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四梦》插图的版本梳理及研究方法的变迁问题

2020-09-10 07:22晏娜付秀
今古文创 2020年40期
关键词:插图

晏娜 付秀

【摘要】 《临川四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出版和研究成果丰富,以《临川四梦》插图为研究对象,可以得到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插图研究变迁史的样本,本文旨在梳理出从明清至今,较为翔实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川四梦》插图本的出版版本,以及分析随之产生的研究方法的变迁问题。

【关键词】 《临川四梦》插图; 版本梳理; 研究方法变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12-02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临川四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项目批准号:YS18201。

《临川四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高峰,古今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丰富而精湛。其相关的印本流传广泛,汗牛充栋,印本中的插图多精美绝伦,尤其在印刷业发达的明清时期,考究而充满市民气息的插图绘制带来了众多的信息,为后世的文艺研究和再版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蓝本。明清之后,《临川四梦》的出版从未间断,各个历史时期,围绕这一历史巨著的出版物不断涌现,其书籍装帧设计、插图都有着时代的烙印,通过研究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临川四梦》插图,可以得到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插图研究变迁史的样本,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梳理出明清至今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临川四梦》插图版的出版、相关研究的出版以及分析随之产生的研究方法的变迁问题。

一、《临川四梦》插图版本的梳理

從《临川四梦》诞生之初起,对作者汤显祖和《临川四梦》文本研究之人古今皆盛,其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文艺研究方法,以文字研究为对象来解读和品评。有关汤显祖的评批本就非常丰富,数量和种类都可说是古代作家之最,明清时期其作品的评批本就分为三类:戏曲评批本、诗文评批本和时文评批。《临川四梦》不同时期的插图也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研究和比较这些插图的样式风格,可以看到图像传播十分鲜明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印记。基于样式典型性特征,暂且大致将这些不同时期的插图分为明清(明清风格本)和明清后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来分析。明清本(明清风格本),例如有出版于约明末的古本《临川四梦》,崇祯古本的《明代小说诗词话本》,十四卷中有木刻版画 16 幅;出版于约明末的古本《临川四梦》中,木刻版画 122 幅,其风格和造型图像与古本相似,有延承关系;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于 2004 年出版的,由(清)王文衡绘制的《明刻传奇图像十种》,亦是之后《临川四梦》再版的蓝本;2008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汤显祖戏曲集 》《汤显祖集全编》中插图亦是明清版画的形象样式,同年出版的《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中的插图亦是明清版画基础上的形象再创造。而明清后风格的有:2010 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彭连熙、彭福来绘制插图的《彩绘本牡丹亭》,是由 120 幅国画彩色图片作为《牡丹亭》绘本创作;2014 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中的插图是在明清版画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创造;2016 年由东华出版发行的《牡丹亭绘本笔记》由汪芳绘制,以现代水墨风格进行形象的再创造等等。

二、《临川四梦》插图理论的相关研究

文字、插图合本以其版本众多,图刻精良而备受学界关注,可以看到插图的风格样式有明显的传承关系。随着学界对图像学研究的提出和深入,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将研究目光从单纯的文本研究扩展到对文字和插图的关注,古本小说的插图(主要针对印刷业发达的明清文本)成了共同构建古代戏曲小说研究的新面貌。

乔光辉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从插图的空间叙事入手,以插图解读作为全书的核心,将严谨的学理逻辑与本土的实证案例相结合,是一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学的奠基之作,是近期研究插图的集大成之作。邓婕的《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的叙事功能》用图像学方法分析插图的样式,文章重在于对图示的解读,提出插图加强了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出插图叙事的功能是文字无法替代的。毛杰的《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研究的序时唯独与方法林立场》从传播学角度、立足于小说插图的“小说性”,从叙事功能、批评功能、文本建构、传播演变几个维度对插图进行考察。高旭的《明刊本〈牡丹亭〉插图比较研究》将《牡丹亭》分为明万历和明之后两个时间段分析其中插图的演变过程和特定图式做了比较与分析。邰杰、周武忠的《行为学视野中明清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活动场景研究》基于电影剧本、镜头与景观叙事、图像的类同行来探讨插图画里的园林空间问题。王省民的《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以“临川四梦”的插图为考察对象》提出将图像传播引入戏曲研究中,为我们理解古代戏曲演出提供细节和画面,让读者重回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场景之中。龙迪勇的《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运用皮尔斯的符号理论,对故事画中图像与文本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陈晓屏的《图像中的空间与秩序——文学语词空间与文学图像空间的关系研究》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从文学到文学图像的过程是一个空间的视觉化再现的过程。王春阳《白描的魅力——对明清戏曲刊本插图的艺术探讨》则从美术学角度探讨插图的绘画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法。

