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炎症反应、血管粘附、胃肠功能及营养方面的影响

2020-09-10 06:09杜志勇向正宗乔云茂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腹腔镜

杜志勇,向正宗,乔云茂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乳腺甲状腺小儿外科,宜昌 443000)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急腹症类型,好发于青壮年,发病率高,各年龄阶段均有可能发病,尤其是20~30岁之间[1]。临床多用手术治疗,以往常采取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其虽可有效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用时长,失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也高[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逐渐被引入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仅创伤轻微,而且具有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3]。本研究主要探究了这两种手术方式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炎症反应、血管粘附、胃肠功能及营养方面的不同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于2016年6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1~56岁;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5~30 h。另外5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2~58岁;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0~29.5 h。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类型及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4];②所有患者于我院治疗前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③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或其他急腹症患者;③排除免疫功能障碍或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主要实施方法为:脐部行纵行5mm切口,交替钳夹切开进腹,穿刺5 mmTrocar成功,注入CO2气体,设定气腹压力7~10 mmHg不等,探查证实网膜向右下腹聚集,耻骨上穿刺 3 mmTrocar,左下腹反麦氏点穿刺 3 mmTrocar,分别进阑尾抓钳及弯分离钳,自阑尾根部分离系膜,0号微乔线结扎阑尾系膜后离断,0号微乔线结扎阑尾根部,距离根部5 mm离断阑尾放入手套中指内,电凝烧灼阑尾残端,将装有阑尾的手指套自5 mmTrocar孔取出顺利,吸尽腹腔内液体,排尽腹腔内残余气体,关闭5 mmTrocar,3 mmTrocar予以组织胶粘合妥当,术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主要实施方法为:右侧麦氏切口,逐层切开进腹,自右侧结肠旁沟向内侧找到升结肠,向下顺结肠带找到阑尾,组织钳钳夹阑尾提至腹外,结扎阑尾系膜血管,7号丝线结扎阑尾根部,距离根部5 mm离断阑尾送检,荷包包埋根部妥当,术毕,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于术前及术后5d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上清。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l(sICAM-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胃动素(GAS)、胃泌素(MTL)。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时,认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比较术前,两组患者PCT及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PCT及CRP水平[(27.80±2.16)ng/mL及(39.30±4.69)mg/L]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观察组PCT及CRP水平[(11.36±0.27)ng/mL及(22.47±4.43)mg/L]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PCT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管粘附相关因子水平术前,两组患者sICAM-1及sP-se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sICAM-1及sP-sel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ICAM-1及sP-sel水平[(228.57±30.86)μg/L及(24.52±4.49)μg/L]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术前,两组患者GAS及MTL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患者GAS及MT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GAS及MTL水平[分别为(191.01±17.36)pg/mL及(121.89±9.7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8.14±21.18)pg/mL及(114.42±9.24)pg/mL](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管粘附相关因子水平比较(μg/L)

表3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比较(pg/mL)

2.4 两组患者营养相关因子水平术前,两组患者PA及RbP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观察组PA及RbP水平水平则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PA及RbP水平[分别为(0.025±0.004)g/L及(0.19±0.08)g/L]均较术前及术后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营养相关因子水平比较(g/L)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属于临床常见外科急腹症,具有发病迅速、进展快及病情严重等特点,常见腹痛剧烈、发热、腹泻、恶心呕吐、乏力及食欲不振等症状,病因与阑尾感染、梗阻及痉挛有关,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5]。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为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其应用时间较久,操作技术成熟,疗效也比较显著[6],但是手术时间长,切口大,创伤严重,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7-8]。而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流治疗手段,不仅对患者创伤小,还能有效减短患者恢复时间,提前出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

不论是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还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都属于有创治疗范畴,都具有引发机体炎症反应的可能性[10]。当机体面对手术刺激时,就容易引起应激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机体作用[11],但过度炎症反应则会影响内环境,限制免疫系统,出现感染等情况。PCT能够反映全身炎症活跃程度,其水平会因病原菌或寄生虫感染而升高;CRP可反映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其水平变化与机体对创伤、感染及手术的反应性相关;两者都属于常见炎性标志物[7,12-16]。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PCT 及 CRP水平与术前已无显著差异,对照组PCT及CRP水平则显著高于术前及观察组,提示开腹手术发生的炎症反映情况更重,持续时间也更长,选择腹腔镜手术则有利于减轻炎症程度,缩短炎症反应持续时间。

急性阑尾炎出现炎症反应时,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杀灭吞噬细胞的同时,会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加重炎症反应。sICAM-1源自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膜结合型粘附分子,其水平的异常表达与机体存在炎症、肿瘤及损伤等情况有关,也是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变化;sP-sel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可介导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游出血管、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起始轴附及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的轴附聚集[17-18]。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sICAM-1及sP-se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更好地调节血管粘附作用,减小其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GAS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受迷走神经和激素双重调节,可以增加胃慢波节律,促进出现胃窦动作电位,影响肌肉收缩。MTL由小肠上段嗜铬细胞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双重调节,可以促进消化间期胃肠收缩,大、小肠分节运动及胃排空。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GAS及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能更好地调节患者胃肠功能。

急性阑尾炎患者发作前可能会因为过度疲劳、免疫力低下等原因而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慢性炎症过程,最终将导致患者阑尾部位发生炎症感染,同时影响患者的食欲,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或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摄入营养,其中作为人体重要营养物质的内脏蛋白含量的不足则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正常愈合,PA及RbP是两项重要的内脏蛋白指标水平,可用于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作为检测营养状态的灵敏指标[19-22]。本研究中发现,术后观察组PA及RbP水平已无显著差异,而术后对照组PA及RbP水平则较术前及术后观察组显著降低,提示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不利于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营养,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于患者恢复营养则用时较短。

可见,相较于传统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更好地缩短患者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及恢复营养时间,利于血管粘附作用及胃肠功能的调节,建议在具备并掌握腹腔镜技术及设备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并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