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机对脊柱结核所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08-27 07:24黄永宝罗盛源罗福壮莫海龙黄再明王卓
颈腰痛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级别结核脊髓

黄永宝,罗盛源,罗福壮,莫海龙,黄再明,王卓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广西柳州 545005)

脊柱结核病变破坏椎体,其中98%累及前柱,治疗不及时或持续恶化可累及脊髓,产生脊髓、神经压迫,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截瘫[1]。本研究选择76例神经功能缺损的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症状至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术后神经恢复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21~71岁,平均(44.82±12.48)岁;体质量43~75 kg,平均(59.25±8.76)kg;病变椎体:胸椎42例,腰椎21例,胸腰椎13例;病椎数量:单椎体16例,双椎体34例,3椎体20例,>3个椎体6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2]:A级4例,B级17例,C级22例,D级33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磁共振检查,接受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异烟肼0.4 g,利福平0.45 g,乙胺丁醇0.75 g,链霉素0.75 g(对链霉素过敏者给予吡嗪酰胺)。患者乏力、盗汗、低热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37.5℃,血沉<50 mm/h,血红蛋白>100 g/L时,可接受手术治疗;或患者经规范抗结核≥6周后,虽然血沉未达<50 m/h,但结核中毒症状显著减轻者,也可行手术治疗。

采用前路或后路清创后安装固定装置,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稳定脊柱,切除结核病灶,收集自体肋骨或髂骨,切除骨粒,钛网填充为椎体假体,置入椎体间隙,安置预弯的钛棒,冲洗切口,放入链霉素粉2~4 g,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给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根据病情可停用吡嗪酰胺,再继续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12~18个月。

1.3 研究方法

(1)翻阅患者病历,记录其性别、年龄、病变椎体、病椎数量、术前神经症状加重时间、ASIA分级等资料。(2)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以神经功能改善≥2个等级或神经功能恢复为E级,定义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神经功能改善1个等级定义为神经功能恢复一般;神经功能无改善或有加重定义为神经功能恢复差。(3)分组方法:考虑到文献报道术前化疗至少需要3~4周[3],本研究选择4周作为间隔,根据患者术前神经症状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时(症状持续时间<4周)、中时(4~8周)、长时组(>8周),观察三组患者神经改善级别差异;根据术前ASIA分级将患者分为A、B、C、D组,观察四组患者神经改善级别;以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手术时机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神经症状持续时间对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7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7±3.8)d,术后3个月内全身结核症状消失,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或处于基本正常范围内(血沉<15 mm/h,C反应蛋白<10 mg/L),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7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7.48±15.96)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肺不张,5例发生肋间神经痛,7例出现腹胀,经对症处理后,1周内症状消失。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级别:0级14例,1级40例,2级18例,3级4例。见表1。

2.2 不同持续时间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级别

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级别相比较,中时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级别优于短时和长时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ASIA分级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级别

按ASIA分级,4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等级的多因素分析

以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为应变量,将患者性别(女=0,男=1)、年龄(<45岁=0,≥45岁=1)、病变椎体(胸椎=0,腰椎=1,胸腰椎=2)、症状持续时间(短时=0,中时=1,长时=2)、术前ASIA分级(A级=0,B级=1,C级=2,D级=3)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中时(4~8周接受手术)手术是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影响因素(OR=1.872,P<0.05)。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图1 T8-9脊柱结核患者,接受前路清创和脊柱融合治疗,ASIA术前分级B级,术后3个月改善至D级[(a)术前轴位CT扫描,(b)术前矢状位CT扫描,(c)术后3个月正位X线片,(d)术后3月侧位X线片]

表2 不同持续时间患者改善级别相比较(例)

表3 不同ASIA分级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级别相比较(例)

3 讨论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存在死骨、硬化骨和病灶部位血液循环异常,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结核药物很难到达病灶部位,导致部分患者单纯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案取得进步,从初期的清除病灶、坏死组织、解除脊髓压迫,到逐步强调重建脊柱稳定和预防畸形进展。多数学者认为,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应尽早手术,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

任何脊柱术前均需要完善的术前准备,对结核患者而言,术前最短化疗时间不应低于2周[5]。也有少数学者[6]认为,早期进行脊髓减压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临床常面临早期手术和足够化疗时间之间的矛盾。本研究选择76例脊柱结核患者,根据症状至手术时间及神经损伤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神经受累程度未显示出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相关性;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中时手术即症状至手术时间4~8周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更佳。笔者考虑,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是由慢性椎体破坏和后凸畸形压迫脊髓所引发,脊髓压迫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为慢性进展趋势,与急性脊髓损伤不同,可能存在适应性机制,因此在足够抗结核时间的基础上行手术治疗(中时手术)疗效优于准备欠佳的早期手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得出结论,病例纳入较少,尚需纳入更多病例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级别结核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级别分明
一度浪漫的结核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你是什么级别的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