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规模猪场猪瘟抗体水平调查

2020-09-07 09:58韩佃刚谭启光叶玲玲张文娟王修庚尹尚莲信吉阁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9期
关键词:商品猪免疫抗体合格率

宿 放,韩佃刚,,谭启光,叶玲玲,张文娟,王修庚,尹尚莲,徐 佳,陈 韬,艾 军,信吉阁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2.昆明海关,云南昆明 650200;3.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玉溪 653103;4.兰坪县啦井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云南兰坪 671408;5.梁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山东梁山 272600;6.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7.云南博测检测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生猪存栏数和出栏数始终位居世界首位,养猪业在国民经济和“菜篮子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猪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导致的病死猪总数占每年病死猪总数的1/3 以上[1]。CSF 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传染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是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2-3]。目前,免疫接种是预防CSF的有效办法,通过合理的免疫接种可大幅度降低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4]。然而受猪场管理不规范、免疫程序不科学、野毒感染持久、毒株变异复杂等多种因素影响,免疫抗体阳性率低或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猪场时而散发非典型病例[5]。而抗体检测结果可直接反映疫苗免疫效果,判断动物是否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6]。为评估云南省规模化猪场的CSF免疫效果,对云南省不同地区38 个规模化猪场的2 663 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以期为云南省各地区规模化猪场CSF 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血清样品

所采样品来源于云南省7 个地区38 个存栏数在300 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各养猪场均按各自的免疫程序进行CSF 免疫,采样时距离末次免疫均在20 d 以上,时间集中在2019年3—8月。根据各养殖场实际情况,按存栏量的5%~10%,场内随机抽选免疫后的健康猪只,共采集血清样本2 663 份。采样猪群涵盖种猪群、后备猪群和商品猪群。样本具体组成见表1。

表1 检测样本组成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CSFV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货号PG01),购自美国IDEXX 公司;全波长酶标仪(型号MULiskan Go)、台式冷冻离心机(型号Fresc017),均购自美国Thermo Scientific 公司;单道及多道移液器,购自德国Eppendorf 公司;恒温培养箱(型号303A-4),购自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2 方法

2.1 检测方法

采用阻断ELISA 方法,检测CSFV 抗体。具体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2 结果判定

当阴性对照平均OD450值>0.500、阳性对照阻断率>50%时结果有效。阻断率=(阴性对照平均OD450值-样本OD450值)/阴性对照平均OD450值×100%。被检样本阻断率≥40%,判为阳性;阻断率≤30%,判为阴性;阻断率在30%~40%之间,判为可疑,数日后重测,如仍为可疑,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参考李维诚等[7]的研究,被检样本阻断率≥50%,判为抗体合格。

2.3 试验数据分析

用SPSS 20.0 软件的Waller-Duncan 法,对CSFV 抗体阻断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 表示差异显著。同时计算阻断率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越大,表示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越差。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整体情况

本次共检测2 663 份血清,平均样品阳性率为84.93%,合格率为78.82%,平均阻断率为77.61%,离散度为19.03%,抗体合格率高于国家免疫方案中不低于70%的要求。

3.2 地区分布

从不同地区统计结果(表2)看,7 个地区间合格率差别较大,其中滇南、滇西地区抗体合格率较高,在83%以上,抗体水平整齐度也较高,而滇东北地区最低,仅为64.63%,且离散度也最大,抗体水平整齐度最差。

不同地区、不同猪群CSFV 抗体合格率统计结果(图1)显示:不同猪群的地区差异较大,如滇西北地区种公猪最高(100%),滇东北地区最低(85.71%);滇西南地区种母猪最高(96.30%),滇东北地区最低(75.00%);滇东地区后备猪最高(100%),滇西北地区最低(60.00%);滇南地区商品猪最高(81.08%),滇中地区最低(54.27%)。

3.3 群间分布

从不同猪群统计结果(表3)看,抗体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种母猪(92.58%)、种公猪(89.79%)、后备猪(85.38%)和商品猪(65.12%),其中商品猪未达到70%的要求。

