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绘画教学思维模式构建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写作画面感

2020-08-10 09:21黄李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段画面感实验班

摘要:在小学中高段作文中,依然会有很多学生出现“言之无物”的状态。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时大脑里不能构建画面感造成的,笔者试图通过绘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保持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的画面感,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绘画教学模式;写作画面感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美国的教育家格雷夫斯认为绘画对写作的帮助很大,但是在中高段,老师就很少用绘画的形式辅助学生写作了,因为老师认为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体验、语言组织能力了。但事实上依然会有很多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目标。我们又发现作文“言之有物”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在大脑中先构建画面,大脑会像放电影一样把想象的内容呈现出来,反观写不出作文的学生,大多不能构建这样的画面感。那么如何构建画面感呢?要构建画面首先得学会深入观察,其次展开想象。中高段的学生跟低段学生比虽然观察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依然缺乏深入观察的能力,而想象能力则比低段的孩子弱了很多。所以我们依然要借鉴绘画来提升中高段学生的作文。所以笔者尝试通过绘画让学生学会深入观察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想象能力,从而全方面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现简要论述如下:

二、研究的方法与方式:

绘画教学思维模式:绘画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三大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我在作文实践中分三步走:1、借鉴了绘画中观察与想象的环节,帮助学生构建脑海中的画面感。2、以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语言逻辑。3、实现文字的“创造”。前两步的操作没有直接在作文课上绘画,所以在本文中,我把它叫作“绘画教学思维模式”。此方式比较适合有一定逻辑与观察能力的中高段学生。

三、对应的目标、流程与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我通过四年级两个班:实验班与对照班(普通班级)的成果比较,分析利弊,以供参考,具体操作如表1。

四、画面感构建的作文教学结果分析

1.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初步构建画面感:

根据实践,我把小学阶段观察能力分为四个阶段,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分别为第一、二、三阶段,其中五六年级有少部分学生达到第四阶段。也就是说中高段的学生拥有对事物基本大致的观察能力,但是缺乏细致观察的能力,因此细节处无法呈现画面。通过细节观察的练习,我们对比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果,发现实验班的学生作文给人的画面呈现感要生动得多。如我在教《十二生肖》这一主题时,有学生选了“狗”进行细致刻画,他写道:“它是一只重感情懂事的狗,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它总喜欢用嘴舔我的脚丫,仿佛在说:‘主人,有我在,我一直陪着你 。舔完,它安静地坐在我的身旁,扑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傻萌萌地看着我,我不由地笑了。这是因为在实验班上课时,我以绘画思维模式对动物的特征、细节、神态、动作做了概括、描述与指引。观察之后让学生把动物特征用导图罗列,最后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描述出动物的神态、动物的表情以及每种动作。而对照班的学生,虽然也让他们对动物进行观察,但是他们的观察大多浮与表面,所以他们的文章仍然是泛泛而谈。

2.维持超凡的想象能力,构建完善的画面感:

我们发现中高段学生的想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地减弱。但是经过此次训练,他们的想象力能跟低段的孩子一样丰富。在实验班《十二生肖》一文中,有学生写“猪”:“我给它盛了一碗蛋炒饭,它低头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忽然它抬起头对我笑了,它似乎在对我说:‘这实在是太美味了!”这微表情是观察中来的,而猪的心理活动是人想象的,两者的结合就显得特别生动有趣。绘画式的观察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想象是观察的升华。有观察做基础,即使想象的内容生活中不存在,也会让人觉得真实生动,想象与创造也变得合理清晰。

3.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架构与情感主线

中高段的学生有一定语言逻辑能力,但依然较弱,所以在对照班我选择让他们用绘画的思维画出文章的架构图。即: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主题是什么?主题升华的内容是什么?如图在教学《落日》时我用绘画教学思维模式导入,用绘画式的树状图让学生梳理架构。①落日边的红霞,②落日的光辉,③落日下的村庄,最后通过对这一美景的情感升华,让学生写出文章的主题,再从主题落日的美,拓展到“人的美”,由此讓学生知道文章的情感升华部分应该是“落日下人们的表现”,让学生明白写景不仅仅是写景。这种带画面感的提纲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学生不仅能逻辑清晰,还能对小分支画面进行细节刻画,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这种梳理方式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更多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了,比如:四年级《年年有余》,对照班有孩子把自己家物产的丰收、自己成绩的“丰收”、父亲事业的“丰收”相结合,写了自己家“年年有余”的故事。这样文章故事性强,切入点新的文章在实验班居然占到了人数的65%,这是由于从观察-想象-,创作-思想升华的各环节,已成学生写作的常态。而对照班的很多学生作文依旧放不开,很难往深处去挖掘。

结语

我们发现只要大脑里成功构建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就有写作的欲望,在这一实践中,我们将细致观察落到实处,让观察为想象提供基础。让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显得细致入微,灵活生动。在画面的指引下绘画导图分析让文章的架构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

但是在这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不够,脑海里出现了画面,但是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所以在以后的实践中,词句的积累仍然是我们坚持不懈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地完善这种教学方式,在发展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养成长期积累词句的习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用词句、用情感、用想象……去灌溉思想的土壤,最后让文章开出绚烂的花朵。

作者简介

黄李娥(1982.4—),女,汉,浙江温州籍贯,中学一级,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科融合。

猜你喜欢
高段画面感实验班
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走得进出得来的“画面感”培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