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学院实践课程改革的实践

2020-07-27 12:15段小焕张义平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情园区微课

段小焕  张义平

摘要:本文以“构建高性能园区网络”实践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通过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微课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在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根据教学效果,提出将微课应用在高职学院实践课程中,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课程改革;园区网;CDIO;“1+X”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05

作者简介:段小焕(1981- ),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张义平(1975-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1 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

1.1 课程改革的背景

1.1.1 课程的定位

《构建高性能园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紧密对接教育部第三批“1+X”认证制度试点项目“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高级)职业等级标准对应的产业岗位能力需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1+X”认证制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1]。课程设计采用CDIO工程理念,围绕着构建高性能园区网络项目需求、构思、设计、实施、故障排错等项目运作的流程展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积累工程技术经验,为顶岗实习、毕业后从事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 学情分析

《构建高性能园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第三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中小型企业网规划与设计》课程后,对网络知识、路由交换技术有一定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调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二年级学生对职业的发展和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一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

(2)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停留在点上,所学的技术VLAN、STP、OSPF、NAT等技术只能在点上应用,将各个知识点、技能点系统的衔接延伸到面上的能力有待提高。

(3)实践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点对点的指导。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系统讲授完操作要领,安排训练项目及实践任务,由于教师演示的过程具有时效性,学生的认知也需要时间,学生在课后练习和实践时,教师做到无法点对点的指导,造成学生在项目实施时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影响课程进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微课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意义和价值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课程实践教学力度。实践课程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通过采用PDCA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微课在实践课程中的应用,要针对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选择切入点,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观看操作规范、技术要领,边学边练,边学边操作[2]。根据参考文献10陈凡教授提出的科学与技术的关键区别在于:“科学是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本质和规律的人类活动,技术则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实践活动”。微课的设计应当激发学生对技术认知的兴趣,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操作水平。

2 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1 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1)课程按照CDIO理念进行总体设计,围绕构建高性能园区网项目建设的整个流程,构思、设计、实施和检查,将课程内容中分解为10个子项目,参考企业园区网规划设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编制了园区网规划与设计项目实施标准。规范学生在以后实习和工作时,按照企业、行业标准实施项目。课程及项目整体规划为:项目总体设计;园区网规划设计;二层网络规划与设计;构建可靠性的园区网;构建高可靠的园区网;构建安全的园區网;构建可管理的园区网;构建园区网三层的可靠性;构建基于IPv6的园区网;文档撰写等。

(2)每个子项目围绕着4个模块目标,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逐一展开。在实训环节,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前导读,实训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其它移动通信工具,按照微课中介绍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步骤,先动手操作,再不断地演练,从而提升上课的整体效果。根据学情分析,将项目建设内容碎片化,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建立21个实训内容,并重点根据21个实训内容中的难点,创建微课,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构建高性能园区网知识树思维导图。

(3)根据课程内容与“1+X”认证制度试点项目“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高级)职业等级标准对接的特性,根据课程内容,完成了交换、路由、安全等作业题库的编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2.2 实践课程微课建设的路径

(1)按照“1+X”认证制度试点项目“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高级)职业等级标准岗位需求和能力小气,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细化每一个项目的任务点,每个任务的时间控制在5min-8min,视频内容要聚焦反映学生的突出问题,避免通篇讲解技术本身,将学生有效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核心的任务点上,激发学生动手去操作[3]。学生从模仿操作起步,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练习的兴趣,掌握操作要领和技术规范。

(2)視频制作工具的选择。微课视频的制作工具很多,对于专业人员人员,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工具,可以在视频录制完成后,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但由于微课要体现时效性和灵活性,建议选择对专业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工具,又可以自动优化,操作方便的软件。

(3)多媒体、富媒体等微课的发布。实践教学微课发布要选择能够提供任务发布、章节测验、学生管理、学情预警、成绩管理、统计等功能的教学平台。目前高校一般会用学习通、智慧职教等教学一体化的平台。通过在学习平台建课,将录制发布在学习平台上,借助学习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有效的监管学生学习的进程,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参与度[4]。

2.3 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的实践教学,重点突出线下操作。将微课融入实践课堂教学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更能够充分的体现“做中学,学中做”这一职业教育教学的最突出的特点。

(1)课前发布任务。上课前一天将课前导读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项目需求、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课中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先系统的介绍项目总体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打开线上视频,按照视频操作步骤,边学边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按照技能形成的原理,反复观看,从模仿操作,到自主演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工程经验。

(3)课后通过发布讨论,答疑等线上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由于微课的开放性,学生在课余还可以继续观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课后无法点对点指导的困境[5]。

(4)最后,可以依托学习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监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设置教学预警指标,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

3结论及思考

通过一轮教学的实践,上线21个微视频。通过平台对学生线上观看视频的数据进行统计,100%的学生完成了视频的观看,87.5%的学生反复进行观看,反刍比最高达339.94%,从反刍比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进行观看视频,按照视频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反复操作,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项目任务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系统的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灵活的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借助微课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模仿—反复训练—反思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

对于微课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本文有以下三点思考:

(1)微课不是在线课程、慕课,在线课程、慕课不能代替微课。微课可以看作是在线课程、慕课的补充。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微课程制作的时效性、灵活性、便捷性体现出来,以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为出发点,从而突出微课的应用价值。

(2)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微课的制作是一个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增加相关的视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获得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对不同年级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建立问题模型,通过数据分析,针对共性的问题,再进行改革。因此,实践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一个案例库,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宏.论微课对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J].现代交际,2017(11):162.

[2]孙守卿.基于首要教学原理指导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2):177-178.

[3]燕振刚,杨榛,李薇,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8):132-134.

[4]王娟.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微课设计模型[J].微型电脑应用,2020(04):124-125+132.

[5]曾水光,杜晓辉,尹伊,等.信息化视域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探索——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04):76-81+86.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constructing high performance park network”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mode of using micro-class, a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courses. Through the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effec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 in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Class; Curriculum reform; Campus network; CDIO;“1X”

猜你喜欢
学情园区微课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