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把阅读教学称为对话教学是有理有据的行为,也体现出对话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沟通。这里文本作为对话的背景与平台,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参与对话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以及教科书编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互动与交融,目标指向是多元的,既关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又关乎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让事关教学成败的对话走出
低效的陷阱,走上高效的对话路径呢?
一、对话要指向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对话有效开展的前提,反过来,教学对话又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有力保障。话题的涵盖性主要是指选点精当能够涵盖全篇内容,这就要求对话的话题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克服随意性,尽量做到少而精;与之相关话题的深刻性则从学生参与对话时思维处于沟通碰撞之中,需要以深入思考进入文本深处;话题的生活性主要指向学生能够在对话中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阅读等方面的经验,使对话体现的是中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理念。
如教学《羿射九日》,这篇神话虽然出现在二年级,但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后羿的英雄行为”。这是为学生进入三年级集中学习神话单元进行有效铺垫。由于二年级还处于低年级阶段,学生习惯于一个接着一个提出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学中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学生提出系列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梳理再提出主要的对话话题呢?一位教师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这样的话题既具有涵盖性,能够观照全文的内容,又体现深刻性,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从故事里抓住有神奇意味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在默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对话,明确了神奇所在:十个太阳轮流值日;十个太阳炙烤大地;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在感悟神奇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板书关键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神奇,或者读出句子中所表达的神奇意味,使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中,充分感受神话故事中最突出的特点:神奇,从而达成初步学习神话的教学目标。
二、对话要指向主要问题
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对话等同于师生之间你来我往进行的问答,还强调这是真正平等地对话,其实这是对对话内涵缺乏深入理解。课堂上那种简单地一问一答所造成的往往是碎问碎答,其问题属于简单的认知性是非问题,无法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考之中去,更达不到开启广阔思维空间的高度。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主问题,而且努力把精心设计的主问题置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的参与情境之中,以对整个课文的阅读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形成“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如教学《燕子》,针对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可以设计如下的主问题“从课文中可以读出哪些画面?印象最深最美的画面中突出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就避免了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提出读出什么画面的问题,而且不同的自然段中,文字不同,加上不同的想象,获得的画面自然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对话,获得围绕主问题的认知:在第1自然段中,学生读着描写羽毛、翅膀、尾巴的文字,想象出的是一幅剪影一般的图画——可爱的小燕子;第2-4自然段中,学生读着描写燕子飞行的多种文字,想象的燕子飞行的动态图画,有飞入春花图,有飞过翠柳图,有轻点水面图;读课文最后自然段的的优美文字,想象燕子的停歇图。这些图画谁最美,全凭学生的个人喜好,由此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对话,互相发表自己为什么认真其中的某一幅图画的印象最深最美,美在哪儿。通常情况下,美的感觉是比较虚化的东西,但学生通过想象加画面的形式来表达,就能够比较清楚地呈现。这就是学生围绕主问题开展的积极对话,不仅很好地落实了课文语文要素的训练,而且能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有效表述的能力。
三、对话要指向深度学习
当阅读教学逐渐走出内容分析式以后,在有些教师的阅读课堂上,动则表演、辩论赛等,热闹不已。其实,离开了文本的阅读,注定是花架子。对于文本,教师要在认真研读中先行与之进行对话,探寻对话的路径,在深入细读中把握文本的精妙所在,读出自己的发现,思考学生阅读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确定核心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能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再努力寻找、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还要把这些与文本的对话转化为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话题,把学习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
如教学《珍珠鸟》,课文重点是描写“我”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相处有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深刻的感悟。课文开始写获得一对珍珠鸟时,却有“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的说法,那么从“怕人”到“信赖”,人和鸟之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这就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索的一个关键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可以发现课文中多处描写珍珠鸟的可爱,如写一对珍珠鸟的:“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写小珍珠鸟的更多:“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学生借助这些描写,可以初步探索出人与鸟之间慢慢建立起来的一种信任感。这些都是文本中很明顯的信息,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信息,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如“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这个句子看上去很普通,但其中就有两个值得深入体会的语言点:一是逗号的断开,一是“猜”的内涵。经过提示引导,学生慢慢地体会出这个极端短句子,一个逗号故意造成的停顿中,就改变了句子的语音方面呈现的节奏感,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呵护,宁愿去猜测,也不忍心直接揭开那法国吊兰看具体、看清楚,尽管那里面就是自己最希望、最喜欢的珍珠鸟。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才能更好地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对话才能让学生从更高层次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总之,阅读教学是教师用教材中的课文来教阅读、教语文,其中教师的教主要在于指导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方法,学生则运用这些方法认真与文本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通过对话达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使阅读教学始终走在助力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路上。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36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