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学设计

2020-09-10 01:51沈梦婷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佩奇笔画意图

沈梦婷

教学目标:

1.借助书本插图和游戏,识记“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及横折、撇、弯钩3个新笔画,规范书写姿势。

3.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站、坐、行”等行为习惯的规范并实践。

教学过程:

一、儿歌激趣,导入新课学习

1.谈话导入,倾听儿歌。

小朋友们,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可爱的小青蛙(出示小青蛙图片),现在请你一起来欣赏《数青蛙》(播放《数青蛙》儿歌视频)。听了这首儿歌,我们知道可爱的小青蛙有一张嘴、两只眼睛和四条腿。

(设计意图:用儿歌示范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为后面鼓励学生介绍小猪佩奇的身体部位做铺垫。)

2.介绍佩奇,引入新课。

现在小青蛙呱呱呱地叫着跳走了,又来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小猪佩奇。(播放配音)小猪佩奇说:“我这么可爱,请你也像老师介绍小青蛙一样介绍我的身上有什么吧!”

(1)生介绍。师相机出示“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2)师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小猪佩奇,因势利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同时引入课题,初见生字。)

二、游戏学习,趣味识记生字

1.我有火眼金睛。

小朋友们也有这些部位,请你仔细瞧一瞧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找到“口、耳、目、手、足”这些身体部位并圈出。

2.我是小小演说家。

(1)识记“口、手”。扎辫子的小女孩在干什么?教师引导,扎辫子的小女孩用手指着红色的花朵,嘴巴里可能还说着:“看,花儿都盛开了!它们真美丽!”

(2)识记“足”。另一个小女孩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另一个小女孩站着微笑,在和朋友一起欣赏美丽的花。

(3)识记“目、耳”。小男孩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小男孩用耳朵听到了女孩们的话,也来看花,但又用眼睛发现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开心地跑去追蝴蝶了。

(设计意图:借助书中插图,让学生进行联想思考,巩固生字的识记,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句子表达。)

3.字源识字。

教师出示打乱的生字“口、耳、目、手、足”及其古字形,请学生观察,找出生字对应的古字形,请学生上台连一连,并说说如何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正音,强调“足”(平舌音)、“耳、手”(翘舌音)的发音。

4.游戏识字。

(1)我是小小机器人。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喊口令并做动作。比一比,看谁的反应最快。

口令:张张嘴巴口口口,拉拉耳朵耳耳耳,眨眨眼睛目目目,举举双手手手手,抬抬小脚足足足。

(2)我是小小指挥家。请学生来举卡片,其他学生喊口令做动作。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两个游戏将说和做相结合,用口令及肢体动作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

三、激烈辩论,加强生字识记

1.比一比,“口、耳、目、手、足”中哪个身体部位用处最大,为什么?

(1)将学生分成5个辩论队:口队、耳队、目队、手队、足队。

(2)队内自由讨论3分钟,师板书“口、耳、目、手、足”。

(3)每队派一名代表按句式回答“我能用         (身体部位)

(做什么事)”,每次回答时间为30秒,学生说出一个用途,教师在该生字后画一颗星。

(4)进行3轮回答,计算星星颗数。

2.师小结,明确“口、耳、目、手、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都非常大。

(设计意图: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在讨论中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以限时辩论的形式,制造课堂紧张感,活跃课堂氛围,感受五个身体部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导入。观看国庆大阅兵视频和军人坐姿的照片,教师引导学生用“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评价军人站、坐、行的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视频图片,在感叹和钦佩的情绪中给学生树立行为习惯方面的榜样,同时引出课文内容。)

2.正音。教师领读,解决“拦路虎”——“站、坐、钟、卧”。

出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四张图,教师解释“站如松”为站立如同一棵松树。请学生结合图示,仿照解释其他几句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理解课文内容。)

3.请你来做小军人。

(1)請学生上台演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2)生点评。

(3)师明确站、坐、行等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如站立时双手贴紧裤缝,眼睛目视前方,背挺直,脚并拢;端坐时、行走时眼睛平视前方,不能低头和抬头,步伐不紧不慢。

4.训练上下课礼仪。

上课:

师:上课,起立!

生:站如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坐如钟!

下课:

师:下课,起立!

生:站如松!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老师辛苦了!

师:请坐!

生:坐如钟!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各项行为不够规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站、坐、行的姿势习惯,将所学的行为礼仪用于学习生活进行实践。)

五、回顾小结,多种方式诵读

1.回顧生字。

(1)变魔术:老师有一顶魔术帽,里面藏着很多生字,请你快速地读出来。

(2)猜字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目)

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耳)

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卧个红姑娘。(口)

(设计意图:利用变魔术、猜字谜等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本课的生字学习。)

2.多种方式诵读课文。

(1)师范读,生自由朗读,读准确,读流畅。

(2)边读边打节拍,读出节奏。

(3)小老师领读,读出韵味。

(4)开小火车读,争取背诵。

(5)师生合作读,趣味对读。

师:站如——生:松!

师:坐如——生:钟!

师:行如——生:风!

师:卧如——生:弓!

(6)齐读。

(设计意图:将朗读分为不同层次,按照“正确—流畅—节奏韵味—熟读成诵”顺序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朗读目标,同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之美,加深记忆。)

六、规范姿势,书写新字新笔画

1.规范书写姿势,明确书写要求。

(1)借助“一拳、一尺、一寸”,“头正、肩平、背直、足安”等口令,规范学生书写姿势。

(2)同桌互相观察,纠正姿势。

(3)复习田字格的结构及书写要点。

(设计意图:由于刚学习书写,需要反复强调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及田字格书写要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利于身体成长发育。)

2.书写新字新笔画。

(1)书写“耳”。

①复习笔画“横、竖”。范写“耳”。

②观察笔顺及书写位置,发现要点。

③关键提要:“耳”的笔顺为横、竖、竖、横、横、横,其中长横微提,长竖竖直。

(2)书写“口、目”。

①观察“口、目”区别。

②生书空学习新笔画“横折”,师范写“口、目”。

③关键提要:“口”一竖右斜,横折左斜,最后一横再封口。“目”口字瘦长,短横靠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更好地掌握两个字的字形,能够正确书写。)

(3)书写“手”。

①生书空学习新笔画“撇”“弯钩”,师范写“手”。

②观察笔顺及书写位置,发现要点。

③关键提要:“手”长横微微向上斜,但不离横中线;弯钩一笔写成,落在竖中线上。

(4)书写评价。

①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根据“正确一颗星,端正两颗星,美观三颗星”的评价标准评价并修改。

②学生依据评价标准互评并修改。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佩奇笔画意图
我家有一只佩奇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佩奇换零钱
我看见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找不同
不打自招
30
不打自招
添笔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