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读写结合的教学例谈

2020-08-31 14:58薛敏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要素习题习作

薛敏燕

统编本教材中许多课文后都安排了小练笔,这足以说明编者对读写结合的重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取单元整体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下面主要以三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单元整体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单元导语中渗透

“双线并进”是统编本教材的特色之一,其语文要素多数是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或者“泡泡”中出现的。在三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语文要素指向了读写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导语入手,把握好语文要素与读写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把读写结合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壮美的山河”,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通过细读我们发现,它分别是从阅读与习作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基于语文要素,在本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单元整体的目标出发,关注语文要素,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的句子,让学生用心体会关键句与整段话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对学生进行读写指导,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结构更清楚,层次更分明,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在精读课文中习得

统编本教材采取“雙线并进”的编排体系,编者特意把文体、篇幅不同的各类课文统整为一个单元,这些精读课文都文质兼美,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欣赏的佳作,还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读写能力的重要载体。

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除《古诗三首》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其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滨小城》一文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说说“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从这些课后习题来看,虽然问题不同,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围绕着“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提出的,是指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从习作表达的角度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习题中让学生“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课后习题中让学生说说“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这些写话训练都是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时要以精读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品读、仿写,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略读课文中建构

统编本教材采取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维一体的编排体系,在精读课文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进行应用,以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有《司马光》《掌声》《灰雀》三篇,略读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在《司马光》一文中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在《掌声》一文中则是让学生想想“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这些问题都是直接指向语文要素的。而在《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略读课文中,导读提示也是促进学生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凭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本内容的适合处加上一些关于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变换视角来叙述课文内容。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建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交流平台”中归纳

统编本教材在“语文园地”栏目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板块,该板块中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做了整理与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托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些语文要素充分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这种阅读方法落实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的典型段落中习得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呼应,在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对读写训练进行了总结,一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二是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从交流平台的梳理总结来看,它想要告诉学生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另外要告诉学生观察的时候要仔细。由此可见,“交流平台”中的“读写例话”,为学生搭建了以读促写的桥梁,能够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五、在口语交际中提升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三年级上册作为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教材在从读到写之间特意安排了“说”的训练。教师要依托课后习题或者口语交际,鼓励学生读说结合,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对于这个练习来说,学生不管是介绍海水、海底还是海岛时,都需要按照“分总”或者“总分”的形式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明白关键句与整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在课后小练笔中,让学生任选一幅图进行写话练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就图片中的海龟、海鸟、珊瑚等图片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小练笔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哪个季节最美,再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由说到写,学生的写话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六、在习作教学中运用

统编本教材在习作编排上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等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每次习作的重点,精准设计读写目标,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这儿真美”,让学生能够把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在这次习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自己身边哪儿的景色最美,这个地方有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在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鼓励学生运用在本单元学过的语句,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在学生写好以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同伴分享一下。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统编本三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读写结合的整体意识,从单元导语开始到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内容等,构建出融合的教学理念,并注重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落实。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升,真正实现读写双赢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要素习题习作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