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史记》加标点

2020-08-27 13:00王思宇
知识窗 2020年8期
关键词:才学古汉语治学

王思宇

假如在你的面前只有一部《史记》,它繁体、竖排、无标点,而你要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里给这部《史记》加上逗号、句号等标点,你可以做到吗?你不必回答这个问题,但要记住自己看到这个问题时的表情。复旦大学古汉语研究生也在第一节课上露出了这样的表情,这堂《史记》课让学生们成功地铭记住了:过去读的《史记》,不是《史记》;过去拥有的才学,也不算才学。而这堂课的讲授者是陈正宏先生。

陈先生师从蒋天枢、章培恒,再往上数是陈寅恪,也就是说光是躺在师门的荫庇下,他就能在学术界获得一席之地。但今年五十余岁的他用了人生中三十年的时光,选择了一种最苦、最笨、最难的治学路——研究《史记》。

青年时期的陈正宏才华过人,在本科时期因通读陈寅恪的著作而保送研究生。他在复旦古籍所所长章培恒先生家看到的就是竖排、繁体、无标点的《史记》,章先生用绍兴普通话声音不高地说:“那个陈正宏,你点一下吧。”夏日将尽,蝉鸣与翻书声交织成片。

古籍整理领域卷帙浩繁,非得一套水磨功夫,一个句号、一个逗号地点下去,才能把基础打扎实。古汉语仿佛一座座遮天蔽日的崇山,山高路远,陈正宏长途跋涉,看到了些许微光。

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是柳暗花明,是豁然开朗。当艰深晦涩的古文字不再成为障碍时,陈正宏渐渐能辨认不同的文风,看懂文中的语意,听到作者的心语。山重水复,陈正宏仿佛能望到群山的风势水脉,看到山中人开山筑路。

这段经历在陈正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有一些本质的东西改变了。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形容那一段段成就梦想的日子,情感的表达总会在某种程度上被语言所局限。在这之间必定夹杂着许多许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完的人都会在回首时粲然一笑。

毕业后,陈正宏的第一个任务是编《全明诗》,投身一编,就是整整十年。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翻阅古书,仿佛从没人翻过的明刻本上满是灰尘,而他将资料一张一张地抄录到卡片上,然后把这件事坚持了十年。

陈正宏说:“抄卡片雖然辛苦,但是我发现这是一个静心读书的好机会,于是能够自得其乐,不知不觉干了十年。”从最开始的练习、模仿到找到自己生命的支点,凭借着这样一股看上去有点傻气的坚持,他在古籍研究这个让别人觉得冷门枯燥、学起来苦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微光。

正如其师祖陈寅恪所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史记》之与陈正宏绝不只是学术研究,陈先生说:“如果能够完整地读一遍《史记》,你最终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而你在《史记》滋润的阳光中沐浴过一次,再度回到有时不免灰暗的现实中时,就会变得更有预见性,更有智慧,也更有定力。”

成长的象征不是摘到了果实,而是你学会了如何种树和施肥,知道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果实。看书、治学三十年倏忽而过,回到一开始,现在的陈正宏也站到了讲台上,面对年轻的学生,手一指:“《史记》的这一篇,你们去把标点点上。”物是人非,但百年流传的学术精神,仍在此间传承。

猜你喜欢
才学古汉语治学
施明敬
分期付款
高等师范院校古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
谈古汉语主语隐去对韩国语教学的启示
论“以”在古汉语中的介词功用
KW俱乐部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