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徒制”理论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2020-08-06 15:00唐俊如邵彤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学前教育

唐俊如 邵彤

摘 要:“认知学徒制”作为新教育范式的一种实现途径和存在形式,对于克服学校传统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弊端具有显著作用。从认知学徒制的概述入手,阐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应用认知学徒制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认知学徒制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启示,包括建构合适、真实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实学生知识体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以期促进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教学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基于认知学徒制理论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GB22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得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校作为当下输出学前教育人才的主力军,寻求更加高效且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谓迫在眉睫。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扎实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促进学生得可持续发展,探求更加有效地理论课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认知学徒制的学习情境建构,思维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运用等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1 认知学徒制概述

1.1 关于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学模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或者学习理论,由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人提出。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能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迁移。

所谓的认知学徒制,是指学习形式由传统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习环境设计思想初现端倪的背景下,出现得一种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优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对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逐渐由认知转向情境、学习环境建构等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新教育范式的一种实现途径和存在形式,对于克服学校传统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弊端具有显著作用。

认知学徒制理论多关注的不是学生对于知识概念或者理论知识的简单获得,而是侧重在重视学习过程中获取相關理论知识或者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所采取的相关认知策略。

在高职学校专业理论课实际教学中,将学校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置于实际且有意义的情境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环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并掌握该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认知学徒制更着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及反思所学的抽象理论知识并能清晰的表达其实际意义,促使学生逐渐能够将所学过地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情境中。在实际任务完成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不同的认知行为和认知方式参与到操作中,可以通过讨论、扮演或者是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解决方式将内在的知识体系外显化,以促进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1.2 认知学徒制在运用中的优点

通过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对比来看,认知学徒制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以下优点:

1.2.1 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

学习者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可以通过真实的学习环境,在实际处理不同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或者突发问题,以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

1.2.2 学生在集体实践的大环境中共同学习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对实际问题进行反复的观察、演练和实践,从而将内在的理论知识外显化。学生在学习之初,如何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对于他们来说相对较难,因此在集体实践中处于活动边缘,但随着学习与实践的深入,学生渐渐进入角色状态,开始积极学习、积极实践、积极行动并逐渐开始掌握活动的主导权,渐渐完成从初学者向熟手这样的角色转化及转变。

1.2.3 学生能够在反思中进一步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预期效果与实践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反思,发现问题,对比问题并解决问题,正视自己的不足,以促进自我修正和自我监控等元认知技能的发展,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畴。同时促进清晰表述使缄默知识转变为明确知识,并将其迁移到其他问题情境之中。

此外,教师通过认知学徒制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大程度上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在情境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必须的思维能力、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以及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亦可通过对课程的开发或者整合,发展能够适合职业院校的职业课程,能够兼容职业课程与理论性课程的整合课程,将职业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与理论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相整合,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一体化问题的有效解决。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应用认知学徒制的必要性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阶段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态度与教学现状都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方面,83.33%的教师认为学前理论课程教学是低效的或者效果一般。这说明,教师普遍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讲授法和案例研究法是教师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启发法与讨论法占不到27%,比例较低;50.66%的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不恰当或者错误时采取立即指出错误或者不表态换人的做法,这不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56.67%的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30%的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数据显示66.66%的教师对认知学徒制的教学理念完全不了解或者仅了解一点;很了解的为0%。但是,80%的教师认为可以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尝试认知学徒制教学理念与模式。这说明,教师缺乏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但值得欣慰地是教师并不反感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并显示出积极倾向;也就是说,教师可为专业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地提高提供契机与支持。

在学生方面,相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课程和技能课程,5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前专业理论课程较为枯燥,不喜欢上理论课程。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很少主动学习以及回顾理论课程书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尽管知道理论课对专业学习来说很重要,但因为理论性太强以至于不愿意花时间在理论书籍的研读上,更愿意用多余的时间来练习技能;4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强,就是学不好理论课,自我效能感比较低,学习主动性也较弱;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有7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较单一,教师往往也都是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缺乏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38%的同学认为专业理论课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思考的启发以及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深入,有所欠缺;相当一部分学生也诚实地承认自身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式比较机械,学习方法不够高效,加上教师“教”为中心,学生“听”“记”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亦不甚理想。

总之,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优势,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认知学徒制在高职学前专业理论课中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与可行。

3 认知学徒制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3.1 创建真实地教学环境模式

“学徒制”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师傅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模式为主要特征。认知学徒制是在吸收传统学徒制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的教学实践场景,在真实的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的思维外显给学生,使他们获得策略性的知识,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自己科学地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的传统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的直接讲授外,通常采用结合具体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属于文字的呈现,对学习者的文字信息提炼能力要求较高。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对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而认知学徒制中强调教育情境、学习环境的建构,如运用视频真实再现幼儿园中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幼儿行为,运用科学技术模拟等。在建构地真实学习情境中,对于以职业能力为重,强调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针对性地交流与互动,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反思与提升。

3.2 以学习者为核心,着重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能力

传统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通常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便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在认知学徒制的教学中,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及学习环境的建构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的接受者、学习者和思考者。

從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看,在学生自身的能力体系中,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基础。有学者曾概括了自主学习的五个特点: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其中,核心环节是自我评价,即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结果与标准或目标进行系统的比较后做出检查、评价。

同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意义建构。

3.3 利用课程的专业基础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

知识结构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和整体知识构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无可代替的基础性地位。凡是不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对其个人而言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直低级的技能,甚至是本能。影响未来高职学生就业、创作或者是创新能力的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知识掌握量的多少、深浅程度等。

在当代知识理论体系中,学者将知识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能够被人们明确陈述出来并进行反思的;另一类是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在某个特定环境下通过多年经验发展起来的很难模拟的知识。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中我们可以看到,方案中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经验和技艺性的知识较为看重,而这一类知识的掌握和获取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掌握,就是我们所说的蕴藏头于脑中的隐性知识。我们所提倡对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我们更希望高职的学生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能够将实践性很强的隐性知识纳入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3.4 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促进其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是构建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共同体。在这个实践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示范案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行观察、分析、实践、反思等活动产生自主的理解,学生彼此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分析最终上升为集体的智慧,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同时,在实践共同体中,学生彼此之间也会形成一个无形的竞争趋势和氛围,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完善自我。这样不仅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3.5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学生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被各种通讯设备所替代,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我,表述自我。高职的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需要将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增强自我综合素养。

在认知学徒制中,能够清晰地表达是认知学徒制最具有特色的特点之一,所有内容的完成都必须以语言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观点形成时就要用文字表述出来或者用语言进行描述。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与讨论理论知识时描述他们的思维过程或让学生结成小组去解决困难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需要用语言向众人或者彼此进行表达。此外,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亦可让学生在合作性活动中承担评价者和监督者的职责,以提供更多得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清晰阐述。

经过清晰表达的锻炼,学生可以克服羞于表达的心理障碍,形成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流畅性,进而达到即使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也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4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很难被激发。而运用认知学徒制的理念建构真实地学习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探究能力等地培养,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凌瑛.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实践,2019(01).

[3]翼建平等.高职认知学徒制教学实施的研究[J].高职教学研究,

2018(09).

[4]费菲.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实践知识的建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4).

作者简介

唐俊如(1988-),女,汉族,湖北襄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邵彤(1991-),女,汉族,辽宁辽阳,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学前教育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