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叙文教学的朗读策略

2020-08-26 07:41王关琴
关键词:中高年级小学语文

王关琴

摘要:部编教材中的记叙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朗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记叙文教学;朗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3-0018-03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体裁多种多样,在这些体裁中,记叙文的占比最大,是教材的主导文类。有学者把小语教材中的记叙文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托物言志、叙事写人、描景抒情、状物达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按类指导记叙文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记叙文,下面分类浅析记叙文教学的朗读策略。

一、托物言志类——读出意

随手翻阅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部编教材,托物言志的记叙文比比皆是:五上第一单元郭沫若的《白鹭》、许地山的《落花生》、琦君的《桂花雨》、冯骥才的《珍珠鸟》,六上宗璞的《丁香结》等等。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桂花雨》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撰写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托物言志类记叙文代表作。作者琦君一生漂泊,虽定居海外,但从未忘记家乡,始终怀有乡愁。她的散文以“真挚、温情”感动读者,文字不矫饰,情感不渲染。本文就是通过回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以及那摇落的桂花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所以,朗读这篇深切怀念家乡的记叙文,关键是要品出作者的摇花之乐、赏雨之趣,念乡之情。

记叙文中关于人生体验的文章,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相关。因此,为了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正确理解作者的人生经验,要联系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思想基础等信息。

(二)品析语言,体会感情

《桂花雨》的主调是喜、乐、趣,但不是狂喜、欢乐、浓趣,而是淡淡的,清新流畅的。一般来说,情感越是不浓烈,越是清淡的文章,学生越是不好读,因为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不足,情感积淀的不够,他们很难读好这类语言朴实但意味深长的文章。因此,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怀有爱、怀有情、情注文中、以声传情。同时教师要多示范朗读,引领学生重点读好作者最难忘的摇花乐和母亲怀念家乡的桂花香这两处内容。如文中所述“……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话中有话、话中带情,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要从三方面把握:一要突出重音“这里的、再香、家乡院子里的”;二要注意语气,以母亲的心情、口吻、深情的语气来读;三要情感饱满,但节奏不快,声音不高。教学时按照“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解读顺序,读懂文本,理解內容,明晰作者在说什么,同时要品位语言,领悟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明晰作者是怎么表达的。此外还要寻找语言背后的东西,领略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明晰文本的深层涵义,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感情,这是品读好一篇文章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反复诵读,走向成功

品析了文本语言,体会了作者情感后,需趁热打铁,通过反复诵读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反复诵读,是学好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的策略。

二、叙事写人类——读出情

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也不少,如部编教材五下《刷子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六上《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等,下面以大作家冯骥才的记叙文《刷子李》为例,介绍叙事写人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一)理清思路,把握文脉

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文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是学习叙事类记叙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是一个极为平凡的粉刷工,但他却是一位“奇”人,指导学生抓住“奇”这个关键词,读出人物的“奇”艺之处,感受文章一波三折之“趣”。像这类文章,帮助学生理思路、析结构、握词句,从段至篇再到整体,准确地把握人物品质,体会人物情感,方能读出文章的主旨。

(二)扣住语言,体会情感

写人为主的文章,作者一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人物心理来表达人物情感。如文中第五自然段重点描写刷子李动作、神态的词句,紧扣这些精妙的语句,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情感的变化,进人人物内心世界,以便读出人物的高尚精神。

(三)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阅读叙事写人的文章,扣住语言、体会人物情感是一个方面,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找到差距。从而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倍加敬佩,进而才能把文章读得更感人。

三、描景抒情类——读出美

部编教材入选了很多大作家的经典写景美文,如耳熟能详的叶圣陶的《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老舍的《草原》,巴金的《鸟的天堂》等,下面以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为例,介绍描景抒情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一)咀嚼文字,感悟意境

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写初入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象和感受。先写草原的天空,接着写天底下碧绿的小丘和平地,以及来回走动的羊群,最后抒发惊奇的感受。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在他笔下,所写的自然是美的、人情是美的、语言更是美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然后反复读,反复体会,如此教学,便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的意境。

(二)展开想象,形成画面

朗读写景的文章,除了要咀嚼文字,体会意境,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形成画面,用心“看风景”。

《草原》描写了五个非常美妙、令人激动的画面,依次是:草原天朗地绿、主人远道迎客、蒙古包外亲切握手、蒙古包内觥筹交错、分手时候依依惜别。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近距离地触摸到画面中美好的意象,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情,文章的意,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三)诵读传情,背诵积累

语言在于积累,优美的写景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资源,增强语感,从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状物达意类——读出趣

部编教材中,状物达意的记叙文中也很多,诸如《燕子》《猫》《母鸡》《白鹅》等等,下面以丰子恺的《白鹅》一课为例,介绍状物达意类记叙义的教学策略。

(一)找准基调,把握特点

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表现大白鹅的高傲。作者的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所以在教学这篇散义时,要紧扣内容的趣、语言的趣,以有趣作为底色,让学生读出白鹅高傲的性格及有趣的样子,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二)表演朗读,感受趣味在理解感受白鹅高傲而又有趣的特点以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它的特点,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如学学它的叫声、走走它的步态、演演它的吃相。这样,通过表演,从形象上去模仿它、再现它、在心里去体验它,就会真正地喜欢它,体会到大白鹅傲得有趣,傲得喜人,从而真正地体会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以姿势助朗读,以形似助神似,是指导记叙义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的朗读策略。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识别记叙义的类别,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记叙义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掌握各类记叙义的朗读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义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李幸阳】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小学语文
小议小学中高年级说理文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对“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