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独生子女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研究

2020-09-05 02:40董亚琦郭铜樑钟建伟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动机效能

董亚琦,郭铜樑,李 伟,任 波,钟建伟

初中独生子女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研究

董亚琦1,3,郭铜樑2,李 伟2,任 波2,钟建伟3

1.共青城市中学教研室;江西 九江,332020;2.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 晋中,030619;3.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330022。

目的:通过分析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揭示锻炼动机和身体自我效能感对体育参与的作用,为深化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昌市600名初中生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进行分析。结果:在性别上,男生的乐趣、社交、能力和健康动机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外貌动机略高于男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初中独生子女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初中生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身体自我效能感在锻炼动机和体育参与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建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结合初中生的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身体自我效能水平,注重提高独生子女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最终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参与行为。

初中独生子女;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参与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期,同时也是运动能力的增长期和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有效的针对性干预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参与行为,从而形成积极的运动习惯。锻炼动机和身体自我效能感是驱动青少年体育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锻炼动机是人们参与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心理动机[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个体向成年人生活方式过渡的重要时期,在锻炼动机与行为方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父母、学校通过及时针对性的干预会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运动习惯。身体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体育运动中对所面临的目标,对自己的身体能力能否达到目标所持有的信念水平[2]。体育参与是指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3个方面测试运动量。通过分析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揭示锻炼动机和身体自我效能感对体育参与的作用,为深化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昌5所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初中生的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对体育参与的影响。按年级、性别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对被试学生讲清测试要求,问卷要求现场填答并当场回收。共随机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86份,剔除填答不完整、规律作答和问题问卷35份,最后确定55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其中男生292人,女生259人;独生子女183份,非独生子女368份。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人于2018年11月上旬至2019年1月中旬,委托课题组成员发放问卷,在问卷正式测试前,培训课题组成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和题目说明,采用集体测试和单独填答两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当场回收整理。在测试中获得被试者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人口学变量,相关量表包括锻炼动机量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

(1)锻炼内部动机采用Frederick和Ryan修订的《锻炼动机量表》(MPAM-R)量表,包括30个题目,分为5个动机:健康动机、能力动机、乐趣动机、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根据陈善平教授的研究,外部动机分为服从动机和制度动机。采用Likert5级锻炼强度由“没有”到“非常强烈”计分。量表克伦巴赫系数Alpha(Cronbach)=0.840,运用spss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各题项均在所在的维度上且因子载荷大于0.6,KMO=0.838。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身体自我效能感模型拟合:CMIN/DF=2.027,GFI=0.937,AGFI=0.917,RMSEA=0.043;说明问卷效度很好。

(2)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PSE)孙拥军博士2005年修订,量表分为身体能力信心和身体能力知觉两个维度,共10个题目,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6级积分,身体能力知觉采用反向计分,量表最后得分越高,表明身体自我效能感越强。本文中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Alpha(Cronbach)=0.719;KMO=0.796。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身体自我效能感模型拟合良好:CMIN/DF=2.892,GFI=0.966,AGFI=0.945,RMSEA=0.059;说明问卷效度很好。

(3)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本量表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3个方面测试运动量。运动量=强度*(时间-1)*频率。采用重测信度的方法在正式施测前预先发放30份问卷,对同一群被试者前后测量两次,两次填答问卷间隔1周时间。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是R=0.925,问卷设计及内容基本得到专家认可,信效度较高。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和amos2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反向题处理,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均值比较、相关分析、模型构建;探索初中生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初中生的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对体育参与程度的影响。

2 研究结果

2.1 初中生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初中生的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男生的乐趣动机、社交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外貌动机略高于男生。男生的身体自我效能感(P=0.000)和体育参与程度(P=0.000)均显著高于女生。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初中生在健康动机上没有差异,独生子女群体的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群体的能力动机和乐趣动机强于独生子女群体。初中非独生子女身体自我效能感总(P=0.011)和体育参与程度(P=0.000)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相关分析显示,锻炼动机整体水平、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表1 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之间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2.2 身体自我效能感在初中生锻炼动机与体育参与程度间的中介效应

