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2020-09-10 00:37肖佳丽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初中数学

肖佳丽

摘要:高标准的教学,不仅要讲究策略,还要体现出艺术性。教师从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摸索出教学的捷径,洞察学生的心理,运用细致入微的策略达到高效益教学的目标,这便是教学的艺术。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为立足点,将从几个要点入手谈一谈教学的艺术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艺术

引言:

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总是会从学生的身上找原因,要求他们不断加大学习强度,付出更多的时间去背诵。其实,教学问题大部分都出在教学方法上,如果方法得当,策略优质,学生不仅愿意学,还会学的更加高效。运用艺术化的教学策略是摆脱长期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效益的关键。

1.设疑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个常规化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是真正用心去探究提问艺术的教师却屈指可数。课堂上师生问答的过程不应该是机械而盲目的,教师应该对提问的语言,方式,问题的难度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否则提问很可能是无效的。这里举例说明。

例如: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使学生探究弧长公式的过程简单化,我便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由浅及深的问题:

(1)半径为R的圆,其周长是多少?

(2)圆的周长可以看做是多少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3)180°、90°圆心角所对弧长是多少?n°呢?

在授课过程中我将上述问题逐个提出。因为每一个问题都较为简单,学生很容易便投入到思考中。并且,由于上一道题的答案往往是解决下一道题的切入点,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探索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逐步得出弧长公式,从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由浅及深的设疑方式,是简化学生思考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的可行之法。

2.合作的艺术

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团体性的学习模式,由于集中了多名学生的力量而能够轻松解决难题,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有助于顺利推进教学进度。合作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小组成员的安排,还要设计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问题,更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样需要体现教学艺术。这样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很高的要求[1]。下面说一说合作学习的要点。

例如: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优生和后进生、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2]。在讲解有关正方形的几何题时,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让每个小组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共同研究解题步骤,看哪一组归纳得准确、全面。教师就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归纳;(2)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进行思考;(3)可以通过测量、计算、验证得出各自的结论。学生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得荣誉,都积极表现,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3.教学语言的艺术

教学是与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在语言上更要体现艺术性。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必须足够了解他们的心理,更要在授课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学语言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板书等,而无论是运用哪种语言,必须要保证的一点就是语言准确、规范。因为数学知识十分严谨,逻辑严密,不允许任何模棱两可的思想和结论存在,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规范自己的用语,避免出现漏洞、矛盾和错误,误导学生。例如,在教授数学定理时有的教师会讲“如果定理成立,则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很显然这种说法将“定理”与“命题”相混淆,这种不准确的表达形式非常容易将学生带入误区。再如,“整除”与“除尽”“增加”与“增加到”……看似都是一字之差,然而其表达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3]。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特别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一些数学概念、法则以及定理方面,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知识严谨的学科,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对于全面展示教学内容以及帮助学生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此外,课堂教学语言还应当具备启发性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而非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我们的语言应该是带有启发性,能够延伸学生思维空间的,充满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一堂高效课的必备要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数学语言的启发性,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依照教学大纲将重点知识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例如,当学生在计算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当运用一些像“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更好一点?”“对于这种错误以后我们应当运用什么办法去验证呢?”……如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使之掌握一种系统的學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教师要做课堂的引导者,运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结语

教师在课堂上是老师,也是人师,要注意避开“讲的如何”,侧重“学得如何”。引导学生想明白,才是好老师,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为学生提供情境性、趣味性、真实性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回归自然,寻找一种与自己的心性、性情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如浴春雨,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提升能力,让自己一举手一投足,皆令孩子们倾心

参考文献:

[1]李重.贾志敏课堂教学艺术的学理分析[J].语文建设,2017(1):29-31.

[2]潘建琴.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以实效性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37.

[3]潘庆伟.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83.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初中数学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