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创客”,通用技术新课标下的深度学习

2020-08-07 08:56韦杰谢晓玲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客深度设计

韦杰 谢晓玲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表现为:设置情景→引入课题→讲解知识→学生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该模式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不易体现。另外,从课堂角度上讲,现行教材因受到载体等因素的制约,一般以规范化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内容固定下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省略或淡化了隐含在其中的丰富智慧和深刻的知识内容思维过程,形式显得呆板、无趣。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组顾建军院长说:“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超越‘工具主义技术观念,整合了‘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为行为的技术‘作为思维的技术‘作为文化的技术的技术思想,确立了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技术本质观。同时,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基本态度,以及基本经验积累和人格熏陶等层面,挖掘技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程序性知识建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力发展、与技术相关的社会性提升和良好人格建构等方面的独特价值。立意于现代技术的本质和丰富的育人价值,避免单一、机械的技能学习,强调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文化的领悟、人格的形成的有机统一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使教学效果更佳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将选修性的校本资源与通用技术实践课教学适当融合,以“创客”活动为载体,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让通用技术实践课回归有趣而极具拓展空间的状态,并在实践课中让学生搭建自助学习平台,体验深度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深度学习带来的益处,助力教学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理论依据

1.深度学习:瑞典学者费尔伦斯·马顿和罗杰·萨廖于1976年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他根据学生面对学习材料,对材料关注的不同方面,把学习过程分别称为深层和表层过程。在表层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文本本身,即复制型学习,或多或少强制性地保持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相反,在所谓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引导去关注学习材料的写作意图,即去理解作者想要说什么,如某个特定的科学问题或规律。美国教育学副教授R·基思·索耶认为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新旧知识、概念、经验间建立联系;将知识归纳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中;寻找模式和基本原理;评价新的想法,并且能够将这些想法与结论联系起来;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检查论据的逻辑性;对其理解及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何玲、黎加厚给出了深度学习的定义: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建立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2.创客:“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他们可以用奇思妙想,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注入智慧;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把巧妙的设计逐步变成具有实际功能的作品或产品。

三、搭建自助学习平台,体验深度学习的乐趣

“创客”蓬勃发展的近几年,给大家的生活和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创客”活动突出兴趣、创造、分享,即通过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和指导环境,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借助工具,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创客”活动在很多方面还与基础教育高中学段的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相通。深度学习,是学生高品质学习的一种状态,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通用技术校本实践教学课程,既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又从科学、技術的视角,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验、理解深度学习的多元化、多样化。

(一)搭建自助学习平台

教师可将校本资源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课活动,提供活动用具,并组织参与具体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不同方式,将有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然后分配实践课活动任务。可选择的实践课活动内容如下:

1.体验性实践:雕刻拼装木质立体结构模型;用身边常见的废旧材料制作新颖灯具等。

2.游戏性实践:用扑克牌构建稳固高塔等。

3.试验性实践:用1 kg报纸制作承重桥或水面承重浮桥等。

4.对抗性实践:橡皮筋动力载物小车比赛;睡眠催醒装置方案等。

5.设计制作性实践:水池拼装式支撑架;用PVC塑料管和板材设计制作实用装置或物件;声光自锁报警锁具方案设计等。

6.探究开放性实践:我心中的自制小船等。

……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助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所学知识体系及其相关体系。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选择适当的工具,完成实践课学习任务。这是引导学生完成深度学习的基本条件。

(二)剖析实践项目,体验深度学习的快感

【创客案例示范】

1.体验性实践。

项目名称:编制热气球纸模型。

活动情况:活动采用主讲、点评和辅导的方式,以工艺为基础,通用技术理论知识为主体,设计、制作与评价为主线,“创客”思维为意识,其目的既关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又注重学生基础认知的亲身体验。这次活动制作过程及成果如图1所示。

深层次拓展:在材料选择、工艺改进等方面做多种尝试,如3D建模并打印模型;亚克力磨砂塑料板立体拼装制成独特新颖的悬吊灯具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向深层次拓展。

2.设计制作性实践。

项目名称:“逆难而上”。

解决问题: 设计制作在逆风状态下,自身不带任何动力,能顺利负重前行的模型装置。

实践依据:“测试、评估及优化”范畴内,技术试验中的性能试验和优化试验知识。

制定方案:

①辅助器材:台秤、小型鼓风机(或其他风源)、重物(实验室用砝码、矿泉水瓶、学生教材……)

