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

2020-09-02 10:1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7期
关键词:骨窗脑膜瘤供血

许 松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425000

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脑外肿瘤,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5%~18%,绝大多数脑膜瘤均为良性。患者临床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而晚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1]。目前对于脑膜瘤的临床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部分脑膜瘤患者由于脑膜瘤位置较为特殊,如颅底脑膜瘤、窦旁脑膜瘤等,血管受到侵犯后无法实施手术直接切除,术后可进行放疗或再次手术治疗[2]。对于此类患者,若术前可明确肿瘤血管,根据术前判断尽量对供瘤血管给予灼烧、切断,同时注意保护肿瘤周围血管及穿瘤血管,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梗死或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患者风险,因此术前了解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血管走行方向,对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3]。本文探讨分析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43例作为观察对象,术前均行头颅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其中男9例、女34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3.84±8.59)岁。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排除既往有肿瘤手术史或放疗史患者,术前行脑膜瘤栓塞血供患者。

1.2 3D-CTA检查及图像处理 采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术前给予患者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术前3D-CTA图像由神经外科、影像科医师共同处理分析。将扫描数据导入Syno成像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蔽(SSD)、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合成。要求图像能分辨肿瘤与其周围颅内大血管的关系;进行模拟设计骨窗,从骨窗向内了解肿瘤基底、主体、所面对的估值,并确定骨窗位置、骨瓣大小,判断各种骨窗优缺点;判断患者肿瘤血管来源,参照Manelfe分型分为4种类型:Ⅰ型为单纯颈外动脉供血;Ⅱ型为颈外、颈内动脉共同供血,但仍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Ⅲ型为颈内颈外、颈内动脉共同供血,但以颈内动脉供血为主;Ⅳ型为单纯颈内动脉供血。

1.3 DSA检查 采用SIEMENS AXIOM-Artis进行DSA检查,选择4支血管行全脑血管造影。

1.4 手术方式 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脑肿瘤微创切除术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22.0分析数据,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术前3D-CTA定位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术中39例患者行全切除术、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行单纯肿瘤减压术。1例患者由于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及肺部感染而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内皮型19例、纤维型11例、砂粒型7例、血管型5例、混合型1例。

2.2 3D-CTA对术前肿瘤血管诊断 术前3D-CTA及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术前3D-CTA与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情况 (n=43)

2.3 3D-CTA对脑膜瘤周围血管术前评估 本组患者肿瘤大小在2.2~6.4cm之间,平均肿瘤大小(4.63±1.25)cm。注入造影剂后,肿瘤全部强化染色。在术前3D-CTA诊断图像中,Willis动脉环可清晰显示,可见颈内动脉3级结构,其中31例患者可见颈内动脉4级结构。血管狭窄或发出分支供应肿瘤患者12例,可清楚显示脑膜瘤和周围大血管的关系;侵蚀大血管12例。

2.4 3D-CTA显示脑膜瘤与颅骨三维立体关系 本组患者中8例患者根据3D-CTA显示三维立体信息,模拟手术入路,行肿瘤全切术或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患者中,颅骨侵犯6例,均与术中诊断结果吻合。

3 讨论

颅底脑膜瘤,目前常用的检查方式为MRI平扫加增强检查,通过MRI检查可了解脑膜瘤部位、血供及大小等相关信息。但是由于MRI检查在脑膜瘤与周围血管关系上的图像成像不佳,且骨质成像亦欠佳。既往对于脑膜瘤血供来源检查多采取DSA,而DSA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方式,患者有发生穿刺点血肿、血管损伤以及脑梗死等风险[4]。目前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多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同时有学者提出将其应用于脑膜瘤血供成像检查中[5]。随着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利用MIP、SSD以及VR等多种技术,术前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获得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的三维图像,从而了解脑膜瘤供血来源,并模拟手术骨窗图像,为患者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6]。

颅底脑膜瘤作为一种脑外肿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在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对周围血管推挤或包绕。对于颅底脑膜瘤患者术前了解肿瘤与血管之间的关系,了解血管的位置,从而可在术中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手术,保护周围血管,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同时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1]。术前3D-CTA定位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术前3D-CTA及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前3D-CTA诊断图像中,Willis动脉环可清晰显示,可见颈内动脉3级结构,其中31例患者可见颈内动脉4级结构,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综上所述,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提供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术中对血管的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患者手术提供置管信息,指导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骨窗脑膜瘤供血
鞍底骨窗大小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影响分析
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的研究进展
辣语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骨窗加压包扎防治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