评价,分析他人的思路,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两种方法虽然都是正确的,但体现出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方法只是依照规律进行简单的模仿,比较机械化;而另一种方法除了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加法运算律,还能联系简便运算进行思考,拒绝思维定势。又如在比一比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算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逐步渗透简算思想。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促使学生相互评价反思,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在探索规律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经历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数学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问题驱动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有效创设数学情境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