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透视与反思

2020-08-19 05:05方丽妹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职英语应用

【摘 要】英语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引导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英语技能是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当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偏离学生本位、市场导向、能力本位的问题。本文分析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以期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43-02

英语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中职英语课程经过多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职英语教师必须要运用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对接中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需求,推动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既发挥了传统课堂面对面、互动式教学的优势,又凸显了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特点,实现了“教”与“学”的优化重组,能提高教学质量,被学界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1]。本文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依据中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探索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为提升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透视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等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然而,审视当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课堂教学偏离学生本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课堂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激发,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记忆与按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关训练,丝毫没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言。缺乏学习动机,导致部分学生感觉课堂“索然无味”,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偏离”,学生在课堂中缺乏存在感、获得感。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缺位”,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课堂教学偏离市场导向。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育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要对接社會需求,把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学生能够“就好业、好就业、就业好”。然而,在当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市场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同时,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课本本位”“知识本位”思想,在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照本宣科,依据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忽视了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社会市场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没有根据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并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理,没有瞄准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方向。英语教学无法适应课程创新性和学生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不足。中职教育以培养中高级职业化人才为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原则。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一旦偏离市场导向,便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偏离能力本位。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融合为途径,是中职英语培养职业化人才的基本方向。那么,必须要把“能力本位”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旨归,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采用仿真式、案例式、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然而,在中职英语课堂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教师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思想的影响,把大量时间放在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而不注重对话式练习、任务式驱动。英语教学中忽视职场情境的创设,学生学到的只是僵化的英语知识点,而不会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与中职学生成长特点不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中职英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能力型大纲;以就业为导向,体现职业特色;突出英语公共课程的“文化性、工具性、实践性、应用性”。中职英语教学必须要突出能力本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中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就业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手段制作教学资源,并将资源推送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课前通过获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任务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外化,帮助其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2]。

(一)注重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协作混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能使学生预先知晓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环节,引导学生“预而知之”。如笔者在教学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时,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学习任务:任务一是进入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观看关于“What are these famous places?”的微课视频,对该课内容有基本的认知;任务二是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公共标识,并将语音发送给教师;任务三是准备1分钟左右的主题为“Where do I want to visit most?”的演讲;任务四是要求学习小组准备主题为“Travel Safety”的现场演示。这样,预习环节的强化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通过微信群及其它网络社交软件可以互相沟通,对于不明确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探究。对于一些讨论过还搞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线下课堂上提出来,通过教师的反馈及再次面对面的生生讨论,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预习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学效果表明,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二)强化学生主体,激活课堂师生交互

学生是知识、能力的自主建构者,因此,中职英语课堂必须要贯彻“学生本位”“市场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嵌入式教学“落地生根”。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线上预习,留出更多的“线下教学”时间,让师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演讲、谈论、表演展示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3]。如在教学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一文时,笔者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的重点、难点之后,就根据课前预习的要求,让学生进行主题为“Where do I want to visit most?”的演讲。在演讲结束之后,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笔者再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表达、仪态等进行综合评价,演讲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评定。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开展话题讨论、情境展示。由于该课堂内容与本专业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因此,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课堂氛围融洽。实践证明,引入混合式教学理念,能提高课堂活跃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有效改善教学生态。

(三)善用课后复习,合理设计拓展训练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注重课前、课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也重视学生的课后能力拓展訓练,以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能力提高的契合。如在教学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时,笔者结合旅游管理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旅游管理涉及的安全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小视频,要求视频要配上英文字幕,并且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视频制作。通过课后拓展训练,学生对旅游管理中涉及的安全内容更加熟悉。同时,笔者还选择了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英语短文、故事、短句等,并将其推送至超星学习通平台,让学生自主阅读朗诵,然后发送给笔者,以便笔者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总之,中职英语具有实用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引导师生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强化“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融合,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模式符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混合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了英语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要致力于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瞄准社会发展方向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职业发展的英语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婉珍.“混合式”学习视角下中职英语“生本化”教学探索[J].海外英语,2019(2).

[2]吴超,陈凡,石婷.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实用英语“Hotel Selection and Reservation”教学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

[3]王晴.智慧校园环境下中职英语创新教学实践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作者简介】

方丽妹(1976~),女,汉族,福建闽候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职英语应用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