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评价

2020-08-12 03:20游勇聂容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肢体常规

游勇,聂容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4医院,广西 桂林)

0 引言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1-2]。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3]。脑血管疾病作为神经科常见多发疾病,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至死、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4]。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脑卒中诊治起到高效治疗作用,但药物治疗没有发挥更大优势,患者肢体恢复不佳,对患者家属造成较重负担[5]。本文研究对治疗脑卒中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介入,转变治疗模式,提升治疗质量,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结论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早期康复治疗组两组,组间分布为常规组(n=40)与早期康复治疗组(n=40)。常规组患者男女性别分布为25/15,年龄范围为46-77周岁,平均(53.25±8.75)周岁,其中轻度运动障碍患者20例,中度运动障碍患者12例,严重运动障碍患者8例,有一定自理能力10例,自理能力障碍30例;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男女性别分布为26/14,年龄范围为47-76周岁,平均(52.28±9.72)周岁,其中轻度运动障碍患者19例,中度运动障碍患者11例,严重运动障碍患者10例,有一定自理能力12例,自理能力障碍28例。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统计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

1.2 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脑卒中的治疗。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具体方法如下:(1)治疗前知识普及,在接受治疗之前对患者及家属告知治疗的方法流程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2)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卧床康复训练。首先对患者进行基础的床上康复训练,引导患者翻身,避免一侧肌肉组织受过久压迫。进行头部、四肢、足底按摩,促进血液流通,有效唤醒肌肉。并配合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关节的大幅度伸展活动[6]。对患者进行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过程,改善患者的偏瘫状况;(3)引导患者起坐练习,借助摇床或患者家属手扶等,让患者缓慢旋转身体,并最终达到坐直的效果,进而对手部抓握进行训练;(4)对患者进行站立的训练,为患者提供把手,引导患者通过扶持进行站立,把握站立平衡,注意适当休息,注意膝关节和脚部的用力均匀,避免造成关节损伤[7];(5)指导患者的走路训练。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及康复的前提下,引导患者进行手扶走步的训练,并对摆腿、抬腿做上下走步等进行指导和帮助,配合拐杖的辅助行走工具进行有效训练治疗。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自理能力、肢体功能变化情况,最后进行满意度调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用药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介入与用药治疗相配合的治疗方案,对比FMA、ADL评分及一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评分,对比康复效果,并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测评满意度。不满意:患者运动障碍影响较重,自理能力并未恢复,肢体功能恢复不佳,需通过治疗干预康复;比较满意:患者存在轻微运动功能障碍,可以进行简单的自理活动,肢体功能恢复尚可,通过适当运动及护理即可更好地康复;满意:患者显著改善运动障碍,可以进行更高效的自理活动,肢体功能恢复良好[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FMA、ADL评分比较

FMA评分是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测评,评分越高运动障碍影响越轻,ADL评分是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测,评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早期康复治疗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介入的FMA评分(67.37±2.21)分及ADL评分(69.92±6.27)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评分。差异对比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比较

2.2 治疗后一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介入一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评分(62.13±9.9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评分。差异对比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比较

2.3 接受护理干预后满意度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介入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满意度。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9-11]。

脑卒中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是在发病的三个月以内,尽早发现并接受治疗,可以更快速恢复身体健康[12-13]。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沟通能力及肢体控制能力较差,护理成为了脑卒中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前到康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药物的治疗,辅助治疗效果的提升,对运动障碍的减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肢体功能的恢复都有更好的帮助作用[14-17]。同时指导患者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18]。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脑卒中[19]。

本文研究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组FMA评分(67.37±2.21)分及ADL评分(69.92±6.27)分显著高于常规组FMA与ADL评分;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一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评分(62.13±9.95)分高于常规组一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评分;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满意度(6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中,提供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对患者的满意度提高、运动障碍的治疗、自理能力的提升及肢体功能的恢复都有显著功效,值得普及使用。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肢体常规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随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别受限于常规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