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题,让习作表达更真实

2020-08-31 14:58徐芹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活动

徐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安全、自由、开放的表达空间,减少一些人为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由表达。

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进行思想的交流和分享。在课堂上,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倾听他们拔节的声音,和他们一起经历收获的喜悦、思索的静默。如此,学生方能打开思维和语言的闸门,走向自我表达、乐意表达、畅快表达的习作征程。

一、借助活动丰富学生习作话题

当下学生习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生活空间的相对封闭带来的素材短缺,虽然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是,当我们每天都面对同样的人、同样的生活,那就难免会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学生每天都在“学校—家庭”这一条固定的轨迹上,面对的是天天都见面的亲人、老师、同学、伙伴,做的也都是与学习有关的系列活动,即便有点波澜起伏的小浪花,也会被长辈保护着。这样的生活,怎能激起他们通过习作表达生活的欲望?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除了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抒写自己的体悟之外,做得最多的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过程、有体验、有欢笑、有思考的真实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没什么可写而犯愁,也不会因为生活没有新鲜感而无奈。

如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编者给学生的素材提示是“朗诵会、运动会、演出、植树、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等校内外的活动,要求是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注意点面结合,写出体会等。虽然这些活动学生都曾经参与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已淡忘了当时的画面,活动目的可能还会留下一点点,但那也基本都是口号式的套话了,更不要说细节了,所以很难写出具体生动的习作。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时,笔者就分步骤地融入习作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有充分感受、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七律·长征》时,笔者就组织学生思考:“作者用凝练的文字,将红军两年的长征概括地描述出来,你们的小学阶段也有五年多了,你能将印象深刻的校园生活也列举出来吗?想一想这些印象深刻的事给自己带来怎样的触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后让学生交流:“将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写一写,注意与课文对照,学习课文中的好方法。”教学《开国大典》,笔者就让学生注意烘托文中环境和描写观众的方式,是如何进一步将前面的事例写生动,写得有真情实感的。

到了正式习作的时候,笔者通过播放课前搜集的活动画面,再次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他们重点关注人物的表現。对于一些便于开展的活动,笔者则让学生再开展一次,以加深现场感和情感体验。这样,学生的习作话题就变得五彩斑斓、鲜活生动了。

二、开放话题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以一个话题为例,详尽地从选材、细节、布局甚至开头、结尾进行讨论、指导。这样的个案教学,带给学生的是直观经验,同时也给一些不愿深入思考的学生带来了投机取巧的机会,他们在亦步亦趋中模仿着,应付此次的习作练习。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也为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笔者采用精讲、少讲的策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实践表达。这样,学生没有了束缚,能够自由地、不拘一格地进行习作,此时,生活的写实、情感的质朴、个性的张扬都有了空间,学生在自我习作中经历着情感再体验和经验再运用的过程。

本次习作中,运动会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习作话题之一。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竞技类的比赛进行记叙,然而,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观点却是丰富多彩的。如有学生以自己为主体,通过开始的畏惧、不自信到赶鸭子上架,再到辛苦备赛,最后到赛场奋力一拼,表达出“爱拼才会赢”“事不经历不知难”“付出总有回报”“在勇敢者面前才没有困难”等主题;有的学生将目光集中在实力雄厚的参赛运动员身上,通过他们的言行表达自己对他们的仰慕;有的学生重点写了自己本来看好的运动员却意外输场,表达了“骄兵必败”“什么事都充满变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清晰,感受一点点深刻,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感受,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如《一次毅力与信心的较量》《赛场骄子王子瑞》《爱拼才会赢》等富有个人理解和情感色彩的题目。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自主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的放飞心灵,放飞个性,学生在轻松的师生对话平台上,自由抒写,自由表达,畅快表达,习作才不再是无病呻吟的累赘,“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现象也将不复存在。

三、欣赏鼓励学生表达的闪光点

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到了第三学段,则增加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等要求。为达成这些目标,教师以前都是这样处理的:将学生的习作详尽地批阅,满篇红色,然后还不忘给出循循善诱的眉批总批,或者将学生的习作方法呈现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阅读、修改。这种看似帮助学生的方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习作自信和个人自尊的打击——有谁愿意被别人不断否定或者公开指责呢?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学习路上的点滴成功,才是教师应该支持、肯定、鼓励的地方,对于他们的那些失误,我们不能揪着不放,以防消磨了他们的热情和信心。

教学中,笔者从三个方面来鼓励学生。一是自我欣赏。每写完一篇习作,笔者就让他们标出自己用心的地方,或者觉得写得很满意的句子,或者以批注的方式写出自己认为成功的构思、布局等。二是集体欣赏。笔者将学生欣赏的、老师欣赏的片段甚至全篇拿出来大家一起欣赏。三是谋求更高层次的发表。在班级内口头发表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的习作向班级群、微信公众号、校刊和各类学生报刊、网站推荐。这样的平等对话、激励欣赏,既让学生个人充满自信,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积极向榜样看齐,向佳作的方向努力。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体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在学生充分回顾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时,他们的脑海里已经渐渐呈现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教师通过视频播放、活动再参与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激活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同时,鼓励学生自由选材,自主命题,在激励中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让他们在享受成功、互相借鉴中实现习作的自由、顺畅表达。长此以往,笔者坚信:学生的习作兴趣一定会保持下去,习作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活动
“活动随手拍”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习作展示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