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推理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

2020-08-13 08:08黄璐
就业与保障 2020年8期
关键词:测试者测验会计专业

文/黄璐

当下,大多数高校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均已开设了会计实践类课程,或者在相关的理论课程中有机融入了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到目前为止,会计实践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会有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毋庸置疑,会计实践可以使该专业的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如果他们处于真实的商业环境下开展会计工作,可以很好地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1]。但在实践中,学生遇到道德问题时,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道德储备和道德修养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一、研究假设

在研究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环境因素和类型因素对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环境因素又可以分为一般情境和会计情境,在假设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两种情境下,会计实践对会计专业学生道德推理能力的影响[2]。一般情境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道德认知,就可以做出道德判断;会计情境是指所作出的道德判断需要该类群体拥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德推理及判断的实现[3]。类型因素指的是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实践过程中,由于实践的企业性质、实践时间、岗位内容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实践效果和道德推理判断差异。基于以上所提出的环境和类型因素,分别提出以下两个假设:假设1A:在一般情境下,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道德推理能力不会得到提高。假设1B:在会计情境下,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道德推理能力会得到提高。假设2:不同类型的会计实践,会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的差异性。

二、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设计借鉴了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Rest的“确定问题测验(Defining Issues Test,DIT)”的研究成果。DIT量表,可以将收集的数据进行量化计算,最终呈现为客观的研究成果,此量表一直被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所采用。同时,又根据所采集到的数据的特性,创造性地编制了“会计情境下确定问题测验”量表。采用双重差分法,对广州工商学院会计专业的100名学生进行持续跟踪和访问调查。

(一)不同环境因素对道德推理能力的影响

1.一般情境下,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道德推理能力发生的变化。利用“确定问题测验”量表,检测一般情境下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道德推理能力的变化。检测过程中,项目组选取了3个具有一般社会情境特征的两难困境典型案例故事。每个故事总分20分,合计60分。测验过程中,被测试者首先阅读案例故事,根据案例故事的情节内容以及故事主人公当时的处境,作出行为判断,是“应该”“不应该”,还是“保持中立”。之后需要回答12个问题,这些问题程度分为5级,分别是“特别重要”“极其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和“不重要”。通过评分的汇总,在12个问题中挑选出4个“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排序,即第一重要得4分,第二重要得3分,第三重要得2分,第四重要得1分。最终,此测验可以得到被测试者的三种分数。第一种是对每一阶段题目的分数进行简单的加权,算出总分;第二种是将各个阶段的分数进行组合,其代表被测试者在遇到困境处于判断困难情况下,道德思维的重要程度;第三种是被测试者在选择最重要的测试题时的得分总和,此分数可以对整份问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2.会计情境下,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职业道德推理能力发生的变化。根据一般情境下的“确定问题测验”量表,项目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设计出会计情境下的职业道德推理能力测验量表。此量表在效仿一般情境下“确定问题测验”量表的基础上,对案例故事的选择进行了仔细选择。针对国内众多会计舞弊案例和会计人员可能面临的道德问题,最终整理出3个典型故事作为案例进行测试,并针对每个案例情节,分别整理出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会计情境备选池。

(二)双重差分法

本次选择的评估方法是双重差分法,用此方法来评价和估算会计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所产生的影响。

其中,第i个样本个体的被解释变量为Xij,ω与为回归系数,Ai为分组虚拟变量,实验组Ai等于1,对照组Ai等于0;Bj为时间虚拟变量,其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实验处理前和实验处理后,处理前Bj等于0,处理后Bj等于1,此时表明该事件已经发生。双重差分模型估计量的计算为Ai与Bj的乘积,即为时间虚拟变量乘以分组虚拟变量。此结果可以用于判别两者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及政策实施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作用。

三、实验验证

本次的实验对象是随机抽取广州工商学院2016级会计学本科专业的100名学生。按照本校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大四的下半学期内需要完成220学时的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校要求每周提交一篇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学生需完成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及存档。此次实验的问卷调查选择了两个时间点,一个是大四下半学期开始,一个是大四下学期期末。在实验过程中,共收回问卷100份,剔除27份无效问卷,最终确定了有效回收问卷的份数是73份。其中,27份问卷作为无效问卷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问卷答案内容不完整;第二,在问卷设置的前期,对Y题目进行了筛选设置,一旦测试者将Y题目选为“第一重要”,则该份问卷将自动变为无效。按照学生是否参加了实践教学,将实验样本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样本内容如下。

表1 实验样本内容

为了匹配不同的会计实践类型,在问卷调查中,要求被测试者阐述自己实践单位的性质、参加实践的具体天数、是否真正参与实践及自身所参与会计实践与会计岗位要求的相关程度。具体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

四、结论

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环境下的“确定问题测验”量表和会计环境下的职业道德推理能力测验量表所提供的数据,并对“确定问题测验”量表的回归系数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推理能力一定可以通过会计实践来提升,但一般情境下的道德推理能力通过会计实践提升的程度并不明显;第二,在不同类型因素影响下,学生参加会计实践的时间越长、实践岗位内容的职责与会计专业越密切,以及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事务所进行实践,会计职业道德推理能力的提升幅度越大。

表2 不同类型的会计实践分布人数

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中向学生教授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品质修养的内容,做到立德树人。

五、建议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基于研究实验的数据支撑,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措施。

(一)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需要考虑实践教学的所占课时以外,还要进一步考虑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不同质量的会计实践教学,所产生的“育人”效果显然具有差异性的。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才是下一步所需具体思考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重点。笔者认为,由于学生社会资源、信息获取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所以大多数学生寻找的实习单位层次较低、质量较差。建议高校可以尝试与企业联合,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提升自身能力,更能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二)通过研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于特定的会计情境。所以笔者建议,高校在进行会计理论教学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会计在遇到两难情境时应如何进行选择,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道德决策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参与和探讨,进而启发学生在复杂社会中的处世之道。

(三)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面临道德困境时的应变能力。此能力既要强调道德原则又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引导。往往在遇到重大两难决策时,需要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依靠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和推理,提升自身能力与道德水平。

猜你喜欢
测试者测验会计专业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很多英国人不会拼常用词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