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8-12 03:21李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阑尾炎切口实验组

李慧

(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医院,山西 晋城)

0 引言

阑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为:(1)转移性右下腹痛;(2)体温上升、胃肠道症状;(3)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由于阑尾炎发病急,所以对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手术治疗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常用方法,但是其后续治疗效果与围术期护理干预具有密切相关性[1]。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指的是对阑尾炎患者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等各个阶段加以护理干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让患者增强治病信心,最终显著提高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实验组中有30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平均(35.9±12.8)岁。对照组中有32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平均(37.1±10.5)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护理内容有:其一,用药指导;其二,病房环境护理;其三,健康宣讲;其四,出院指导等。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护理内容有:其一,手术前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后,护理工作人员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身心状态进行健康教育,将手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给患者,避免患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而出现一系列负面心理情绪。护理工作人员还需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的基本流程或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为患者的后续护理奠定基础。在手术之前,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准备好手术物品,确保物品齐全且能够正常工作。对于存在腹胀症状患者,可进行胃肠减压;其二,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合适体位,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基础生命体征,给予患者相应鼓励,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其三,手术结束后的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辅以低流量氧气,将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到最低。当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可指导其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因为长期卧床而出现肠粘连不良反应。在切口护理过程中,为了降低切口感染风险,严密观察切口情况变化,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在疼痛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感受到剧烈疼痛,护理工作人员可遵照医嘱提供止痛药物,如果患者感受到较为轻微的疼痛,护理工作人员可采用音乐疗法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在饮食护理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饮食习惯等指导饮食,术后一天摄取流食,再逐渐摄取普通食物。

表1 两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并发症(出血、切口感染、粪瘘)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实验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出血、切口感染以及粪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阑尾炎发病因素比较多,有学者认为阑尾炎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阑尾产生急性脓性感染[2]。现阶段来看,治疗阑尾炎患者以手术方式为主,具有较好治疗效果。阑尾炎手术成熟度高且具有较高治愈率,但是手术结束后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提高并发症发生率,继而降低预后效果,严重情况下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

阑尾炎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相关干预,在心理干预中,通过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从而消除负面心理情绪,最终提高手术依从性。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不良心理情绪发生,从而提高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4]。在常规护理干预中,由于护理工作人员一般按照医院预先制定好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工作,所以缺乏良好的针对性,最终未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5]。围术期护理干预则重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干预,让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迎接手术;在术前护理干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最终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围术期在术后护理干预中,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切口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可显著提高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血、切口感染以及粪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让护理工作人员更为深层次地研究护理安全问题,尽量将护理安全问题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继而实现护理安全的标准化。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对出现的护理问题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从源头上去除护理安全问题[6]。除此之外,护理工作人员本身需重视自身工作,时刻为患者做好护理服务。在和患者沟通过程中,需及时发现患者的疑问以及需求之处,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预防护患纠纷,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7]。调查研究显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总体满意率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8]。总而言之,术前护理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术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阑尾炎切口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阑尾炎能自愈吗?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