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阴道残端不同缝合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09-02 10:15陈文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7期
关键词:残端阴道腹腔镜

陈文燕

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妇科 536199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条件下,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针对子宫肌瘤、子宫出血以及子宫附件病变患者实施治疗的主要方式和首选方式[1]。且经该方式实施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优势十分明显[2]。同常规开腹治疗方式相比,腹腔镜治疗可以有效规避常规开腹带来的创口大、出血量多以及术后恢复较慢等弊端。尽管效果十分显著,但存在阴道残端出血等相关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3]。临床操作中,需要采取有效方式对阴道残端实施缝合,以有效制止出血。目前经阴道、腹腔镜下缝合方式为针对阴道残端进行缝合的主要方式,但临床上二者处理效果还存在一定争议[4]。我院积极开展研究,探索研究针对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阴道残端患者应用不同缝合方式处理对其预后的效果和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并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精神状态及意识正常。已对具有盆腔手术史者、合并内科合并症者以及严重肝、肾器官功能异常者予以排除,同时排除无法依从治疗及调查研究者。在征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前提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7.5±4.0)岁;体质量指数20~33 ,平均体质量指数23.4±2.1。研究组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8.3±4.3)岁;体质量指数21~35,平均体质量指数22.6±2.3。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疾病类型等数据分布相对均衡(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要求实施全身麻醉,协助患者摆放为膀胱截石位。并依托举宫杯作为辅助,以有效暴露病灶位置。然后以四孔法操作方式实施切口穿刺。针对子宫圆韧带及附件实施超声刀处理后,在将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妥善打开后,进行下推膀胱。并应用超声刀对患者子宫动静脉及双侧骶主韧带实施相应处理,然后沿举宫杯位置将患者的阴道穹窿环形予以妥善切开。针对术后阴道残端,两组患者予以不同处理方式[5-6]。(1)对照组均接受阴道连续缝合残端方式处理。经阴道将患者子宫妥善取出,以钳夹夹住阴道残端,并对其进行1-0号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借助腹腔镜辅助完成充气操作,严密观察残端渗血情况,再实施双极电凝方式止血。(2)研究组均接受经腹腔镜下缝合残端方式处理。借助腹腔镜进行辅助,经阴道将患者子宫妥善取出后,将装有纱布做球形的灭菌手套置入阴道,有效堵于阴道内防止漏气,更好暴露阴道残端术野。并借助腹腔镜下辅助,采用1-0可吸收线对残端两顶端阴道侧角进行缝扎,中间予以连续锁边缝合。完成上述操作后,妥善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发生感染[7]。

1.3 观察指标 (1)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包括手术耗费时间、术中出血量、缝合所需时间以及阴道排液时间等。(2)预后情况,包括术后阴道残端出血、残端息肉等并发症情况。(3)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术后随访半年,予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具体包含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以及心理功能等四个方面评分情况[8]。分数越高对应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阴道排液时间等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残端息肉发生率为4.4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研究组阴道残端出血率为4.4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n(%)]

2.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均完成随访,生活质量四个维度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目前条件下,针对良性或者恶性子宫肿瘤疾病开展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腹腔下全子宫切除术。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式比较,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优势十分明显,获得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一致好评[9]。但是,针对该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方式治疗,可能由于残端缝合不够严密、残端血管结扎不够紧致以及炎症感染等相关因素,进而造成阴道残端出血或者形成息肉等并发症,影响健康及正常生活,不利于术后康复。残端缝合的质量将对术后残端的愈合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关系到手术能否成功以及患者预后效果。所以,必须慎重对待,选择更加有效的方式[10]。

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如果术中残端缝合效果过松,就会导致出血形成血肿,严重条件下导致残端切口裂开,细菌侵入盆腔形成感染。而如果缝合效果过紧,又会导致残端组织缺氧、缺血甚至坏死[11-12]。腹腔镜下缝合方式,可以确保在良好的视野条件下,观察机体内部组织结构,缝合操作中,可准确发现出血点便于止血处理,有助于减少了术后出血发生率。虽然经阴道缝合操作相对简单,但需重新探查残端,才可以准确了解出血情况,且该方式极易造成对合困难以及缝线暴露,导致残端息肉等相关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13]。

本文结果中,对照组均接受阴道连续缝合残端方式处理,研究组均接受经腹腔镜下缝合残端方式处理。两组缝合所需时间、手术消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阴道排液时间相对接近。研究组术后残端息肉发生率、阴道残端出血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方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针对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阴道残端患者积极实施腹腔镜下缝合阴道处理,效果更加精确且更加安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该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14-15]。

猜你喜欢
残端阴道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保留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临床体会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