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20-08-25 01:57丁洁
教师·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语用能力兴趣培养

丁洁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更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宝。文章围绕阅读兴趣培养这“一个中心”以及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听说读写语用能力培养的结合这“两个基本点”,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教育同人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培养;课内外阅读;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39-02

21世纪已经进入“阅读时代”,阅读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学习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处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技能培养的黄金时期。“阅读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摆在突出的位置,以课内阅读为基础,以课外阅读为补充,综合实施、相互促进,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打好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体会与感受,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突出弊病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得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阅读兴趣与阅读任务相背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各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数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所谓的必读书目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必读书目中的绝大多数是名著与经典读物,但是没有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同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一致,甚至可以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整齐划一的阅读任务下,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变得十分有限,不得不被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牵着鼻子走,对其阅读兴趣的激发极其不利,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是阅读能力与语用技能相脱离。叶圣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其中“读”是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读就无从进行其他各项学习活动。但是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阅读孤立起来,一味地强调读,偏向于要求学生完成多少阅读数量,但是并没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其他思维与感官,在读中倾听,在读中进行口语表达,在读中开展阅读思考,在读后进行阅读练笔。为读而读,会让读的意义大打折扣。

三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脱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透过这个例子要能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对阅读教学而言,课内阅读就是阅读教学的例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技能后,再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来开阔阅读视野,丰富与积累知识,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技能。因此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是一种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建立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尤其是在阅读材料的内在联系(如主题的相关性)上进行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二、阅读教学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探讨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阅读教学的“一個中心”

毫无疑问,这个“中心”就是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中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有效的阅读教学也建立在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之上。只有打造趣味性的阅读教学氛围,实施快乐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快乐的学习体验,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从“要我读”向“我要读”的态度转变。

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关于阅读材料笔者坚持尊重学生的合理选择的原则,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笔者以朱永新“新阅读研究所”组织推荐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为指导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但是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仅仅作为一个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来选择课外读物。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童话,那就可以自主选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彼得兔的故事》等;有的学生偏爱于自然科学,那么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科学游戏》《进化之谜》《科学家的故事》等;有的学生喜欢冒险,那他们可以选择《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鲁滨孙漂流记》《地球历险记》等。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偏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二是组织趣味性的阅读活动。阅读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乐趣的。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笔者始终以激趣为目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如进行情境表演互动。在《将相和》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不同学生分别饰演廉颇、蔺相如、赵王、秦王、大臣等角色,通过人物对话,辅以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以课本内容为表演情境,还原教材的精彩内容。别具特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倍感惊奇,他们都积极参与,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每个月由学生自己推选一本好书进行好书共读的读书活动,即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感受,感受阅读的快乐。每一学期,教师还会在“世界读书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读书竞赛的主题活动,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教学的“两个基本点”

1.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种基本形式,其中课内阅读就是以课文内容为对象,在课堂内完成的阅读活动。尽管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仔细推敲、认真筛选而收录的好文,但是教材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学生的阅读需求远远不能被课内阅读满足,这就离不开课外阅读的拓展与延伸。然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也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课内阅读是一个个例子,要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继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另一方面,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也需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需要在内容、主题、结构、思想等方面存在结合点,这就需要教师寻找到两者的衔接点。

比如,语文教材中有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教师不是教授完这篇课文的故事梗概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梗概了解该作品的基本情节与线索,然后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一个周期(可以是一个月)内完成这本书的阅读,然后围绕整本书进行阅读交流互动,如让学生概述一下这本书的基本情节,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章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进行互动探讨等。此外,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内单元教学主题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收录了《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课文,它们的单元教学主题为童话,那么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童话书籍,并布置一定的阅读学习任务,如讓他们读一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希腊神话故事》等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这样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就形成了有效的衔接,在内容上、知识上都达到了较好的契合。

2.寻找听说读写语用能力培养的结合点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就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几项技能的综合培养,其中,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处于核心地位,通过阅读将声音信息传入听觉中枢,在阅读中学生要能感受语速、语音、语调、情感的变化;通过阅读,要能自己组织语言,说说阅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提高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要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以写读后感、阅读笔记等形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感受,同时能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素材、获得的灵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围绕阅读开展立体综合的语用技能的教学。

比如,在《少年中国说》(节选)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读带给学生一场听觉的盛宴,让学生明白读不仅仅要读通、读流利,不求快,还要把握好语速、语调,把握准重音,融入情感。这样才能体会到《少年中国说》的雄壮气势,才能激荡起报效祖国的热情。继而教师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诵,深刻地体会每一个字所承载的厚重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互动。部分学生富有激情地说:“我阅读这篇课文后感觉浑身充满了能量,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有的学生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在日记中,在写作中,不少学生能够自觉地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好句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并能够对自身的时代使命有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基于阅读知识的有效迁移运用。

三、结语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这一中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要努力架设好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与纽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听说读写这几项语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当然,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教学也难以一言概之,这需要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探讨阅读教学之良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丹丹.以“悦读”为切入点,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J].语文天地,2019(27):61-62.

[3]宋泰松,张春娇.小学语文课堂群文阅读教学选文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33):129.

[4]邱俊娥.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9(30):140,142.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语用能力兴趣培养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