三、《临川四梦》插图的研究方法的变迁

众所周知的最为著名的《临川四梦》插图是明清时期的刻本,这也是现今学界的主要研究对象,之后出版发行了众多不同版本的《临川四梦》,且大多都配有插图,但研究者寥寥,比较明清版插图与明清之后版插图能够为提供研究“一本多图”的图像风格变迁问题的经典案例。众多立足于《临川四梦》插图文本的研究其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早期文史研究到图像美学研究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一)插图“身份”的确立

如张玉勤在《论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互文现象》中提出了“研究小说插图, 不仅要研究插图本身,更要关注插图与小说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树立整体文学观,重视图像(图)对小说(语)的“反哺”以及对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的影响,从“文学插图”走向“插图 文学”。”他将曾处于附属的插图提高到与文字相等地位,从理论角度确立了插图的独立和特殊身份。乔光辉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则更进一步将理论研究和图例分析相结合,确立了双维度的研究对象。

(二)文艺研究方法向图像学研究方法的转变

《临川四梦》插图研究方法是从文史学研究为开端,向图像学的研究方法转变。亦如张玉勤、乔光辉等研究者使用的是严谨而周密的文艺批评方法,之后随着众多基于图像学研究方法的介入(如邰杰、周武忠《行为学视野中明清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活动场景研究》 采用的图像解构学方法,王春阳《白描的魅力——对明清戏曲刊本插图的艺术探讨》采用了美术学的研究方法等),图像学研究方法的渗透,为新的研究方法运用提供了路径。

(三)插图研究角度的多元化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研究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的数百年历史中,有着一个漫长的时期,研究者都沉浸于语言文字建构起的世界里,运用考证学、史料学、文艺理论研究诸方法、甚至有非常优秀的女性研究者从女性批判的角度去研究文本内容(如《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記》),可以说依托文学表述建立研究基点的所有方面均被涉及,且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现当代众多基于图像学、传播学、美术学、建筑学等多维度、多学科领域的交融,以文本/插图或纯插图为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领域被打开,为《临川四梦》研究打开了新的研究窗口。

(四)图像学的研究方法

从图像解构学角度分析和认识不同时期的《临川四梦》插图,在图像信息里看见一个有别于文字阅读产生出来的语言感受世界。通过图像造型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更为清晰和具体的思维图景,他产生在文学叙述当中,来源于图像考证,遵从一部分的历史真实,但又有着独立于文字语言和历史事实的视觉美感和艺术魅力。通过分析图像结构,可以看到文学的时间叙事和绘画的空间叙事的不同但又相生相息的关系,如通过“暗示” 、图像并置、“因文生图”。“图生文意”等手法共同构建读者的观看图景,插图的“图像叙事”与小说的“语词叙事”之间形成了多重互文关系。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插图绘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美术风格在作品中的反应,图样传承、时代风格等因素是如何影像每个时代的插图作者的主观创造的,以及插图绘画流派与历史渊源诸多问题。从图像学的诸多维度去解构和分析插图本身、插图与语言文本、插图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典型插图样式,比较和研究出明代人文风格化样式的明清本插图和现代美术风格化的绘本插图的图像信息来源、图像风格的传承和变迁诸问题。

参考文献:

[1]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张玉勤.论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互文现象[J].明清小说研究,2010,2.

[3]王省民.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以“临川四梦”的插图为考察对象[J].戏曲艺术,2010,2.

[4]邰杰、周武忠.行为学视野中明清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活动场景研究[J].美术与设计,2018,3.

[5]龙迪勇.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J].江西社会科学,2008,3.

[6]高旭.明刊本《牡丹亭》插图比较研究[J].江南大学,2014,6.

[7]乔光辉.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晏娜,女,汉族,湖北黄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付秀,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插图
巧用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插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谈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插图,语文创新教法中的“点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