②操作规则:比赛队员根据所学知识,自选材料预先设计并制作一个自身不带任何动力的装置,使该装置在正向逆风(人工风源)条件下,在规定的长度(直线行驶距离L=1 m)内,完成负重前行的效果目标。其中,若有装置在逆风状态下,不能顺利负重前行或严重超时等情况发生,则认为其设计者自动放弃比赛资格,不再参加相关成绩的最终评定。

③教师方案示范:如图2所示,画出模型设计图样,选材制作、优化模型。

以此抛砖引玉,要求学生画出模型草图,再设计、选材、制作、优化。

④成绩评比:在不违反比赛规则的条件下,根据关系式:实际成绩=,裁判员分别实际记录各个比赛队装置逆风负重前行的长度数值,由大到小排列,最终评定出相应名次。最后,将正向逆风承重运载设计模型竞赛评分表填好即可。

“图样表达”“物化能力”是实现技术的形态转换、技术操作、物品创造的必备能力,是学生技术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及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总体来说,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有理念、能动手、会设计、善创造的未来公民”,而参与社会技术活动,更需教师搭建融合与实践平台,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3.探究开放性实践。

项目名称:让“我心中的独特小船”驶向……

活动要求:借助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的一般过程”步骤、设计需遵守的原则等概念、理论,重点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制定设计方案,评价筛选并确定优化后的方案。学生只能选择使用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件、普通材料等独立设计并制作出“我的独特小船”水面模型或装置,达到独特、耀眼、快捷、定向的竞时比赛目的。

深度学习:

①依据与思路:回顾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的一般过程”步骤、设计需遵守的原则等概念、理论。重点针对所要明确解决的问题,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学生评价筛选并确定优化后的方案,制作模型,最后进行交流。

②明确问题:A. “我的”“独特”意味着谢绝直接使用成品船模(包含船壳模具产品),只能自制。B.浮体小船要能在竖直方向上漂浮,水平方向上定向运动。

③制定设计方案:结合电磁、力与运动等物理现象,以及其他相应学科知识范畴,以空气或水为介质,利用反冲实现运动;选择使用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廉价物件、普通材料;设计并制作“我的独特小船”水面模型。

④图3为学生制作的部分模型。

⑤交流与评价:A.根据选材自制长度L≤25 cm,宽度D≤12 cm,高度不受限制的运动浮体。B.只能使用指定的电动机;普通5号无汞、碱性电池两只。除此两项以外,其他不受限制。C.谢绝直接使用成品船模(包含船壳模具产品)及规定以外的其他型号、功率、尺寸的电动机和电池。D.学生根据设计方案的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如塑料瓶、金属筒、木板等);准备需要加工该模型的工具和黏合剂。E.新颖性、美观性、创新性突出的参赛浮体,可适当加分。

成绩评比:在不违反比赛要求和规则的条件下,裁判员分别实时记录各个比赛队的成绩,最终评定出相应名次。

(三)适当融合拓展,探讨效果、交流感悟

“创客”不仅表现在校本具体项目的形式和内容上,还延伸至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思维、活動行为、新课标理念认识等诸多方面。如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与通用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其中,微课以短小精悍、内容独立、浓缩知识内涵的特点,表达课堂精髓,能凸显知识的重难点、直面信息的关键点,更具针对性。在整个章节教学中,教师可将有关的微课小模块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微课大板块。无论是全面化的知识导入还是细分知识点,微课都能够轻松实现,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星软件,建立学校的通用技术题库。应用题库既能快速制卷,更能随时了解且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突出“教为引导,学为主体”,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将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又如,教师还可以参加通用技术课程校本资源中的“创客”项目教研活动、校际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市教科院专题教研活动等,使自己在交流中提升专业技能。

四、回顾与反思

“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活动、项目学习等为一体,契合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以通用技术课程教材为主体,校本课程作为辅助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数学、物理、化学、工程、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不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玩”是一种状态:放松、惬意、自由。“玩”是一种实践: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玩”是一种分享:与他人一起玩,才更有趣,更有意义。“玩”是一种境界: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平台一起玩时,空间将因“玩”的深度而改变。校本“创客”,通用技术新课标下的深度学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彰显“知识、行为、思维、文化”技术思想,从技术的基本事实、思路、知识、态度、技能、经验等层面,深化技术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培育“未来社会具有技术素养的社会人”。

因此,要让学生在“玩”中深入学习,就要求每位教师深入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在教学中,引进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规划和指导下,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把课堂变成学堂。

责任编辑 邱 艳

猜你喜欢
创客深度设计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BUBA台灯设计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