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视阈下引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的路径

2020-07-27 16:32陈霜欧凌应生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引领脱贫攻坚

陈霜欧 凌应生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等、靠、要”消极脱贫观念产生的原因,从重视农村“新生代”思想教育、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发挥高校优势、重视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宣传与引导、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等方面探索引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思想转变的路径。

关键词:脱贫攻坚;思想脱贫;引领

中图分类号:F323.8;D267.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6

作者简介:陈霜欧(1999-),女,本科,研究方向:******;凌应生(1981-),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扶贫工作十分重视,陆续出台多项扶贫政策,全国多数贫困县、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目标。但部分贫困群众脱贫主动性不高,对扶贫资金依赖性大,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我要脱贫”的坚定信念。因此,在脱贫攻坚战中,只有引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扶贫和脱贫之路。

1 引导贫困群众思想脱贫的必要性

1.1 思想脱贫是脱贫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一思想切中脱贫关键,物质贫困外在可见,而思想贫困是内在根源,是精准扶贫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制约脱贫长效性的根本因素。物质扶贫一时,思想扶贫一世。[1]思想脱贫是永久性物质脱贫的决定因素,贫困群众如果思想上不能及时发生转变,就有今日脱贫、明日返贫的隐患;只有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观念的转变,才能实现真正脱贫。

1.2 思想脱贫是物质脱贫的重要保障

思想贫困主要表现在以贫困户为荣、“我穷我有理”、好逸恶劳等方面。在精准扶贫进程中,物质脱贫是基础,思想脱贫为物质脱贫提供思想上的保障。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能有效提升其脱贫动力;若忽视了思想脱贫,仅满足贫困群众短期的物质诉求,势必减缓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也易导致返贫。只有精神上先脱贫,才能从物质上脱贫,树立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与决心,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引导其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1.3 思想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

思想脱贫是扶贫工作的灵魂与关键所在,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目前思想扶贫工作受到极大重视,思想扶贫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它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步也是大成之步。消除贫困人口的思想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年,突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为促进剩余脱贫攻坚任务的有效完成、巩固脱贫成果,必须高度重视思想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地位,发挥思想脱贫在攻坚战中的决定作用。

2 “等、靠、要”消极脱贫观念产生的因由

2.1 农村仍有保守落后、利己主义滋生的土壤

农村地区受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形成了温饱即足的保守思想。在贫困户中的典型表现就是黑箱行为模式[2]:眼前利益>长远利益。许多贫困户主要依靠政府扶持,了解各类帮扶途径与扶贫政策都处于“等着政府工作人员通知我”的被动消极状态。此外,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思想观念中的利己主义尤为凸显,主要体现在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贫困户所产生的嫉妒心理与抵触情绪。

2.2 贫困文化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尚未完全打破

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等不可控因素使得落后地区经济上陷于贫困状态,父辈们形成了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思想。域内贫困文化的传播进一步产生消极的文化氛围,在后代的成长过程中造成极大影响,有碍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此外,教育水平的落后导致贫困人口视野囿于赖以生存的乡土范围内。贫困群众良好教育的匮乏和长远视野的缺失使其难以打破现有阶层壁垒。

2.3 对贫困户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仍有欠缺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环境在物质层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贫困户的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政府却缺乏相应举措,对贫困户展开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政府缺乏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热点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实际的准确把握和了解[3],大部分地區对贫困户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与理论灌输,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不强、创造性不足,贫困群众无法真正理解并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4 部分基层干部群体责任意识薄弱,未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

在贫困地区仍存在干部“官本位”官僚主义思想、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学者刘淑利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自身思想贫困、精神懈怠,缺乏奋发向上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勇气,不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部分基层干部对贫困户的基本诉求不予认真对待,采取拖延懈怠的态度处理相关事务,缺乏责任意识;有些干部则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到位,存在“坐等脱贫”的思想误区,严重脱离贫困群众实际生活,忽视思想贫困问题对于物质脱贫的内在功用,不认真及时组织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扶贫工作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3 引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的路径

