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贝缩宫素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影响

2020-09-10 06:09林桂珊张兰珍
关键词:宫素平滑肌孕产妇

林桂珊,张兰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广州 510000)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2011~2017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可达374~583/1万孕产妇左右[1]。临床上产后出血的发生,能够导致孕产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增加了孕产妇的死亡率[2]。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相关高危孕产妇,主要通过地塞米松及前列腺素内衍生物药物进行预防治疗,从而提高子宫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能力。但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认为,常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预防出血的临床效果较为局限,其预防性治疗后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子宫切除的风险并无显著的下降[3]。

卡贝缩宫素是人工合成的缩宫素,其能够提高缩宫素受体的密度,提高缩宫素受体对于缩宫素的敏感性,进而促进了子宫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改善患者高危孕产妇的临床结局[4,5]。部分研究探讨了卡贝缩宫素在辅助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卡贝缩宫素辅助治疗后,孕产妇的子宫最终切除率可明显的下降[6],但对于卡贝缩宫素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研究较少。为了指导临床上高危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的预防,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有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114例,探讨了卡贝缩宫素应用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有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年龄22~35岁,平均(28.86±2.54)岁;孕周35~41周,平均(38.65±0.85)周;高危因素:既往宫缩乏力史18例,前置胎盘11例,羊水过多9例,巨大胎儿7例,轻度子痫前期5例,多胎妊娠4例,胎盘早剥3例。观察组57例,年龄22~35岁,平均(28.67±2.86)岁;孕周35~41周,平均(38.63±0.90)周;高危因素:既往宫缩乏力史20例,前置胎盘9例,羊水过多10例,巨大胎儿6例,轻度子痫前期4例,多胎妊娠5例,胎盘早剥3例。纳入标准:(1)产前检查有羊水过多、巨大儿、子痫前期及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2)产程延长;(3)年龄22~36岁;(4)孕周35~41周。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2)合并严重肺部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疾病者;(3)过敏体质者;(4)精神异常者。两组剖宫产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加入2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250ug,宫体肌肉注射;观察组在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治疗的同时,联合卡贝缩宫素(辉凌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00),100ug,静脉推注,一次。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给药前后血压、心率、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产妇血红蛋白(Hb)下降值、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及术中、产后12h、24h出血量。

采用 109 mmol/L 枸橼酸钠真空管进行采血2ML,采集标本的过程中采集动作尽量轻缓并且来回混均抗凝剂,避免发生凝固和溶血,然后送检,标本用TDZ4-WS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3500r/min(最大相对离心力2200×g)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进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采用凝血仪器SysmexCS-5100仪器检测PAP、TAT、FIB及D-D水等。

采集入院后静脉血,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Hb值,配套试剂盒购自南京碧云天生物检测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给药前后血压、心率情况比较给药前,两组产妇血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0.5h,观察组产妇血压、心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给药前后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给药前,两组产妇PAP、TAT、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h、24h,观察组产妇TAT水平高于对照组,PAP、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给药前后血压、心率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产妇给药前后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2.3 两组产妇出血量和Hb下降值比较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h及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Hb下降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出血量和Hb下降值比较

2.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产后出血能够导致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增加了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前置胎盘、子痫前期、瘢痕子宫或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等,均能够增加分娩过程中的阴道出血量[7]。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具有以上相关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主要采用地塞米松提高子宫平滑肌细胞对于缩宫素的敏感性,并通过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提高子宫下段平滑肌组织的收缩张力[8]。但一项囊括了126例样本量的产后出血的相关治疗随访研究可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辅助治疗后,产后出血孕产妇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者子宫切除的风险仍然超过了8%以上[9]。因此临床上寻找可靠而有效的辅助药物,对于改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卡贝缩宫素是人工合成的缩宫素药物,相比于传统的缩宫素,其在体内的吸收速度较快、子宫平滑肌组织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同时卡贝缩宫素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较长,能够持续性的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卡贝缩宫素能够通过提高子宫平滑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的密度,提高了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的数量和密度,导致其收缩张力的明显提高[10]。基础方面的研究还认为,卡贝缩宫素能够短暂性提高平滑肌细胞的重塑性改变,导致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厚,抗张力能力明显的改善[11]。部分研究者探讨了卡贝缩宫素在辅助治疗和预防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卡贝缩宫素能够降低出血的风险、控制出血的速度[12],但对于卡贝缩宫素治疗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研究不足。

缩宫素类药物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孕产妇的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本次研究中两组孕产妇的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均无明显的改变,提示了卡贝缩宫素药物辅助治疗后的安全性较为可靠,不会引起的明显的心血管系统副反应。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是评估患者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程度的指标,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是评估患者体内凝血功能亢进程度的指标,观察组高危孕产妇预防性治疗后的TAT指标明显的上升,而PAP指标明显的下降,提示卡贝缩宫素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凝血能力,降低纤溶系统的激活程度,调节患者体内的凝血功能。通过汇集不同的相关文献,笔者认为这主要考虑与卡贝缩宫素的下列机制有关[13,14]:(1)卡贝缩宫素能够通过降低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减少凝血因子的丢失,从而维持凝血功能指标TAT的水平;(2)卡贝缩宫素治疗过程中对于子宫局部开放血窦的闭合作用,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纤维蛋白酶的激活和释放,降低PAP水平。连云云等[15]研究者也认为,在产后出血孕产妇中,卡贝缩宫素的辅助治疗后,患者体内的凝血功能明显的改善,TAT指标可平均上升25%以上,特别是在前置胎盘或者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中,卡贝缩宫素对于孕产妇凝血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FIB及D-D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FIB及D-D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卡贝缩宫素对于患者体内纤维蛋白亢进系统的稳定作用,这主要由于卡贝缩宫素对于凝血功能的改善,反馈性抑制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观察组孕产妇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及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后的血红蛋白(HB)水平下降幅度明显的下降,提示了卡贝缩宫素对于孕产妇出血的控制作用,这主要由于卡贝缩宫素对于子宫平滑肌细胞的收缩生理特性的影响,提高了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张力有关。缩宫素治疗后可能会引起一定的血管舒张反应,观察组孕产妇治疗后的血管相关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了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安全性。

本次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探讨了卡贝缩宫素预防性治疗后的孕产妇体内TAT及PAP指标的改变情况。综上所述,卡贝缩宫素防治高危妊娠产后出血可调节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减少出血量,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宫素平滑肌孕产妇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产妇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螺旋CT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