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33、KLF2、LP-PLA2水平的影响

2020-09-10 06:09岳黎明赵明君
关键词:批准文号阿托冠心病

岳黎明,赵明君,纪 雯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CCU/急诊科, 咸阳 712000;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咸阳 712000)

冠心病是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由脂质代谢失常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动脉内膜脂质堆积而致病,故及时改善患者脂代谢有其必要性[1]。而锌指 Krüppel样转录因 2(KLF2)为具有锌指结构域的核转录因子,可调控血管保护基因,也是维持血管内皮稳态的基础性调节物质,于保护内皮细胞有利[2]。因此,观察血清KLF2水平也能辅助评估患者内皮功能,于预测患者病情发展有利。另外,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也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且炎症因子又能促进脂质斑块生成,进而介导血栓形成,则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白细胞介素-33(IL-33)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均为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其中IL-33为一种新型炎症因子,也有证据显示,IL-33参与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反应,IL-33前体在细胞核堆积能抑制炎症反应因子基因表达,而游离IL-33能促进炎症反应因子表达增加,使IL-33在炎症反应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4];LPPLA2则为成熟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分泌的酶类物质,可利用水解反应产生促炎介质,增强机体炎症反应[5]。此外,阿托伐他汀为临床常用调脂药物,在防治冠心病中也有重要作用[6]。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常规治疗及经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各64例临床资料,并探究治疗前后血清IL-33、KLF2、LP-PLA2等因子变化情况,以全面评估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经常规治疗(对照组)及经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各64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标准汇编》[7]中冠心病诊断标准者;年龄为18~75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继发性高脂血症、控制不满意的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伴感染、恶性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外周血管闭塞性病变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近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抗凝治疗者。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47~72岁,平均(59.65±9.21)岁;病程2~9年,平均(5.75±1.49)年;心功能Ⅱ级45例,Ⅲ级19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47~72岁,平均(59.22±9.14)岁;病程2~9年,平均(5.59±1.36)年;心功能Ⅱ级47例,Ⅲ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硝酸甘油片(生产企业:长春益肾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mg,批准文号:H22021894)0.5mg/次,3次/d,口服;硝苯地平片(生产企业:哈尔滨凯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g,批准文号:H23022029)20mg/次,3次/d,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片(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mg,批准文号:H32025391)75~100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mg,批准文号:J20080078)100mg/次,1次/d,口服;复方丹参片(生产企业:长春北华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6g,批准文号:Z22022302)1.2g/次,3次/d,口服。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g/片,批准文号:J20120050)20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脂代谢指标:采用酶比色法检测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②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使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由美国R&D公司生产)检测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白介素-6(IL-6)、IL-33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试剂由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检测其LP-PLA2水平。③细胞因子:使用ELISA法(试剂由德国IBL公司生产)检测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Fas)、KLF2水平。④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腹痛、消化不良、便秘、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mmol/L)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IL-6、IL-33、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sFa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KLF2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pg/mL)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阿托伐他汀为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调节机体血脂水平,也能抑制巨噬细胞活性、降低促炎介质释放,而具有抗炎作用,故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有利[8]。此外,冠心病患者也常因心肌缺血而发生心肌细胞凋亡,造成心功能进一步降低,但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抑制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达到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9]。因此,阿托伐他汀可利用降脂、抗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治疗冠心病,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本研究也就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等生理病理反应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展开分析,以明确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如予以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这也证实,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显著,利于调节冠心病患者血液循环。究其原因可能与阿托伐他汀能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在肝脏中的生物合成过程,而降低脂蛋白;且可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LDL摄取,为纠正机体脂代谢紊乱状态[10]。不仅如此,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反应(IL-6、IL-33、LPPLA2)也明显较治疗前降低。考虑此结果与阿托伐他汀能减弱单核细胞趋化作用,并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目,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酶能力,削弱机体致炎反应,达到抗炎作用有关[11]。且IL-33为一种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的抑炎因子,在心肌受损时可反馈性升高,具有一定心血管保护作用[12];LP-PLA2为一种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特异性心血管炎症标志物,亦是斑块不稳定的标志[13]。故上述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纠正脂代谢紊乱等途径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sFa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KLF2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其中sFas为一种凋亡抑制因子,可抑制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细胞凋亡水平[14];KLF2则能抑制促血管基因表达,抑制血管新生,而具有维持血管内皮稳态的作用[15]。则上述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抑制细胞凋亡,并保护内皮细胞,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循环及心功能。这也与近年来研究结果一致,国内学者经大量体外实验证明,阿托伐他汀能减轻心肌损伤,而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16]。此外,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虽然观察组出现2例转氨酶升高,但均为一过性,对患者肝功能损伤较小,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状态,且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于患者病情转归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批准文号阿托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附表6 2020 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2019 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