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0-08-27 12:58方媛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方媛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涵更为独特,将思政教育视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为引導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视为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发展的思想保证;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精神保证。

新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全育人”观点,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增添新内涵、提出新要求。“三全育人”的核心是“育”,重点是“全”,要求从“全”人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等3个方面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一是全员育人:要求高职院校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形成强大队伍合力;二是全过程育人:要求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到受教育者的各阶段确保连续性;三是全方位育人:要求社会、学校及家庭三个方面,通过点面交叉、上下联动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思政教育育人,避免和减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中教职工参与性不够,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将来赖以生存的技能,而将思政教育局限于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等专职队伍职责,忽视共青团干部、专业教师及管理、服务者的责任和作用。一是学生对思政课程认可度和参与度不高,导致专业思政教师信心不足,造成为上课而上课,不关心实效如何。二是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失调导致精力不足,对于各种思想内容满足于传达到位即可,导致事情都做了,但是效果却不佳的局面出现。三是专业教师虽然在专业课程积极融人思政内容,但迫于学科知识的教学目标要求,思政教育的育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四是学校的管理者、服务者只想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加之又远离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视自身作为“教师”身份应该具备示范作用,忽视“育人”的意义所在。由此,可以看出,教职工各自为战,对思政教育的参与性不够,导致全员育人的整体合力没有形成。

(二)全程育人中各环节有效简接不够,尚未形成完整链条

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思政教育全过程。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各阶段、各条、各线及各块都基本上独立,没有连贯性,比如入学教育满足于入学讲话,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简化成学生不出事等等。可以说,一方面,当前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某一个领域之内,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完全将其与其他领域切分开,单纯地从当前高校教育环境内的思政教育层面进行分析,过于局限性的平面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容易出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并未对学生的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三部分衔接起来,而是单纯地针对某一个单元进行处理。由此,高职院校没有站在服务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高度来对待思想政治教育,致使没有形成全过程的闭合,导致全程育人链条不完整。

(三)全方位育人中各类因素作用发挥不够,尚未形成有效联动

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载体,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现阶段,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施教主体联动不畅;二是思政理论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不够;三是育人方式方法不够丰富。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整合全员力量,实现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要求全体参与者履行各自责任,围绕育人这一目标,把握住学生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所有人员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一是发挥党委主导作用,提供全员育人保障。党委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部门,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全体人员上下一条心,通力协作,为全员育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发挥教师主体性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要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导师、班主任、行政干部和后勤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将育人职责贯穿各岗位工作,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意识,重视学生发展诉求,实现“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会贯通。三是发挥其他资源补充作用,有效配合学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某种程度上来说,育人是学校的职责与使命,也是社会的责任与担当。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家长、企业、政府、行业协会、校友、离退休老干部等其他非学校资源参与进来,与学校育人形成互补。四是发挥学生群体的自主性作用,全面提升育人效果。育人的内因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起到实效。高职院校应当引导、倡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朋辈和学生个人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员育人。

(二)优化环节阶段,实现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要求从学生入校开始进行阶段性、连贯性、时间性、发展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并将这种思政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直到延伸为终身教育。一是从时间纵轴上看,要将育人贯穿到学生人生的各个阶段。要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所有学习和生活体验的各方面,从而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提供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二是从空间横轴上看,要将育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全过程。一方面,在各门课程中要覆盖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堵住漏洞;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好学生社团、各类竞赛及志愿服务活动等。三是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要统一。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全环节,推进教学教育系统与行政支持系统联动,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统一。四是传统方式和互联网方式全过程要统一。不仅要创造性地开展传统的谈心谈话、班会团会、主题教育等育人方式,还要积极创新立德树人工作的载体与形式。

(三)重组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要求在不同领域、层次、类型等多个方面都要体现出思政教育,要在整体上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重组教育资源,加强全方位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有效联动。学校不仅要从管理上、服务上、教书上、环境上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还要与家庭合作、社会相对接,形成无缝式的联动。家庭也应积极与学校沟通,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调整思想。社会应当提供多种类型的实践,让学生能参与各种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思政的提升。二是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课老师的培训,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的理论水平,为做好“课程思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有效捏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形成育人合力,体现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思政”的工作格局。三是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如观影、宣传文化周、校园网上服务窗口等,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迈上新台阶,很好适应了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内在诉求。同时,“三全育人”为当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清形势,竭尽全力将“三全育人”全面融入到学生思政教育的蓝图中,让“三全育人”价值得以全面体现,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