3.1 重视对农村“新生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义利观

首先,加强对农村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这部分人深入学习并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引导其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国家的相关扶贫政策提高自身素质,突破阶层限制、扩大就业选择范围;同时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促使其积极自主创业,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其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组织、教育贫困群众,帮助其树立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形成团结一致、共享美好生活的积极氛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最后,通过年轻一代对年老贫困群体的“我要脱贫”主动寻求脱贫思想的反向传递,引导贫困户树立“我要脱贫”价值观,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3.2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

教育的缺失是思想贫困的一大成因,促进贫困地区的思想脱贫离不开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必须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在内容上,要对他们进行“扶志”与“扶智”教育,只有他们拥有了敢于脱贫、勇于脱贫的志气,真正从思想上树立“我要脱贫、我想脱贫”的意识;同時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获得脱贫智慧,才能为脱贫提供智力保证,思想脱贫才可能实现。在条件上,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保障教育质量。在教师资源上,要引进教师人才,为贫困地区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完善贫困地区教师统筹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对口支援与合理流动。

3.3 发挥高校优势,为思想脱贫提供对口支援

精神贫困始终是贫困的首要根源,“治贫先治愚”的特性决定了思想文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导性功能。高等院校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高地,通过有效发挥其优势,创设对口帮扶渠道,能够在思想脱贫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可通过高校专家学者深入贫困地区一线充分发挥其创业示范、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在国家政策引领下,通过实施高校贫困生专项计划,许多毕业生扎根农村基层,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也为思想脱贫工作提供新思路、创造新方式。其次,通过将思想扶贫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活动相结合,在贫困地区设置高校对口帮扶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等帮扶活动,将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层实验室建设等同思想扶贫脱贫工作相结合,聚合高校优势以丰富贫困地区思想帮扶形式,增强思想脱贫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3.4 重视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宣传与引导,营造“我要脱贫”的积极氛围

新媒体平台在脱贫攻坚中具有舆论导向、社会教育以及信息传播的重要功能。第一,加强宣传教育与信息传导。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报道、评论等恰当地进行舆论引导和社会教育,对贫困地区进行教育、信息、思想扶贫,传达国家相关政策并普及基本知识,促进贫困地区群众从被动消极脱贫到自主脱贫意识和思路的转变,重视贫困地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二,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引导,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把握好舆论引导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内核逐渐为广大贫困户了解、接受、领悟,并用以指导其言行,渲染新农村文化自觉,营造“我要脱贫、我想脱贫”的积极氛围,培育贫困户公共意识与大局观念,破除利己主义思想,做到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3.5 加强扶贫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强化扶贫干部责任与担当

在思想扶贫中,干部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贫困户思想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过程中,要围绕“干部队伍建设走在前”的要求,树立崇尚实干的“风向标”,发挥基层干部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扶贫责任意识培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要把完成重大工作任务、推进扶贫重点项目、实现物质思想共同脱贫等作为检验和考察干部的主战场,强化扶贫干部责任与担当意识。其次,加大对思想脱贫攻坚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不称职干部的识别和处理力度,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通过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与评价制度,引导扶贫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贫困地区思想扶贫事业的发展。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能力,强化其思想引领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平.思想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J].社会与生态,2020:199-200

[2]丁传磊.贫困村村民行为对扶贫工作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2):175-176

[3]杨瑞.浅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活力,2009.05:32

Abstrac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essence of the party and state'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the new period, and guiding the poor to change their ideological concep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negative wait-and-see concept of “waiting, relying, and asking”, from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rural “new gener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block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culture,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of new media platforms.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adre team and explore ways to lea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a of "I want to get rid of poverty" to "I want to get rid of poverty".

Keywords: Get rid of poverty; Think out of poverty; Lead

猜你喜欢
引领脱贫攻坚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一片树叶启情思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关系浅析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