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血管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2020-09-10 06:09王彦琛
关键词:硬化炎症因子

寇 夕,董 玮,王彦琛

(咸阳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咸阳 712000)

2型糖尿病(T2DM)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主要特征为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伴随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1]。T2DM易并发心脑血管、神经、肾脏等多种病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其中大血管病变占糖尿病相关死因的70%~80%[2-3]。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尚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一旦患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三级预防,有利于疾病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T2DM的防控措施主要是控制其危险因素,预防T2DM的发生,实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5]。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特异性炎症因子,多项研究均已表明,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Lp-PLA2与T2DM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6-7]。本研究分析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血管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旨在探索LPPLA2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的235例被确诊的T2DM患者,男145例,女90例,年龄31~76岁,纳入标准:符合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8],空腹血糖(FPG)≥7.0mmol/L以及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血管病变并发症符合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大血管或微血管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和特殊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严重感染、明显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根据其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无血管病变组127例和并发血管病变组108例,收集同期同一年龄阶段的100例进行糖尿病筛查的健康人群相关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

1.2 观测指标回顾性分析入院病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史等资料。所有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h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及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Lp-PLA2含量,试剂盒由中美合资天津康尔克生物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如果各组均满足正态性且两组间方差齐,采用重复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性;若以上条件不满足则考虑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且差异均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各指标与血管病变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诊断价值采用SPSS 17.0软件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表示预测的准确度。

2 结果

2.1 T2DM患者的糖代谢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血管病变组和并发血管病变组FPG、2hPG、HbA1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FPG、2hPG、HbA1c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各组T2DM患者的糖代谢变化

2.2 T2DM患者的脂代谢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血管病变组和并发血管病变组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表2 各组T2DM患者的脂代谢变化

2.3 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血管病变组和并发血管病变组IL-6、CRP和Lp-PLA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并发血管病变组IL-6、CRP和Lp-PLA2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3 各组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

2.4 T2DM患者的各指标与血管病变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对无血管病变组和并发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无血管病变组为0,并发血管病变组为1。Lp-PLA2与HbA1c、IL-6、CR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4。

2.5 糖尿病患者的Lp-PLA2对并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Lp-PLA2对T2DM并发血管病变诊断AUC为0.873,截点值为92.18,特异性为88.1,敏感度为38.9,见图1。

表4 各组T2DM患者Lp-PLA2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图1 Lp-PLA2诊断T2DM并发血管病变的ROC曲线

3 讨论

T2DM患者并发血管病变是导致T2DM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其并发症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下肢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等[9]。高林英等的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CRP、TC/HDL-C比值和HbA1c均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10]。马学斌等的研究显示及时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11]。已有的多项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增加、血清总胆红素、尿酸等亦均可引起T2DM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风险增加[12]。CRP是一类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多项研究已表明其与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3]。Hillis等的研究表明IL-6才是预测T2DM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重要预测因子[14-15]。本研究发现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其HbA1c、TC、TG、LDL-C、IL-6、CRP和Lp-PLA2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上述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T2DM患者的糖代谢、血脂代谢、炎症因子均与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Lp-PLA2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一个独特的炎症因子,由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16]。LPPLA2可以水解多不饱和脂肪酸酰基上的氧化卵磷脂,产生具有促炎及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溶血卵磷脂和游离脂肪酸[17]。Siddiqu等的研究表明,Lp-PLA2活性可增加糖尿病人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风险[18]。林秀红等的研究表明,T2DM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显著升高,LP-PLA2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本研究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p-PLA2和HbA1c、IL-6、CR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T2DM患者体内的Lp-PLA2和HbA1c、IL-6、CRP水平相关,可增加血管病变并发症发生的风险。ROC曲线分析发现Lp-PLA2诊断T2DM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AUC较高,临床可用于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时的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调整治疗方案。

本研究分析了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的水平,发现患者铁代谢异常与糖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因子水平均与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相关。Lp-PLA2和HbA1c、IL-6、CR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p-PLA2对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通过监测T2DM患者的Lp-PLA2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疾病的发展。但目前T2DM患者Lp-PLA2升高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T2DM并发血管病变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炎症因子的水平升高,Lp-PLA2与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指标HbA1c、IL-6、CR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硬化炎症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