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2020-09-02 14:46欧阳静
传媒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济慈浪漫主义痛苦

摘 要:济慈是英国史上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于世界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诗歌史上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存在。拜伦和雪莱也是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济慈却是最大化浪漫主义诗歌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此濟慈对于浪漫主义诗歌的贡献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本文也主要通过济慈的诗歌分析济慈的生死哲学观。

关键词:济慈;死亡哲学观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1

一、引言

济慈一直以来都饱受命运无常的折磨,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先后经历了亲人的离去,但是在这样困难的处境中,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真与美的追求,他用诗歌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和他的人生理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受到病痛的折磨和各式各样的打压,他的爱情也离他而去,但是他从未退缩。他积极的热爱这个世界,积极的感受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的笔触将他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影响力并不短暂,他的生命力也并没有因为他的生命的逝去而逝去,他的生命力在后人对他的拜读中得到了不断的延续。而济慈对于生死哲学的探讨与追问,使济慈的诗歌焕发出了更大的光彩,也使济慈的灵魂得以永久留存。

二、现实环境给济慈的死亡哲学观带来的影响

济慈生活的时代,各种思想在文化领域不断碰撞,社会背景动乱,因此济慈的死亡意识也就更加强烈。尤其是在济慈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时,死亡于他而言触手可及,在那个时刻,济慈对于死亡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仅仅是从肉体生存的角度来探讨死亡,那么死亡无疑是痛苦的,也是卑微的,死亡证明了生命的脆弱,也证明了命运的难以捉摸。但是同时,肉体死亡也反向证明了灵魂的不朽和高贵。例如在济慈肉体死亡之后,济慈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和给这个世界带来的震撼和启发是没有消失的。

人们拜读济慈作品,解读济慈思想,对济慈的人生观和哲学观进行研究和分析,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济慈的灵魂被保留下来了,他的人生意义得到了最大化。而济慈的生死哲学主要是来源于济慈的生存环境以及济慈所处的时代背景,济慈是痛苦的,也是困惑的,命运好像从来没有给过他选择,他只能无力的等待着命运的判决,因此这也影响了济慈的思想和观念。但是虽然如此,济慈依然坚强地、有责任感地活着。他留恋生命,不舍时间的逝去,因此他的生死哲学观,不仅是他个人的思想,也能够给正在痛苦中,彷徨中的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警示。

三、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是以生死现象与生死问题为对象进行哲学思考的,而在济慈的死亡哲学观中也反映出了济慈对于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的思考。生与死并不是简单的活着与死亡的问题,在对生死的探讨中所探讨的也是人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而一个回避死亡的人,是永远都无法理解生死哲学的,济慈也因为其自身的原因对生死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济慈的诗歌中体现的不仅是济慈困难的生活处境,也体现出济慈的责任感与同情心,体现出了济慈的人格魅力和济慈的坚强意志。也许正因为济慈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遭受了太多磨难,所以不惧怕面对这些困难和痛苦,也并不惧怕死亡。济慈惧怕的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因此他拼命地追赶时间,把他的所有思想观点全部都填充进诗歌里,诗歌是他热爱生命的证明也是他表达对生命的热爱的最好的方式。诗歌对于济慈而言,也许就像是一味良药,能够帮助他暂时性的脱离苦难的现实,能使他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而苦难并不能打倒一个人,反而能够成就一个人,苦难成就了济慈,他使济慈超乎常人地珍惜生命,具备强烈的同情心,也使济慈永不放弃,勇于争取自己命运的选择权。

在死亡哲学观中济慈表现出非常理智的一面,济慈虽然看到了世界黑暗的一面,令人痛苦的一面,但是他却没有把那份黑暗和痛苦归类为地狱,反而使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死亡是必然的,但人们更加应该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这样的死去才是有尊严的,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人一生碌碌无为,那么他的活着和死去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对于济慈而言,他坦然的接受了不公的命运,将自己的光与热传递给更多的人。他告诉人们,生命值得珍惜,应该把握当下,死亡也并不可怕。因为世界原本就是这样地充满着不幸和痛苦的。正因为看到了世界的不幸和痛苦,我们更应该去追求美好。从济慈的诗作中也能看出济慈追求的是生命的永垂不朽,但是这个生命指的并不是活着的时间,指的是生命力和灵魂,以及个人价值。济慈渴望自己能够成为永恒的存在,因此他从未放弃,谈论的是生与死的问题,表达的却是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济慈给世界诗歌带来的影响是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而在济慈的生死哲学观中,表达了济慈对于世界的热爱,对美好的幻想,对生命的留恋,也体现了济慈面对死亡的从容和平和,在分析济慈的生死哲学观时,人们也应该对生死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死亡并不可怕,没有存在感的死亡才是可怕的。济慈能够将他的价值和他的力量带给世界,那么他的死亡,就不是真正的死亡,他的生命、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就像他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明水上书”。

参考文献:

[1]黄铃.约翰·济慈颂歌中的两个世界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李靓.济慈的生死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冯英学.济慈的怀疑主义和唯美主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赵越.济慈的自然观演变[D].西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欧阳静,女,汉族,江西湖口人。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课题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课题:济慈的死亡哲学观,课题编号:WGW19203。

猜你喜欢
济慈浪漫主义痛苦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在长影,被击中
分担痛苦
西班牙台阶:罗马的济慈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暴力和痛苦
2009中国CEO痛苦榜
歌唱的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