根据中介效应分析程序,通过spss分别进行锻炼动机对体育参与程度的回归分析;锻炼动机对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锻炼动机和身体自我效能感两个变量同时对体育参与程度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初中生锻炼动机能显著正向预测体育参与程度(R²=0.047,F=26.975,β=0.216,t=5.194,P=0.000);锻炼动机能显著正向预测其身体自我效能感(R²=0.104,F=63.676,β=0.322,t=7.980,P=0.000);当锻炼动机和身体自我效能感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后预测体育参与程度,路径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R²=0.092,F=27.767,β=0.144,t=3.349,P=0.001),在介入身体自我效能感之后,锻炼动机对体育参与程度的解释力提高,路径系数降低,说明身体自我效能感是锻炼动机与体育参与程度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3个变量之间的内部关系,根据吴明隆的观点,在SEM中,X²/df≤3表示模型完美适配,X²/df≤5说明模型适配度良好;RMSEA≤0.08(越接近0越好);GFI、AGFI、CFI等值≥0.90(越接近1越好)表明模型完美拟合[3]利用Amos23.0构建关系模型,以锻炼动机为自变量,体育参与程度为因变量,身体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CMIN/DF=4.420,GFI=0.948,AGFI=0.910,RMSEA=0.079,说明模型适配度良好。MacKinnon等认为,在检验中介效应时,Bootstrap比逐步回归分析发和Sobel test更有效[4]。因此,根据Bootstrap方法分析身体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进行2000次Bootstrap,置信区间设置为95%,若95% CI区间不包括0,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5]。初中生锻炼动机对其体育参与程度的直接效应显著,身体自我效能感在锻炼动机和体育参与程度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12,bootstrap 95%CI区间不包括0,说明身体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直接效应中,上下区间仍不包含0,说明身体自我效能感在锻炼动机和体育参与程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

表2 锻炼动机对体育参与的回归分析(方程1)

注:R²=0.047,***表示F值达到0.001显著水平。

表3 锻炼动机对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方程2)

注:R²=0.104,***表示F值达到0.001显著水平。

表4 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对体育参与的回归分析(方程3)

注:R²=0.092,F值达到0.001显著水平。

图1 身体自我效能在初中生锻炼动机和体育参与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注:CMIN/DF=4.420,GFI=0.948,AGFI=0.910,RMSEA=0.079

3 讨 论

3.1 初中生锻炼动机与身体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分析

锻炼动机较强的学生,在体育参与中表现出较好的自信和期望;而锻炼动机较低的群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寻求轻松、逃避困难的行为倾向,缺乏运动自信,从而身体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男生在体育运动中更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认知,其体育锻炼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高于女生,而女生一般更关注外部条件的摄入,锻炼的内部动机显著低于男生。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较多,情感上的支持必然使独生子女体验到积极的心理感受,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给子女带来负性情绪,致使自信心不足,容易导致个体成就动机偏低。父母拒绝越多,使得子女在体育活动中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行为产生疑惑,从而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致使身体自我效能感偏低。然而,父母经常采用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促使独生子女的自我认同度降低,在体育参与中,身体能力信心和身体能力知觉下降,出现焦虑和逃避心理,不利于激发独生子女的锻炼动机。相反,高身体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进而内化为个体对体育参与的内在动力,降低了对外界奖励与他人评价的关注,进而提高锻炼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激发个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6]。

