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中教师权威的作用及教育意蕴

2020-07-29 11:29王鑫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权威管理课堂

王鑫

教师权威是课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教育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课堂管理角度探析教师权威的内涵、表现、作用,以及促使其有效发挥的手段,有助于充分理解教育管理中教师权威的作用及教育意蕴。

一、教师权威与课堂管理

权威是什么?《汉语大词典》中对权威的解释有四种:(1)权力与威势;(2)使人信从的力量;(3)统治与威慑;(4)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个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所施加的影响和作用,便是权威。这种权威的影响后果,使得该范围里的人在自己相关活动和思想中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个人。权威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保障人们在社会确立的目标和规范中活动,并作用于一切社会形态。学校教育是一种以高度集团化与组织化为突出特色的社会活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同样具有合理的权威性。由此可知,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依赖。

上述内容解释了权威的含义,而教师权威是从其定义的基础上延展出来的,它从理论层面概述了教师权威的内涵,强调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强制性共生关系。在实践层面,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教师权威的界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思考,并且归纳出诸多教师权威的类型。经查阅文献和书籍,根据权威的来源,教师的权威主要包括制度性权威和个人权威。制度性权威主要由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构成,其中传统权威指社会的文化传统,法定权威即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个人权威主要由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组成,前者指教师个人的学识、专长等因素,后者由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爱心等特质构成。因此,实践层面的教师权威由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相辅相成。

教育管理中教师权威的作用较大程度上体现于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又以积极的动态生成性活动方式存在于教学体系中。课堂管理的意义总体有二:其一是指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学习结果的发展方向;其二是指为促进学习者内部管理的中小学或学院作为,即克拉克所说的“有组织的学习过程”。同理,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必要性也有二:一是在学校管理要求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二是教师确保课堂有序运转的方式。

二、课堂管理中教师权威的表现及作用

教学层面。在教学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若教师能够适时发散人格魅力和情绪感召力,发挥个人权威影响力,就有利于提高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权威的个人因素主要积极作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师权威的发挥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更具个人权威的教师会摆脱传统课堂环境的束缚,跳脱其重知识获取、轻技能习得的思维定势,积极使用合作互动式教学法,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促进学生主动输出,增进意义互动、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这样的教师既兼顾知识迁移理论,又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要义,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理想的新知学习环境,同时有助于形成一个优质有序的课堂管理环境。

其二,教師权威的展现有利于课堂节奏的调节和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形式。它涵盖了教学的速度和密度,体现着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权威对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可以促成井然有序的教学节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讲课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相反,较低水平的教学节奏把控力,易导致教学混乱无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加大教学难度。

学生层面。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师权威的存在有助于促进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深度、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的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青年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因此,要清晰认识教师权威作用是促进和完善儿童成长的一种风向标。在现代课堂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权威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教育意蕴。

首先,教师权威对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作用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古至今,“文化传递者”的至高地位不仅体现出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反映出家庭对教师权威作用的认可。为追求高效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在学生探索新知路途中的权威作用,引领学生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容量暴增的信息时代快速找到学习的多种路径,辨别知识来源的有效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形成新型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重构教师权威的内涵。

第二,教师权威在课堂管理中对学生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意蕴。教育改革在不断强调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它们是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教师权威主导下的课堂情景式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精神感知和情感共鸣的细腻发展,使其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利用教育意义凸显、情感氛围浓厚的故事角色扮演,触发学生对故事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让其在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中体悟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还要借用外部强化手段,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道德努力行为,不断鼓舞学生形成道德行为自觉……这些都是良好的教师权威在课堂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教育意义。

教师层面。虽然教师权威是文化传统的产物,但它并非教师权力;虽然教师权威在课堂教学的呈现中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但它亦非教师威信。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该处理好制度性权威和个人权威的关系,让教师权威散发光芒。

一方面,教师权威的意义要以有效的师生互动为基础。这是从教师权威作用下的师生关系角度考虑的。教师要在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人—人”关系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将客观知识内化成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进而再反作用于课堂教学与管理之中。具体来讲: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互动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欲望,弱化学生对教师权威的畏惧。二要合理运用正强化原则,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以暗示学生发生符合要求的课堂行为,不断强化教师权威的积极作用。三要大量开发真实的教学互动场景,增加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开放式合作机会。

另一方面,教师权威的意义督促教师加强自我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若要维持教师权威在学生和家长中的认可度,就要努力提升教师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以英语课堂管理为例,如果教师在课上反复出现单词拼写和发音错误,就会让学生怀疑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程度,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不稳定性,降低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加大课堂管理的难度,同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降低,角色认同受损,最终出现职业倦怠。

三、课堂管理中教师权威作用的有效发挥

当前落实教师权威,使其积极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两条。

外部支持。第一,要从制度上确保教师权威的发挥。在国家层面,要真正落实教师法、教育法等法规和政策,从各方面维护教师权益,为树立教师权威奠定坚实的客观基础;重视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招聘制度,保持教师数量的稳定。在学校层面,通过一系列促进教师权威树立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继续适度下放教师自主开发和设计活动课程的权力,给予教师自主探索和选择辅助教学学习材料的机会。

第二,要让社会舆论朝向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尽管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教师的不良行为被曝光,引起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对教育现状的担忧,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教师始终发挥着积极向上的教育导向作用。因此,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发挥社会感化作用,建立支持和监督教师权威的社会环境。

内在保障。教师权威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助于督促教师本人提高职业修养。加强教师权威主观建设,要做到下面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终身学习,树立正确知识权威观。在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所有人都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权威领头人、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要更加身体力行终身学习的要求。既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又要精读专业书籍,尤其要扩大与教材相关、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关的阅览范围。此外,还要“行万里路”,切身体悟当地文化的真实与纯粹,并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分享,这有利于教师权威的树立和课堂管理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应该建立在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首先,教师需要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學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困惑,用权威作用去影响而不是去压制他们。其次,教师要理性对待学生的叛逆行为,合理运用教师权威打开学生心扉、找到问题症结,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师生有效沟通,改善教师权威恐惧下的紧张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权威管理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写字大课堂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