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

2020-08-06 15:00代玉雯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小学生

代玉雯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小学阶段是学生时代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环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强”少年,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学校,还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为了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工作当中,增强价值引领的教育理念的作用。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前提下,从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而小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奠定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小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价值取向将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当今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价值多元化的现象,传统社会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等腐朽、不适用于当今中国国情的思想观念极易影响着小学生的额价值取向。因此,在启蒙教育阶段,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保障我国人才培养的大方向。

2)满足社会转型发展需要。我国社会的转型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等,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面临多方面的矛盾: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学校的思想意识教育效果也受到了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轻而易举的就能向我国公民渗透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等。社会转型给中国经济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中国精神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精神退化、信仰丧失、精神空虚等。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能有效奠定小学生的精神信仰,保障祖国未来的栋梁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保障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

2 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1)重视校园建设,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环境对学生有着感染和渗透的作用,“孟母三迁”讲的就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所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笼统、抽象的价值观内容融入学校的校风、校训中;将传统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通过校园文化墙、板报、橱窗展现出来。如:我们学校在操场四周的围墙墙面上画了文明礼仪、爱老敬老故事的图片,在教学楼的每个楼梯台阶上展示三字经的内容,此外,还将集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内容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各个楼层,并定期更换教育主题,每更换一次,都组织全校学生参观,让事先培训好的小讲解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加强教师榜样示范,提高教育效果。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没有教师作为行为榜样、没有教师的有效培育,再好的教育理想也很难在学生的心灵中扎根。小学教育更是如此。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很快,他们的情感越来越丰富、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并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但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善,情感、思想等方面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和模仿性。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最尊敬、最信任、最崇拜的对象,其形象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小学生不仅会听老师的教诲,还会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在塑造小学生心灵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环节。

对小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能够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奠定稳固的思想观念根基,而且还能够激发起他们未来发展的无限潜能。如果一个人在小学就能够立定为国家的富强而读书的志向,那么他的个人目标就与社会目标相一致,就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少走弯路。如果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以身作则,以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就很容易从老师的行动中领悟到这些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并不知不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目标。因此,小学教师既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动,又要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以润物无声的点滴行动,把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田,引导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通过持续的互动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因此,真正的好老师,一定会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把教师自己的思想观念、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自己的行为选择,甚至是自己的困惑以及困惑中的求索等非常具有主觀个体特征的东西与学生共享。“好教师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且必须学会不断的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自我审视中完善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有信仰的好老师,他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发挥榜样和奠基作用。

3)丰富活动载体,发挥主题教育的育人作用。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结合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内容鲜活、主题突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1)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极大差异,就同一训练目标按照不同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教育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吻合。此外,通过日检查、周评比和月总结的值周评比、我的班规我做主,文明习惯我先行等活动落实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结合当前出现的孩子对生命无视的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种子发芽、鲜花吐蕊及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通过观看交通肇事的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事故中,亲人的离去,家人悲痛欲绝的情景,让学生知道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也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进而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应从自己做起。(3)根据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虽然在家都是掌上明珠,但很多孩子内心空虚,抗挫折能力弱的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和个别咨询辅导。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每学期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集中心理讲座,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广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呼声,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沟通和交流,为他们释疑解难。要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为有心理包袱的学生解开思想疙瘩、克服心理障碍。(4)利用重要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判断、在判断中学会选择,从而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学校教育,要引导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基,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学校文化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融入道德实践;就要把学校建成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和滋养文明的沃土;就要汇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磅礴正能量,使广大小学生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江.培养文明小学生,践行“文明”核心价值观[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1):51.

[2]钟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J].文教资料,2019,(13):188-18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小学生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