表2 不同地区CSFV 抗体检测结果

图1 不同地区、不同猪群合格率分布

表3 不同猪群CSFV 抗体检测结果

4 讨论

IDEXX 公司的抗体检测试剂盒暂不能区分所检测抗体为感染抗体还是免疫抗体[8]。本次调查的猪场中,大部分的养殖水平及疫病防控能力较好,均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了CSF 疫苗免疫,且近几年来均未出现疫情暴发,因此可以将所检测抗体视为免疫抗体。李维诚等[7]研究表明,用IDEXX 试剂盒检测CSFV 疫苗抗体,阻断率达到50%时的抗体水平相当于中和抗体滴度1:32,只有此水平的中和抗体才对猪群具有保护力。因此,本调查以IDEXX 公司CSFV 疫苗抗体阻断ELISA 检测抗体的阻断率达到50%,为判断抗体合格的最低标准。研究[9-10]表明:抗体合格率在90%以上时,表明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阻断率大于40%、小于50%,只代表抗体阳性,并不能说明中和抗体能抵抗野毒侵袭。

抗体离散度是衡量猪群免疫后抗体水平均匀度和整齐度的判定指标,理论上离散度越小越好,离散度过高有散发疫情的危险[11-12]。本次调查的云南省7 个地区38 家猪场的整体CSFV 抗体合格率为78.82%,虽然达到了国家免疫方案中免疫抗体合格率≥70%的要求,但未达到理想状态(90%),仍有15.07%的CSFV 抗体为阴性,说明存在发生疫情的潜在风险;不同猪群免疫抗体差异分析发现,种母猪抗体合格率最高,为92.58%,达到了理想的免疫保护状态,而种公猪、后备猪和商品猪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9.79%、85.54%和77.34%,未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商品猪相差更远,发生疫情风险更大。不同猪群免疫抗体水平的差异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免疫程序差异、自身免疫力差异、母源抗体干扰等。商品猪合格率较低也有可能与本次所测商品猪日龄大小不一、免疫时间不统一有关。

不同地区免疫抗体合格率存在差异,其中滇南、滇西、滇东和滇西北地区合格率较高,分别为84.72%、83.61%、82.20%和81.58%,而滇东北地区抗体合格率最低,仅为64.63%,且未达到国家免疫方案中的要求。对不同地区、不同猪群分析发现,滇东北地区种母猪抗体合格率为75.00%,滇西北地区后备猪为60%,滇中地区商品猪为54.27%,提示这些猪群尤其需要尽快调整免疫程序,提高抗体保护水平。

抗体合格率的地区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猪场的疫苗免疫及补免程序、饲养环境、日常饲养管理水平、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免疫接种操作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次调查发现,部分猪场免疫程序不合适,造成猪群免疫效果不佳,进而出现免疫空档期。猪场应开展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测定,或根据连续的抗体监测结果,确定和调整免疫程序[13]。通过监测发现猪群不同生长阶段是否出现免疫空档期,以便及时加强免疫,及早控制疫情,降低疫病发生概率与风险[14]。未达到理想免疫状态的猪场需要查找可能的原因,适当调整免疫方案,提高免疫保护水平,切实达到有效预防CSF 的目的。

抗体检测是评估疫苗抗体水平和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重要手段[15]。本研究仅是一段时间内的检测,结果只能说明某段时间内猪群的免疫状况。在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实践中,只有连续或定期地进行系统的疫病动态监测,将监测结果与猪群免疫情况、临床表现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及时了解猪场疫病的流行情况和疫苗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方案,保证猪群的健康稳定状况。

5 结论

调查发现,云南省7 个地区38 家规模化猪场的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和商品猪群的猪瘟免疫保护水平较高,整体上达到了国家免疫方案中的不低于70%的要求,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和猪群差异,其中滇东北地区以及商品猪群的免疫保护水平较低,存在发生疫情风险,需要加强免疫和检测。

猜你喜欢
商品猪免疫抗体合格率
2017—2021 年湖南省规模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2021年上半年凉山州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黔南州2018-2020年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
扬翔Ⅰ号猪配套系商品猪生长性能分析
2019 年平顶山市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猪饲养管理需注意事项
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