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普妥在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的调脂效果及评价

2020-08-12 03:21王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达标率高脂血症血脂

王丽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门诊部,广东 广州)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增大,加上各种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方面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3]。据2012年全国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已高达40.4%。高血脂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当患者持续血脂升高,导致动脉管壁弹性下降,压力升高,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脂质斑块的形成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基础[4-6]。一旦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堵塞,继而引起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7]。近几年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指南重点推荐血脂调控,尤其是LDL-C控制到目标值。本研究主要针对单纯高脂血症和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三组临床病例应用立普妥调脂治疗的总有效率、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统计分析,报告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我校门诊部就诊血脂异常患者90例,男46例,女44例,患者年龄区间在58-82岁,平均年龄70.2±1.5岁。其中单纯高脂血症组30例,高血压组(合并高脂血症)30例,冠心病组(合并高脂血症)30例。三组病例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 入选标准

(1)所有患者都符合WHO制定的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符合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2)所有患者空腹下的血清TC≥5.2mmol/L、LDL-C≥3.4mmol/L;(3)所有患者自愿配合完成回访。

1.2 排除标准

(1)治疗前一个月服用过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2)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3)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重大手术史;(4)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5)合并精神病患者;(6)治疗支持性差,不能配合完成回访的。

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了空腹静脉血采样,并对血样标本进行了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记录服药前的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控制饮食,适当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70061),夜间顿服,每日一次,每次20mg,连续治疗随访观察12周。

2.1 疗效标准

根据《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显效:TC下降20%;有效:TC下降10%-19%;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2.2 达标标准

按照201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确定。单纯高脂血症组达标标准为:TC<5.18mmol/L、LDLC<3.4mmol/L;高血压组达标标准为:TC<5.18mmol/L、LDL-C<2.6mmol/L;冠心病组达标标准:TC<5.18mmol/L、LDL-C<1.8mmol/L。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随访记录有无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恶心、腹泻,有无头晕、全身无力、肌肉酸痛,有无肢端麻木、情绪抑郁等症状。分别于服药6周、12周对患者进行复测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肌溶解等指标。复测生化指标前1天禁止晚餐饮酒和高脂饮食,空腹12h以上。

2.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三组患者立普妥治疗12周后效果比较,血脂指标对比详见表1,总有效率详见表2、达标率详见表3。药物不良反应方面,高脂血症组和高血压组分别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和2例,冠心病组出现肝酶轻度异常1例(小于3倍正常上限),无肾功能、肌酶指标等异常。

表1 三组血脂指标情况单位:mmol/L

表2 三组疗效情况

表3 三组血脂达标情况

如上表中数据所示,高脂血症组、高血压组、冠心病组与治疗前比较TC分别下降为:23.8%、22.8%、18.1%;LDL-C分别下降为:29.6%、28%、19.6%。高脂血症组和高血压组立普妥降脂疗效显效,冠心病组疗效有效。三组间比较,高脂血症组和高血压组调节血脂总有效率、达标率较高,比冠心病组显著增加(P<0.05)。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冠心病患者可考虑适当加大立普妥的剂量,还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其它调脂药物有待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4 讨论

临床中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常合并存在。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数患者由体检发现单纯的高脂血症,未予重视,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渐进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8]。临床研究、病理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TC、LDL-C指标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稳定冠脉易损斑块、抗炎、减轻心肌损伤,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率。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基石。其中LDL-C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在降脂治疗中,应将LDL-C作为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是被随机化临床研究(RCT)证实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调脂药物[9]。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的还原酶的选择竞争性的抑制剂。HMG-CoA能将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通过酶的作用,转化为甲羟戊酸,也就是会将其转化为含有胆固醇的一种固醇前体[10]。立普妥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通过增加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数量,以增强体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同时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颗粒的颗数[11]。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小剂量使用立普妥调脂治疗,即可获得较满意的TC、LDL-C降低效果。如果在严格执行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的前提下有望进一步提高了立普妥的降脂疗效。

经本次研究证实立普妥在降脂效果上效疗显著。三组病例TC、LDL-C指标复测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高脂血症组、高血压组总有效率、达标率均优于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如果不能达标指南推荐中等强度的他汀与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过程中立普妥安全性较为肯定,不会对患者肝功、肾功指标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冠心病组出现肝酶轻度异常1例(小于3倍正常上限),对症处理后,患者转氨酶逐渐恢复正常,没有给机体造成不良影响。高脂血症组、高血压组分别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反应1例、2例,对症处理后缓解。没有患者出现肌肉、神经系统、血糖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立普妥治疗。

综上所述,立普妥不论是对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还是高血压病或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效果都非常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患者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及时启动立普妥调脂治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使得患者从调脂治疗中最大化获益,提高生命质量并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猜你喜欢
达标率高脂血症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