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0-08-09 12:40苏秋使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升策略语文教学

苏秋使

摘 要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小学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强调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得到全面提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深入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94-02

基于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语文教学比其它学科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战性。像英语和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而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困惑不解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教师不仅要找准学生似懂非懂之处,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的盲点,将已知化为未知,还要引导学生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这样的语文课才对得起语文教师的称号,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的确,很多语文课教学未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懂的东西还在教,经常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上滑行。这样他们还有耐心学习吗?除了浪费他们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而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语文教师做出努力,加强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能力水平、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等的剖析、明确,使语文教学能够更加深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積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深入语文教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强调主动体验

欲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就是把分析、评鉴、创新设定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反思、提问、批判、决策等能力为教学目的,重视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体验。

过去的语文教学常常是以记忆、理解和应用为主,即是低阶思维的“记忆”为主的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往往被牵着鼻子走,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参与率很低,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难迸发出火花,这样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得累,学生还会感到乏味,对语文学习难以提起兴趣。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即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西门豹治邺》(编入部编版改为这个课题)。品读文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从中感受惩治方法好在哪里。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更是训练学生思维技能的关键。教师教学时可围绕着如下三个层面进行: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以往的教学,教师大多停留在前两个层面,而要使学生能够深层学习,尽量把教学提升到后一个层面。笔者让学生想想除了西门豹使用的方法以外,他们自己还会想到什么方法,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个学生说,可以直接把巫婆和官绅的头子抓起来治死,这样既省事又快速。笔者听了后不急着做判断,而是让学生想想哪种效果好,好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笔者一步步去追问、捕捉、摸清学生思维背后的信息,营造出一种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气势。孩子们在这种情势下不开动脑筋都不行,思考中脑细胞不知死了多少个,但笔者认为这是很值得的。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笔者决不插手,哪怕学生有时候说的内容只沾一点边,笔者也决不急于修正。即使到了非要修正不可之时,也要把这种机会让给其他学生,等到大家真真切切欲说却不能时才稍稍点拨。笔者就是这样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通过引导学生来分析、评鉴、批判、决策,让学生经历真实的体验。当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浓艳的火花时,自然而然也弄懂了西门豹为什么要如此这般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头子,这种方法妙在哪,课文为什么这么写。无需老师多说,一切水落石出。只是为师者要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追求所谓完整的答案,要相信学生,学习之花自然而然会适时开放。

二、生成真问题

所谓深度课堂,就是教师要改变提问方式,抛弃僵化的思维定势,允许学生生成真问题,真探讨问题。如学习《西门豹治邺》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西门豹明明是要把巫婆投进漳河,却对她说话十分客气,“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在这里为什么要用“麻烦”一词呢?笔者窃喜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思考,笔者以此为契机让大家都对它进行思考,寻找其中的妙密。笔者静静地观察学生的表现,有的学生联系前后文来想;有的反反复复地读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琢磨语气语调,试图从中找到答案的关键点;有的从文中的内容拓展想开去……等大家都有一些眉目时,笔者一一让学生来汇报,分享各自思考的产物。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对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方法的巧妙之处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体悟。当其中一个孩子说道:“西门豹要用巫婆、官绅想出来的方法用回到他们身上”时,笔者发现另一位学生眼睛亮亮的,笔者示意这一位学生来说,“以牙还牙”从他口中流出,还有一位紧接着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些都是来自学生思考的收获。如果这些换成是从老师口里流露出来,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三、发展思维技能

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经常让学生参与课堂思维实践,参与思维过程建模,从而发展思维技能。如学习《西门豹治邺》的二课时,当学生品读了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后,笔者安排学生来复述课文。先让学生充分酝酿,然后说给同桌听,同桌听后必须加以点评。这样一来,听的学生更认真,复述课文的学生更慎重。这期间笔者巡视了解学生复述的情况,把自己发现的情况归纳如下:有的同学对西门豹调查民情这个情节说得更详细,有的同学对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个情节讲得更详细。让大家来斟酌何去何从,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最终大家达成一致:西门豹调查民情这个情节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然后笔者分别请了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复述(提醒他们要遵循大家刚才一致达成的建议),不论是上来复述的学生,还是坐在底下倾听的学生都显得十分亢奋,精神高度集中。因为整堂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他们便用精彩来回报笔者这个为师者。

当然,强调“高阶思维”教学,并不是否定“低阶思维”教学,不要“低阶思维”教学。“低阶思维”实际是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具备了“低阶思维”,“高阶思维”才有了发展的可能。也可以很现实的讲,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实行“高阶思维”教学,有些学生能把“低阶思维”的问题弄清楚就不错了。现在探讨“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教学,目的是希望教师的教学不更多地停留在“低阶思维”教学阶段,而是把教学更多地提升到“高阶思维”层面。为师者何时将低阶思维引向高阶思维要心中有数、量力而行。只有“因学生、因课例、因学情”灵活运用才能使深层解读结出累累硕果,使学生的素养普遍得以提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雅翡.巧用统编教材,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6-167.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提升策略语文教学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