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的运用分析

2020-08-31 14:03李常乐
写真地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数字故事运用数学教学

李常乐

摘 要:小学数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对于刚接触正规教育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加上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其他事物干扰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将数字故事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展现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鲜活、灵动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字故事;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8-0235-01

引言:

小学是学生接触正规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主。然而,由于小学数学课程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具有一定困难性[1]。因此,想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以数字故事引导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听故事的同时发散思维、深入思考。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1 小学数学中应用数字故事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字计算和逻辑分析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和挑战。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另外,小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普遍采用“我说你听”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没有充分思考和分析时间,长此以往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将数字故事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生动故事,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自主参与课堂,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故事中探索数学知识。

1.2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数学教学课堂多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一成不变,课堂氛围死板、沉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只能凭借自身主观意识讲解数学重点和数学难点,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将数字故事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友好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表达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并针对性给予指导和帮助[2]。另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想所感。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魅力。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的运用方法

2.1 運用数字故事作为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其设计成败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利用数字故事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复杂,如果教师一味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只围绕教材重点知识展开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将数字故事应用其中,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以《唐僧分饼》故事作为引导:“唐僧化缘得到三块大小一样的圆饼,并分别将三块饼分为四块、八块和十二块,想要平均分配给三个徒弟,那么同学们认为三个徒弟每个人需要怎么分配才合理?”通过数字故事作为引导,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教学活动中紧跟教师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运用数字故事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述数字故事,还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绎故事内容,并要求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学生在演绎故事的同时还能够感受的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积的近似值》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小白兔和小熊猫同时去超市购物,小白兔买了3千克胡萝卜,胡萝卜每千克4元,营业员需要收费12元。小熊猫买了3千克竹子,每千克6.12元,营业员共收18.3元。”学生听完故事后会产生疑问:“小熊猫明明只花了18.36元,为什么只收了18.3元钱?”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绎故事内容,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教学进行讲解。学生在演绎故事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在数学积的近似值重点和难点,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

2.3 深入讲解数字故事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数字故事,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经常因为上学迟到受到批评。小明妈妈为了能够纠正小明的坏习惯,送了他一个闹钟,但是小明第二天上学仍然迟到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听完故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而后,教师可以给出答案:“因为小明没有学会看时钟,不能正确认识时间。其实时间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息息相关,同学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合理利用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认识时钟的重要性,还能够对时间概念有全新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未来学习或生活方面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字故事展开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利用数字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可以深入讲解数字故事的意义,保证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开军.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626(06):118.

[2]逯娜,韩玉娟,李葆萍,孙璐璐.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204(12):64-67.

[3]段夏利.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的运用探讨[J].中外交流,2018(36):75.

猜你喜欢
数字故事运用数学教学
数字故事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浅议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口语中教学的可行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