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六年级上册习作设计新亮点

2020-08-31 14:58吴进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桑娜习作教材

吴进华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统编本教材在习作方面进行了全新的编排,紧紧抓住“学会读书”“学会习作”两个核心点,践行读写结合的理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就统编本六年级上册谈谈教材中习作设计新亮点。

一、编排独立化

阅读六年级上册整本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在习作编排上的一大特点是: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习作的编排自成体系。

大部分习作都与课文阅读相配合,即根据本单元所教的阅读主题和语文要素,把习作要点和阅读内容进行统一。如第一单元主题是“走进自然”,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设置的习作内容是“变形记”,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第二单元主题是“革命岁月”,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习作内容是“多彩的活动”,要求学生写一次活动,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写场面时,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还要写出自己的体会。也有些习作没有紧紧依附于阅读单元,这个定位为习作自成体系提供了根本保证,使其不再完全受制于单元主题和文体。比如,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习作内容是“有你,真好”,要求通过具体的故事写一个人,写出“有你,真好”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的编排为学生制订了一个能力培养的序列,每次习作话题都设定适当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使学生懂得习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二、编排立体化

课标要求高年级学生“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统编本教材每册都编有八个单元习作,撑起了习作的框架,但是每学期只进行8次习作,训练量肯定不够。学生达不成习作教学目标怎么办?为此,教材在很多单元都设计了小练笔,小练笔或者位于课后习题中,或者位于“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

小练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依托于课文的语言材料。如《穷人》的课后第4题:“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这个题目以课文中的句子作为支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对桑娜的第一次沉默心理进行想象补白。题目提供了素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把课文的第12~20自然段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在体味人物语言的基础上联系具体语句来猜想桑娜的心理,然后分别站在桑娜和渔夫的角度去想一想,这第一次沉默,桑娜可能内心正在想该如何跟丈夫开口,想丈夫会不会答应收留孩子,也可能做好了即便他不同意,自己也要设法收留孩子的心理准备。从课文的朗读中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把桑娜的紧张和欲言又止写下来。(2)也有部分小练笔,没有给出直接模仿的语段,而是提示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表达。如《草原》课后第3题:“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草原》记叙了作者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为学生描写人间真情打开了思路,可以作为学生练笔的范例。(3)还有的小练笔既提供了课文中可模仿的段落,又给出了课外读物上相类似的段落,让学生写一写类似的情景。如“语文园地三”的“词句段运用”第2题要求学生写一写对某事入迷的情景,这个单元的习作训练重点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小练笔就是为落实单元习作要求而设置的练习。

除了单元习作、小练笔,教材中还有一些单项练习。如从《开国大典》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热烈、庄严气氛的句子后,在旁邊作批注;《桥》最后才点明老支书与小伙子的关系,和学生讨论这样写的好处等。这些都是统编本教材中习作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项训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立体网络,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题材生活化

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好的作品,作者因为有所感,有所悟,有表达的欲望,提起笔来才能行云流水。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进行表达,统编本教材编写的总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时代性。翻看六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的习作题目都呈现出生活性,习作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

这8个单元的习作,题目有全命题和半命题两种,都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而来的。“变形记”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多彩的活动”是写一次活动,要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让生活更美好”要求用故事写出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了。“笔尖流出的故事”是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吸引人,有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围绕中心意思写”则是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个故事,拟提纲,选材料,选择事例要能表达中心意思。“学写倡议书”要求仿照例文,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炼成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有你,真好”要求通过具体的故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统编本习作题材的选择,使学生感到习作中的内容就发生在自己周围,是熟悉的场景,是自己有过的经历,所以也就有了习作素材。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习作就是在讲故事,是用笔来说出自己熟悉的事情和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而已。

四、指导系列化

统编本教材除了对题材范围进行解说以外,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写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有的是直接提供例文,有的是进行习作思路的指导,尤其是习作单元的设置更是习作指导系列化的集中体现。

统编本教材将第五单元编排成习作单元,这是教材的一个创新体例,也是和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教材在每个单元习作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而是专门编排了一个直接指向习作的单元。由此可见,统编本教材比以往更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内容,每一项内容的安排,作为有效达成习作目标的习作资源,它们分别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这五大内容并不是随意组合在一起的,而是以单元习作要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为核心,五位一体,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之处完整地写一篇习作为最终的达成目标。习作单元设置的一系列编排,完全是从培养习作能力出发,化解习作的难点,同时也凸显了习作的独立地位,使学生在习作能力上有所突破,获得提升。

统编本教材中“习作单元”的出现,第一次从教材的层面还原出一个清晰的习作教学过程。整个习作单元都是紧紧围绕训练点展开,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地去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能力。

教材中习作的编制是以课标为依据的,目的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这是编写组成员的精挑细选、精心编排的结果。因此充分利用统编教材中的新亮点,上好习作课,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桑娜习作教材
教材精读
《穷人》梗概
桑娜一家“穷”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