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与高中数学有效衔接的教学方法

2020-08-25 01:57杨菲菲
教师·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高中教学初中教学

杨菲菲

摘 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策略的逐步实施,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成为教育领域一大重点研究课题。数学是实用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不同学习阶段的有效连接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初中与高中数学有效衔接教学方法的研究便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从初中、高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差异性入手,对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进行了巧妙衔接,以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教学;高中教学;有效衔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76-02

一、引言

学生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往往有新的向往和新的憧憬,但由于教材和体系等方面的改变,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在进入高中后,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以往的尖子生出现成绩飞速下滑的现象。而在这一现象背后,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的问题更加凸显。因为相较于初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推理性和抽象性更强,如果两者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将影响学生的成绩。而如何进一步有效地衔接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便成为当前各大初中和高中学校的核心任务。

二、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差异性

一方面,教学差异。第一,知识内容。初中数学知识范围窄、知识深度尚浅,学生可轻松理解,而高中数学不仅知识范围扩大,且考点增多。相较于高中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初中数学名词的定义更加直观,内容也更容易理解。此外,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贴近,而高中数学知识更具定理性,与实际联系不大。第二,教学方式。初中学生年龄尚小,掌握的知识尚不全面,数学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可做到“逐字逐句”,帮助学生更加详细地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习题练习来巩固知识。而高中数学课程进度较快,学生除了要学习初中所学习的内容外,还要不断吸收和接纳新的数学知识,且随着科目的增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间被压缩。与此同时,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理解与应用能力,并学会举一反三,因为教师没有时间逐一讲解每个知识点。

另一方面,学习差异。第一,刚踏入高中校园的学生结束了紧张、高压的中考后,逐渐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没有入学后学习的紧迫感。第二,部分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假期调整后,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和厌烦心理,再加上数学开课便直接讲解映射、函数、集合等抽象性数学知识,学生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因而在学习开始时便处于被动地位。第三,从思维能力角度来看,初中逻辑思维方面的题目仅限于对平面几何的证明,学生无须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三维空间进行判断,且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较低,无明确的运算要求,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导致学生普遍缺乏想象力。第四,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来看,高中数学对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频率明显高于初中数学。上述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巧妙地衔接初中与高中数学,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理

(一)以探究式教学方法承初中之基础,启高中之能力

依据新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大纲,以学生培养和教材处理作为出发点,对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进行探索实践,具体如下:

一方面,以旧带新,自主学习。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性极强,从某种角度来说高一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有效延伸,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种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学习,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已有所了解。在高中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初中所学过的内容为例,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初中函数的定义,然后向学生讲解高中阶段函数的定义,通过新旧对比,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另一方面,目标分层,慢速起步。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衔接,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目标分层法”和“慢速稳起步”教学方法。首先,以多个小目标形式对教学目標进行划分,每实现一个分层目标,便意味着离教学总目标更近一步。高中前期阶段,教师在教学速度上应保持较为稳定的讲解节奏,为学生保留一定时间用于课堂知识巩固;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速度,缩短联系巩固的时间,保证学生有效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速度。

例如,在进行幂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四个层次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①幂函数概念的掌握;②幂函数形式特征的掌握;③幂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掌握;④用幂函数解决简单问题。每一层教学目标均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并逐步实现深化拓展,随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与学生的认知顺序保持高度一致。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过度依赖教师的习惯,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均等待教师的解答。

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纠正这一习惯,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质疑,以转变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造能力。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高度的赞赏和正确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特别是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应为其设置问题,即使学生未能完全回答正确,也要对其敢于表现自己的行为给予肯定,使其在学习道路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勇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索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等的意识。通过对各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经历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正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当前阶段,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类问题,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此外,教师在教学话题设置过程中,应以学生思维的启发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只有学生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时,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效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灵活应用微视频教学模式促进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衔接

一方面,知识回顾。经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升华,便可得到高中数学知识,因此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性。微视频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凭借“短小精悍”的特点契合了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的需求,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对微视频的有效应用,带领学生提前了解高中数学知识,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这便要求数学教师创设数学情境,制作涵盖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微视频,在让学生了解高中知识的同时,消除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并且为了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可将具体的数学问题穿插于微视频中,及时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点拨扩展。从知识结构和难易程度方面来看,高中数学知识普遍比初中数学知识复杂,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高中数学知识时,还应适当进行知识点拨,重点讲解与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较为紧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使学生能更加轻松地理解高中数学知识,从而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引导学生逐渐调整,找到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实现对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四)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一,提高对初中新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有效地衔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与高中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对比,深入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发掘两个不同教学阶段中知识的有效衔接点和区别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针对性和目的性,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未严格要求的知识,教师应进行重点讲解,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第二,促使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融合,基于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优化,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并实施层次教学,将难度控制在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重视对知识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深入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初中数学内容相比较,高中数学内容较为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要求学生在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应具有深度性和灵活性,切忌对知识结论死记硬背。对这一点,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新知识和新解法的形成背景及探索过程,在确保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点的灵活性,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等良好习惯的培养,赋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教学的有效衔接为数学教学提供服务,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衔接教学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为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是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通道,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學水平,助力学校整体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党春霞.多种措施并进,做好初中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J].考试周刊,2017,16(8):375-378.

[2]贺欣新,杨彩艳,董伟亮.衔接得法教学得益——试论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J].文理导航,2018,20(17):219-221.

[3]邓 勤.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从函数概念的教学谈起[J].数学通报,2015,50(2):33-35.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高中教学初中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