3.2 锻炼动机与体育参与程度间的关系分析

锻炼动机是锻炼者参与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力,强的锻炼动机会导致锻炼行为,锻炼动机越强的人每周锻炼次数越多,锻炼时间越长,运动量越大。锻炼动机作为人们参与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心理动力,有着心理定向作用,能够驱动个人主动参加锻炼活动。锻炼动机能对锻炼坚持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乐趣、健康和能力动机能预测锻炼坚持,能力动机的预测效果最强[7]。父母过分关注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同龄伙伴的缺失促使亲子间互动频率较高,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更加限制了独生子女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促使独生子女在体育运动中寻求更多的社交机会。国内学者认为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是介于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间的一种过渡,不利于锻炼坚持和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独生子女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相对较弱,运动行为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必须要有强的内部动机的长期激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3.3 身体自我效能感在锻炼动机和体育参与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身体自我效能对体育活动参与程度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锻炼动机高的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进而形成更积极的锻炼行为。这有可能是因为,如果学生有较高的锻炼动机,能够提高其完成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出现主动的体育参与行为以求达到预期的结果,进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如果学生的锻炼动机较低,其会对自己的锻炼行为缺乏信心,导致运动中寻求轻松、逃避困难甚至出现运动拖延的心理倾向,使得身体自我效能感降低,减少锻炼行为,最终导致体育参与程度较低。父母过分关注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同龄伙伴的缺失促使亲子间互动频率较高,但是纵向的亲子关系使得独生子女较早出现成人化倾向,注重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身形象,这种成人化倾向促使独生子女在体育活动中外貌动机较高;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更加限制了独生子女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促使独生子女在体育运动中寻求更多的社交机会。国内学者认为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是介于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间的一种过渡,不利于锻炼坚持和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既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可能通过调节锻炼动机来改善锻炼行为,提高体质健康,那么提高学生的锻炼内部动机和身体自我效能将是体质健康教育新的切入点[8]。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初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锻炼动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参与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锻炼动机中的乐趣动机、健康动机和能力动机与身体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体育参与程度及其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身体自我效能感与体育参与程度及其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锻炼动机和身体自我效能感能很好的预测初中生的体育参与程度,身体自我效能感在初中生锻炼动机和体育参与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建议家校联袂,合力共育。通过父母支持和家庭教养促进初中生的锻炼动机和体育参与行为,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注意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学生体育成就动机,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初中生身体自我效能感水平,同时注重初中生内部动机特别是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的激发,科学提高初中生的运动强度和课堂密度,促使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行为习惯。

[1] 李旭龙,弓宇婧,姚 梦,等.锻炼动机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锻炼坚持的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2):79~87.

[2] 孙拥军,刘 岩,吴秀峰.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修订——自我效能实践测量操作中的分歧[J].体育科学,2005,25(03):81~84.

[3]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 Mackinnon DP, Lockwood CM, Williams J, Confidence limits for the indirect effect: distribution of the product and resampling methods[J].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2004, 39: 99~128.

[5] Hayes AF.Beyond Baron and Kenny: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num[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2009, 76(04): 408~420.

[6] 风笑天.独生子女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2013.

[7] 李旭龙,弓宇婧,姚 梦,等.锻炼动机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锻炼坚持的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2):79~87.

[8] 陈善平,李咸生,容建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04):135~138.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Motivation, Physical Self-efficacy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ONG Yaqi1,3, GUO Tongliang2, LI Wei2, et al

1.GongQingCheng Middle school, Jiujiang Jiangxi, 332020, 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030619, China;3.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China.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motivation, physical self-efficacy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participation,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physical self-efficacy on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to provide a theory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de.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xercise motivation, physical self-efficacy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60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anchang City. RESULTS: In terms of gender, boys’ fun, social, abilities, and health motiv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 and girls’ motivation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boys’. On the basis of whether they are only children, the social motivation and appearance motivation of the only child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only children; the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participation of non-only childre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nly children; exercise motivation, physical self-efficacy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factor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ercise motivation, physical self-efficacy and physical particip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gender and whether they are only children. Physical self-efficacy has a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physical particip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scientifically arrange teaching content, thereb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hysical self-efficacy,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fun motivation and ability motivation of the only child, and finally forming a good physic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unior high school onlychild students; Exercise motivation; Physical self-efficacy; Sports participation

G804.8

A

1007―6891(2020)05―0069―04

10.13932/j.cnki.sctykx.2020.05.15

2019-12-09

2020-03-02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初中独生子女群体锻炼动机特点及其原因探究;立项编号:18PTYB058。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动机效能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动机不纯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