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回溯与展望

2020-09-10 07:22陈旸罗佳琪
体育时空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陈旸 罗佳琪

摘  要  本文以中国知网近28年的319篇文献为数据分析对象,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探寻我国高校体育的热点研究问题,分析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表明,在1992—2020年间,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三个方面。另外,通过对文献进行的分析可知,体育课程改革离不开体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课程和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17-03

一、研究设计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文文献源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相关论文,其检索式为“主题=高校体育并含课程改革”;限定期刊为核心期刊和CSSCI类型期刊。通过对检索词的反复商榷并对检索式进行多次分析比较,最终采用以上检索式,共获得有效数据319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CitespaceV通过可视化处理生成包括相关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知识图谱,从而厘清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脉络及演变进程。具体做法如下:将筛选出的319篇文献题录数据输入CitespaceV軟件中;根据不同的分析内容,选定主题词、关键词、作者、机构等不同节点,由此绘制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同时还对一些属性和对象进行频数统计分析。

二、研究数据分析

(一)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本文通过对文献数量进行历时性分析,可直观地看出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进程。由图1可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992—1999年为萌芽起步阶段;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11—2020年为下滑波动阶段。

1.萌芽起步阶段

此阶段总共发文量为9篇,占比为3%。1991年,国家教委发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为当时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考。邹志民[1]认为体育课程建设要以体育课程技能教授为主,加强理论课程建设。黄汉升[2]等通过总结国内经验、借鉴国外成果,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2.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发展迅猛,发文量高达222篇,占比为70%。一是以新《纲要》为背景,随着新《纲要》在新学年的实行,大力地推动了体育学学者对于体育的教育专业、教学以及课程体系方面改革研究。孙天明[3]提出要从选课、体育教学、教学评价、课内外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二是从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方面来说,王炳华[4]则在“三自主”教学模式背景下对教学资源的困境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三是从体育课程建设的角度来说,苟定邦[5]认为在体育课程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相互协调且相得益彰的。这一时期,新《纲要》重新定义了高校体育课程,为高校体育注入了活力,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3.下滑波动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政策逐步完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逐渐成熟,发展趋势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这一阶段虽年度论文量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较高的水平,总发文量为88篇。丛灿日[6]强调要严格把控体育技能考核,体育教学效果等。杨文轩[7]提出分析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中国体育课程改革要在大学体育的主要任务和育人作用的基础上进行。

(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主题聚类

由Citespace生成的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主题聚类图可知,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九个方面:①体育教学;②体育课程;③教学改革;④高校;⑤高校体育;⑥体育课程改革;⑦体育教育专业;⑧改革;⑨考核评定。

由图2可知,高校体育工作者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努力探索,旨在让高校体育课程变得全面、高效和实用。

(三)对教学元素的研究

1.对课程体系的研究

谈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张树巍[8]对照“四个回归”检验当前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增强体质、提高技能、养成习惯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改革目标。于可红[9]认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资源这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2.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一直都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重点与学者研究热点。刘桦楠[10]针对足球专修课程提出要充分利用视频资源开展理论教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孙成林[11]分析了国外的“参与式行学研”模式,并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其可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3.对教学评估的研究

傅森[12]从人、事、物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原因。谢小平等[13]基于文化生态系统视角,从评价理念、评价场域、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审视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趋势

由图3可知,最早出现的研究热点为课程体系,如刘友范[14]等提出了以明确目标、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框架,丰富和拓宽了高校体育教学理论。此外,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思想,如唐健[15]认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未来社会、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个体素质这三者的发展。

通过Citespace形成的主题聚类并结合关键词时间突现图,同时对比前后研究热点变化,可推断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调查。学者通过了解高校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问题与对策。二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开发研究,包括讨论传统教学模式与开放式教学的融合创新和体育课程评估方式的改进。

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

(一)体育课程内容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目前,高校体育改革还在继续,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向多样化、生活化的趋势发展。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却缺乏对地方特色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育部规定而制定的,忽略了个体差异性,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热情,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特长发挥。

(二)评价指标僵化,评价主体单一

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有效激发他们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意识。首先从评价指标来说,指标过于僵化,忽视学生差异。有些同学体育基础差,或身体素质差,导致难以达到考核标准;而对身体素质好、技术能力强的学生,考核标准过于简单。从评价主体来说,传统的任课体育教师考教合一,使任课教师易受学校和学生评教、考试功利化等影响,如此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失真,无法真正反映教学效果。

五、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展望

(一)创新课程,打造特色体育课程

每所高校的环境、风俗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意味着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各具个性与特色。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特点、办学理念、当地特色以及区域资源等,因地制宜地建设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内容。这不仅能提升学生興趣,促进教学改革和丰富课程内容,还能从多方面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在创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既要符合群体需求,也需要适应不同个体的个性需求,既要让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一致的目标,又能满足学生自身认知发展、价值展现等个性化需求。

(二)完善评价,方式内容科学合理化

检验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质量,课程评价是关键。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加强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从评价指标来说,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应注重学生个体因素,将身体素质、锻炼态度、技能水平、体育理论、团队精神和人际关系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此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另外,还要秉承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以此解决评价不公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从评价主体来说,将体育学业的评价主体由传统的考教合一扩展为体育教师、辅导员、学生等共同参与评价的多元主体,这样可以从各个层面反映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和参与程度。如此能让学生在做自我评定和评定他人时能够发现问题、优势互补,取得良好的自我激励和改进效果。多元评价主体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将其作为一项评定体育成绩的依据,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利共赢的相互促进机制。

参考文献:

[1]邹志民,成裕阳.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1997(06):76-77+80.

[2]黄汉升,梅雪雄,陈俊钦,许红峰,林取用,洪泰田,余奎康,陶玉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体育科学,1998(06):3-5.

[3]孙天明,许彩明.新《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6):793-794+857.

[4]王炳华,杨玲.“三自主”教学的资源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08,15(12):66-68.

[5]苟定邦,林华,聂东风,杭兰平,董林.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04):19-21.

[6]丛灿日,王志学.“严出”之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及推进路径[J].体育学刊,2020,27(02):117-123.

[7]杨文轩.大学体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体育学刊,2017,24(04):1-4.

[8]张劲松,张树巍.从“四个回归”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2):12-13+16.

[9]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9):102-107.

[10]刘桦楠,季浏.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改革的思考——基于复合型足球师资的培养导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3):79-85.

[11]孙成林,杨甲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5):88-96.

[12]傅森.对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59-60+78.

[13]谢小平,梁徐静.文化生态系统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反思[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3):117-120.

[14]刘友范,金宝玉,王洁群.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认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2):58-60.

[15]唐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105-107.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体育课程改革(项目编号:湘教通[2019]291号)。

陈旸  湘潭大学体教部

罗佳琪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