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8-31 20:02王颖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老汉洪水小伙子

王颖

【教材分析】

《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小小说,语言短小精悍却耐人寻味。主要内容为: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汉面对滔滔洪水临危不惧,舍小家为大家,沉着冷静保全村民性命,而同时他又是一位父亲,面对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和儿子的安危,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散发着党性和人性的光芒。本单元除《桥》外,还有精读课文《穷人》,略读课文《在柏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旨在通过阅读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中外小说,感受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要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一是要通过体会小说中情节设计的妙处,并结合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小说中丰满的人物形象;二是要通过品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做到“一课一得”,能够迁移运用。

【学情分析】

本文的主人公老汉,面对滔滔洪水临危不惧,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群众。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年代相距较远,在理解“党员”等词时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需要提前查阅资料。

(第一课时已熟读课文,学习了生字,厘清了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了老汉的伟大形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第一课时的完成情况,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体会文章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通过圈画老汉在逃生过程中的动作变化,体会老汉在生死攸关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依循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感受《金色的魚钩》中令人感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圈画老汉逃生过程中的动作变化,体会老汉在生死攸关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依循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感受《金色的鱼钩》中令人感动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走进《桥》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回顾复习一下。(板书:咆哮、狞笑,指读并评价。)另外,我们还重点强调了一个生字“jiū”,请一位学生上来写。与“揪”相对,还有一个字(做动作),是“推”,请学生来写。

通过检查,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桥》这篇文章。

二、学习环境,感受洪水

请大家来找一找,“咆哮”和“狞笑”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什么的?(洪水)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     ”把描写洪水的句子画下来,并且自己读一读。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你们找得都很棒,老师把你们说的句子都打在了屏幕上。

课件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在找的过程中,文中的“洪水”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凶猛、可怕)

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品一品,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和可怕?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就用“三角”标出这个词。开始吧!(生自由读)

谁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批注的词语是什么?(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雨倾盆的样子,真是妙!让我们再来读读,尤其后面的两个小短句要读得停顿有力,声音响亮,凸显出雨势又大又凶猛的样子。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批注的词语是什么?(咆哮)咆哮一般指什么?(人生气时喊叫)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汹汹,急且大的特点。)谁再来读读,通过重音和停顿,读出洪水凶猛的样子。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你批注的词语是什么?(跳舞)这里是谁跳舞?(洪水)“洪水之舞”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可怕)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哪里是舞蹈,是洪水迈着“死亡的步伐”在向村民逼近啊!

……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魔鬼)。

作者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主人公“老汉”出现了。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老汉的形象,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抓住他的动作和语言进一步走近老汉。

三、品味言行,感悟人物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第7~23自然段,用“     ”画出体现老汉逃生过程中动作变化的句子,并圈出老汉的动作,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记录在一旁。

(让生独立思考,随后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1.抓住老汉在危急时刻的一“揪”一“推”来教学。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圈出的词是什么?(揪)老汉揪出的这个小伙子谁?(他的儿子)小伙子从队伍里被揪出来,这意味着什么?(很可能会失去生存的希望)可是他犹豫过吗?此时,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生:铁面无私、舍小家为大家、不徇私情的老汉。)

(2)大家说得太好了!(评价)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要读出老汉的铁面无私和不徇私情,注意语气和重音。

(3)文中还有一处与“揪”相反的动作,请同学们找找。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生汇报:我找到的是这句中的“推”。

(2)老汉的这一“推”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老师有一个疑问:刚才揪着儿子不让他过桥,这里又用力地把儿子推上桥,这是为什么?(老汉以“大家”为重,当确保大家都安全后,才想到自己的“小家”,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体现出他深沉的父爱。)

(3)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么感人的場面啊!

(4)同学们来,让我们再次感受这父子之间浓浓的爱。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读老汉的话,男生读小伙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课件出示: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四、总结学习,迁移阅读

《桥》这一课,抓住了环境描写及老汉的动作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而《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故事也催人泪下。请你抓住老班长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描写,有感情地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哪处最令你感动,用“     ”画出来,并在边上记录自己的感受。

预设: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2)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3)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生自由交流想法)

五、拓展延伸,写作提升

为了渲染长征路上的艰难,为了烘托“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请你想一想:当时的天气会怎样?草地、野菜及一些能吃的东西又是什么样?写几句话,比比看谁的描写最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老汉洪水小伙子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老汉粘蝉
刘老汉的烦恼
灯泡先生
反击
聪明的小伙子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过门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