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0-08-12 03:21黄杰夫谢明高李铭潘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癌性粒子领域

黄杰夫,谢明高,李铭,潘银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湖北 利川)

0 引言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有50%-70%的恶性肿瘤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1]。癌性疼痛主要分为神经病理性与伤害感受性,前者主要是中枢或外住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引起,后者则是内脏结构受到损害引起。放射性碘粒子组织间植入,不仅能够对肿瘤演变进行控制,还可减轻神经刺激或灭活,缓解癌性疼痛[2]。为进一步探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次研究中,给予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分析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40例癌性疼痛患者,抽取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5-80岁,平均(68.35±5.31)岁,其中肺癌2例,结直肠癌4例,胃癌1例,食道癌1例,胰腺癌2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3-80岁,平均(68.37±5.22)岁,其中肺癌3例,结直肠癌3例,胃癌2例,食道癌1例,胰腺癌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合并原发性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吗啡缓释片、吗啡针剂、羟考酮控释片。

观察组:给予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具体为:使用北京科霖众公司生产的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选取颗粒直径为0.8mm,长4.5mm,外壳为钛合金,内服125粒子的靶丝,放射性活度为0.7mCi/粒的碘125粒子,均为上海欣科公司提供。先给予CT扫描定位病灶,对病灶形态以及周围组织关联性进行观察,勾画大体肿瘤体积,拟定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实施各项操作,常规消毒,局麻,超声引导下,进针,植入粒子,术后CT扫描确定植入情况,必要时给予补植,同时给予止血及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量表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3]。

治疗前后对患者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包含: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骨碱性磷酸酶(BALP),进行对比。

表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天 治疗后7天 治疗后30天观察组(n=20) 8.32±0.25 6.05±0.11 4.15±1.25 2.33±0.25对照组(n=20) 8.33±0.12 6.45±0.12 5.65±1.28 3.95±0.52 t 0.161 10.989 3.749 12.557 P 0.436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组别 ICTP(ng/mL) BALP(μ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20) 59.25±6.25 28.52±4.12 31.25±3.62 19.22±2.62对照组(n=20) 59.22±6.18 45.22±4.61 31.20±3.18 26.25±2.39 t 0.015 12.080 0.046 8.865 P 0.494 0.000 0.482 0.000

表3 不良反应比较[n(%)]

表4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分)

组别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 环境领域观察组(n=20) 95.25±2.62 87.52±3.61 88.62±3.64 80.57±5.12对照组(n=20) 90.22±2.16 80.45±2.16 81.25±3.49 75.52±5.19 t 6.625 8.750 6.536 3.098 P 0.000 0.000 0.000 0.002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包含: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肝毒性进行对比。

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共计26个条目,每条目按照1-5级评分,分别记1-5分,其中3、4、26条目反向计分,各领域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无序分类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值变量资料均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 讨论

临床癌性疼痛治疗方案多采用“三级阶梯镇痛原则”,有70%-90%的癌性疼痛患者取得满意的疼痛效果[4]。但治疗期间,止痛药物可引发多种不良反应,诶便秘、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以及呕吐等,导致治疗效果较不理想,严重者可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预后。且常规药物止痛,使用剂量多存在较大波动,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晚期肿瘤体积较大,对神经压迫范围交广,因此极易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同时中心供血不足,可导致炎性因子分泌较高,对机体刺激较大,进而引发疼痛。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性治疗被临床逐渐应用,且效果较好,对晚期骨转移癌镇痛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麻醉药品依赖性,延长生存期。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能够灭活肿瘤细胞,降低多种止痛因子分泌,同时还可近距离杀伤癌细胞,促使其体积缩小,降低引起扩张及压迫产生的疼痛。此外,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能够促使血管纤维化,降低致痛因子通透性降低,阻断疼痛传导通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下降显著,且骨代谢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在不良反应比较中,与常规治疗相同,证实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有效降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陈志军等[5]报道显示,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RS疼痛评分、血清Tg(lgTg)较治疗前下降,肿瘤最大径较治疗前缩小,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有效性。在生存质量比较中,观察组治疗后得分较高,说明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着较好疗效。通过结合临床情况,认为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需考虑以下几点:孤立、数目较少的转移瘤,或术后复发,但无手术指征,可采用该方法;放化疗失败,或疗效较差,可使用碘125粒子作为局部照射剂量补充;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可在门脉内联合植入碘125粒子条和支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6-8]。而恶性质、不能耐受、严重高糖尿病、肿瘤部有活动性出血者,则不适合采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

综上所述,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显著,可提升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改善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与常规治疗相同,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癌性粒子领域
癌性爆发性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效果对比评价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